12 长亭送别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长亭送别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23:5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长亭送别
新杂剧, 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
——初读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问题:自由朗读这支曲子,说说这支曲子流露了莺莺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
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余。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宋 柳永 《倾杯》)
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常用来表现女子因离别而忧伤憔悴。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西风,多代表萧瑟、别离。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大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染(水,色浆) (又,取) (木,用以提取色汁的草木),造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初读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问题:自由朗读这支曲子,说说这支曲子表达了莺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从曲子所选的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离人泪”以及动词“染”的描写,可见莺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再读
问题:让我们细读文本,走进莺莺的内心,去体会莺莺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找出本折戏中直接表达莺莺心情的词语。
明确:伤感 烦恼 恨(5处)怨 相思(3处) 气 悲 痴 醉 离愁 离情 愁(2处) 忧愁 闷 怕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 了玉肌:此恨谁知?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 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 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品读
问题:莺莺的“恨”主要体现在【滚绣球】【朝天子】【四煞】三支曲子里,请品读这三支含“恨”的曲子,要求:
1、诵读曲词。
2、分析该支曲子中,莺莺各“恨”什么?
明确: 【滚绣球】恨离别
【朝天子】恨相思
【四 煞】很苦等
——研读
问题:为什么“长亭送别”的主旋律是“恨”呢?
1、请找出本折戏中描写张生的句子。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 ,推整素罗衣。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
2、莺莺对张生有没有信心?请找出莺莺对张生说的话。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 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明代的金圣叹 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为剧本 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
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 结果。
唐·元稹《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清代梁廷枏(nán )《曲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
明确:那次早晨的告别,是永别。王实甫用了最美丽的词句来写出那次告别的悲剧性。
——演读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问题:请你设计一两个动作来表现这场内心戏。
昆曲《长亭送别》欣赏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