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亭送别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长亭送别 课件(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1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24:00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长亭送别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曲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人
物心理
3、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
诗词的语句、意境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
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
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
《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
《脱布衫》
《小梁州》
《幺篇》
《上小楼》
《幺篇》
《满庭芳》
《快活三》
《朝天子》《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
《二煞》
《一煞》
《收尾》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
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点染
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
抑之情。
后两句写离人之情,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
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
的离愁,蒙上了沉郁忧伤的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
化而为一,营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同步迁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
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借助柳丝、疏林、斜晖、马儿、车儿、金钏鲜明的形象,对莺莺的内心活动的刻画,赋予丰富的想像和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使得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感人。
同步迁移:
1、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
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
5、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
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
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
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
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
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
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
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通过增加衬字、变换叠词、设置排比和反复,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取得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以丰富的情态描写,预拟别后的情景,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痛苦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
同步迁移:
1、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
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
一个那壁,
一递一声长吁气。
运用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也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同步迁移:
1、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4、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5、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
【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
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
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
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
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用典精辟,加深了文字的表意,把莺莺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如死灰的痛不欲生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步迁移: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
2、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
做重重叠叠的泪。
3、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四 煞】
这忧愁诉与谁
相思只自知,
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
见了些夕阳古道,
衰柳长堤。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用“夕阳、古道、衰柳、长堤、西楼”等意象,强烈凸现莺莺无以复加的悲苦恨绝。
同步迁移:
1、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一 煞》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收尾】
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运用反问和化虚为实手法,写出了离别之后莺莺愁肠百结 的心情。
迁移训练: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也驮不动
如何画尽愁与恨:
1、借助周围的环境和景物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
2、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
3、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营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