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亭送别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长亭送别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24:1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
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分析本折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并体味文章莺莺小姐情感委婉、文词典雅的那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语言含蓄美。
3、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鉴赏文章的能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深情;鉴赏文章的能力的培养。
3学情分析
一、《西厢记》的这一节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境界。所以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赏析,在鉴赏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为了更好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教师适量地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资料。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曲词鉴赏时不求面面俱到,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鉴赏重点:分别从语言特色的角度、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等方面来鉴赏。
三、要重视诵读,让学生把握全折哀怨的抒情基调。在诵读过程中,结合课文的语境、情味来体味修辞方法和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教学准备:
1、阅读《长亭送别》相关资料。
2、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3、收集相关的写“愁”的名句。
4、填写相关的表格。
活动2【导入】作品简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长亭送别》中抒写离情别绪的绝唱!
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云:“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
活动3【讲授】文章赏析交流,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深情
1、结合曲词鉴赏来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①介绍“情景交融”的定义,明确鉴赏需要注意的事项。
情景交融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把主旨含蓄地暗藏在形象之中正是传统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分析情景交融的特点应注意:1、句子中有那些意味深长的意象;2、它们有怎样的特征;3、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4、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②听邓丽君《芳草无情》这首歌曲,渲染课堂气氛。
③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出色的曲词。
【根据学生课前的作业,交流心得,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④教师展示鉴赏范例。
【端正好】
1、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2、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也有人分析说,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这是多么精湛的语言技巧!画龙点睛,这个“泪”字就相当于那个“睛”,着墨不多,却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3、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彩。“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一煞】
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萧瑟黄昏图。张生远去,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烘托出莺莺内心的凄凉和痛不欲生的悲哀。此时此地,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2、结合曲词鉴赏来分析文章语言的含蓄美
①介绍“含蓄”的定义,明确鉴赏需要注意的事项。
含蓄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②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课前的作业,交流心得,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③教师展示鉴赏范例。
1.“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偶。
体现了莺莺对张生的关心,表现了莺莺对感情的重视和对功名利禄的轻视!2.“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比喻、对偶、夸张。陪衬崔莺莺的离愁别恨之多、之重、之深!
活动4【活动】延伸拓展
1、展示课前找到的有关写“愁”的名句。
2、教师展示范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总结: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活动5【讲授】结语
崔莺莺与张生的心心相印,演绎了一个超越时空的美丽故事;用他们的浓情蜜意,演出了一出千古不朽的爱情佳剧!《长亭送别》,有人说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以其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