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一个伟大的人
一部伟大的作品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5 2 年
成就一个时代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 剧:《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等。
悲 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有关戏剧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表现形式的不同:
话剧、歌剧 《白毛女》
舞剧 《红色娘子军》《天鹅湖》
诗剧、歌舞剧
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从情节主题的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有关戏剧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一段复仇的故事。
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排演戏中戏,确认凶手
误杀波洛涅斯,规劝母亲
大难不死,逃回丹麦
奥菲利亚溺水而死,雷欧提斯复仇
叔叔毒计密谋
哈、雷二人相约比剑
母亲误饮毒酒,哈、雷二人中毒剑
哈姆雷特杀死叔叔
大臣以军礼安葬哈姆雷特
整体把握
文章选自第三幕第二场“戏中戏”
部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哈姆莱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2、戏上演前,哈姆莱特特特意作了哪些安排?
3、奸王看戏时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看戏后呢?
基础过关
一、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吮舐
砧石
哀恸
傀儡
害臊
同衾
觊觎
憎恶
赫卡忒
二、注意辨析以下词义
2、身无长物
1、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
(坦然;泰然),能够把
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Shǔn shì
zhēn
tòng
jì yú
sào
qīn
Kuǐ lěi
zēng
tè
人除自身之外,所拥有的东西极少。
形容贫穷或俭朴。
泰然
装疯卖傻,对奸王、母亲旁敲侧击
2、戏前安排
亲自导演;
安排好友注视奸王;
1、演戏目的:
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之罪行。
说明:
戏中表现
问情节
问戏名
站起来
让人点火把
戏后表现
奸王:不舒服、发脾气
王后:很难过、非常吃惊
杀人阴谋被人揭穿
合作探究
戏上演前,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
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
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
莱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从而放松对王子
复仇的警惕。
关于比喻修辞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在句中出现。比喻词有:象、好像、活象、如、宛如、仿佛、犹、好似等
●我的幻想也像铁匠的砧石一样漆黑一团了(明喻)
——哈姆雷特担心自己的猜测错了
暗喻(隐喻)
经常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
比喻词:是、即、作、成了、成为、变成‘为
●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暗喻)
——内心痛苦,既要探清父王死因,为父报仇,又要隐藏心事,应付周围。
借喻:直接用喻体来喻本体,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明灯是喻体,指星星。而星星这个本体没有出现
●给一响空抢吓坏了吗?(借喻)
——借喻奸王因受到剧情的影射而心虚害怕.
博喻:运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喻体来描绘或者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课文中类似的比喻句还有:
①明喻。如“(开场词很短)正像女人的爱情一样”;讽刺情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感情的背叛。
②借喻:如“而今王位上却坐着——孔雀”,借“孔雀”喻“奸王"。
③ 借喻:让那有毛病的马惊跳退缩吧,我们的肩背都是好好的
——“有毛病的马”喻奸王,哈姆莱特对奸王冷嘲热讽。
修辞手法运用体现了哈姆雷特的机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哈姆莱特装疯卖傻的精神状态相一致
拓展延伸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有关戏剧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
叔叔
皇后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亚
有关戏剧
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
人物性格发展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因素。
“性格决定命运”
矛盾冲突
性格冲突
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
叔叔
皇后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亚
是个怎样的人?
是什么人?
又忧郁
既勇敢
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
叔叔
皇后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亚
是个怎样的人?
是什么人?
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又忧郁
“性格冲突”
既勇敢
新兴资产阶级
王权、神权
专制、腐败、欺诈
(付出惨痛代价)
矛盾
(各自身份)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人文主义
新兴资产阶级
王权、皇权
专制、腐败、欺诈
(付出惨痛代价)
矛盾
主题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各自身份)
所有矛头所向
人文主义
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主题
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
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
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
有关戏剧
莎翁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鲁迅先生说: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
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
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有关戏剧
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
了解剧本展示的矛盾冲突
领悟剧作的主题所在
分析人物性格
品味戏剧语言
认清矛盾的实质
有关戏剧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活动的思想体系,倡导以人为本,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遍及欧洲各国。
反对神权,反对王权,反对愚昧落后。
要人权,要民主,要个性解放,要进步自由。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深刻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复仇临死之时)仍执著人文主义理想
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我一死
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替我人间,传述我的故事吧。
(死之后) 作者对他的肯定
福丁布拉斯 让四个将士把哈姆莱特像一个军人似的抬到台上,因为要是他能够践登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为了表示对他的悲悼,我们要用军乐和战地的仪式,向他致敬。
(与父亲亡魂对话后)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英 雄
(确定叔叔是凶手后)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迟疑、忧郁、孤独
(回国奔丧,发现母亲很快改嫁)
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怀疑亡魂的话语,之后决定排戏试探)
嗨,我真是个蠢才!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
迟疑、忧郁、孤独
①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②哈姆雷特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不单单要为父报仇,他的每一步行动都要服从于“重整乾坤”的大业。
③哈姆雷特是一个完美的人文主义者,在他身上寄寓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理想。
“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 在寻找大写的人。“
——前苏联莎学家阿尼克斯《莎士比亚的创作》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剑,国家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名镜,人伦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