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7立体中的轨迹和截面问题(强化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重难点突破及混淆易错规避(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7立体中的轨迹和截面问题(强化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重难点突破及混淆易错规避(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12 10:11:24

文档简介

专题 3.7 立体中的轨迹和截面问题
题型一 平行关系求轨迹
题型二 垂直关系求轨迹
题型三 角度关系求轨迹
题型四 定长或长度关系求轨迹
题型五 作出截面
题型六 求截面的周长或面积
题型七 截面与体积
题型一 平行关系求轨迹
1.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中,M 为 A1C1的中点 N 为侧面BCC1B1上的一点,且 MN//平面 ABC1,若
点 N 的轨迹长度为 2,则( )
A.AC1=4 B.BC1=4 C.AB1=6 D.B1C=6
2.在边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M 是该正方体表面上一个动点,且BM / /平面 AD1C ,则动
点 M 的轨迹的长度是 .
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E 是线段DD1的中点,点M 是正方形B1BCC1所在平面内
一动点,若D1M // 平面 A1BE ,则M 点轨迹在正方形B1BCC1内的长度为 .
4.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 E,F 分别是棱 AD, DD1的中点,点 P 是侧面B1BCC1
内一点(含边界).若D1P// 平面BE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点 P 的轨迹为一条线段
②三棱锥P - BEF 的体积为定值
é
DP 5 , 3
ù
③ 的取值范围是 ê
2 2
ú

5
④直线D1P与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为 5
1
5.在四边形 ABCD 中,BC //AD , AB = BC = CD = AD2 ,P 为空间中的动点,PA = PB = AB = 2,E 为 PD
的中点,则动点 E 的轨迹长度为( )
A. 2 B. 3 C. 2π D. 3π
6.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 AB = AA1,D,E 分别为 AA1, AC 的中点.若侧面BB1C1C 的中心
为O,M 为侧面 AA1C1C 内的一个动点,OM / / 平面BDE ,且M 的轨迹长度为3 2 ,则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表面积为 .
题型二 垂直关系求轨迹
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 ABCD是正方形, AP = AB = 4 ,侧棱PA ^底面 ABCD,T 是CD 的
中点,Q是△PAC内的动点,TQ ^ BP,则Q的轨迹长为( )
A. 2 B. 3 C. 2 2 D. 2 3
8.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VABC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AA1 =1,N 为棱 A1B1 上的中点,M
为棱CC1 上的动点,过 N 作平面 ABM 的垂线段,垂足为点 O,当点 M 从点 C 运动到点C1时,点 O 的轨迹
长度为( )
π π
A. B.
6 2
π π
C. D.
3 12
9.如图,在圆柱OO1 中,AB 为底面直径,E 是 AB 的中点,D 是母线 BC 的中点,M 是上底面上的动点,
若 AB = 8, BC = 6 ,且ME ^ AD,则线段 OM 的轨迹面积为( )
9
A B 15 511 C 45 511. . . D.6
16 16 16
10.正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 ^ AC ,
则动点 P 的轨迹的周长为( )
A. 6 + 2 B. 6 - 2 C.4 D. 5 +1
p
11.如图, AB 为圆柱下底面圆O的直径,C是下底面圆周上一点,已知 AOC = ,OA = 2,圆柱的高为
2
5.若点D在圆柱表面上运动,且满足BC ^ AD ,则点D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
1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BC = CC1 = 3, AC = 4, AC ^ BC ,动点 P 在△A1B1C1内(包括边
界上),且始终满足BP ^ AB1,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是 .
题型三 角度关系求轨迹
1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3,点 P 是平面 ACB1内的动点,M,N 分别为C1D1,B1C 的中
5
点,若直线 BP 与 MN 所成的角为q ,且 sinq = ,则动点 P 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5
3π π π π
A. B. C. D.
4 2 3 4
14.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 P 为正方形 A1B1C1D1内的动点,满足直线 BP 与下底面
ABCD 所成角为60°的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A 3. B 3. π C. 3 D 3. π
3 6 2
15.已知正四面体 S - ABC 的棱长为 2 3 ,点 M 为平面 ABC 内的动点,设直线 SM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q ,若 sinq 2 2 [ ,1],则点 M 的轨迹所形成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3
π
A. B. π C.2π D.4π
4
16.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2,E 为CD 的中点,且点 P 在四边形BCC1B1内部及其边界上运
动,(1)若总是保持EP// 平面BDD1B1,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2)若总是保持 AP 与 AB 的夹角为
30°,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17.粽子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传统美食,铜仁的粽子不仅馅料丰富多样,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竹筒
形、长方体形、圆锥形等,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角粽子”,其外形近似于正三棱锥.因为将粽子包成这样形状,
既可以节约原料,又不失饱满,而且十分美观.如图,假设一个粽子的外形是正三棱锥P - ABC ,其侧棱和
底面边长分别是 8cm 和 6cm,O是顶点 P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若D是底面 ABC 内的动点,且直线PD与
底面 ABC 2 39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则动点D的轨迹长为 .
3
π
18.已知 A, B,C, P是半径为 2 的球面上的四点,且 AB AC 2, AB AC .二面角 P - BC - A的大小为 ,
4
则点 P 形成的轨迹长度为 .
19.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2,M 为棱 B1C1 的中点,N 为底面正方形 ABCD 上一动点,且直
π
线 MN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则动点 N 的轨迹的长度为 .
3
题型四 定长或长度关系求轨迹
20 5.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Q 为侧面BB1C1C 内一动点(含边界),若D1Q = ,则点2
Q 的轨迹长度为 .
21.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3,动点 P 在VAB1C 内,满足D1P = 14 ,则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22.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D ^底面 ABCD,
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运动,且满足MP = MC ,则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的轨迹一定是( )
A. B.
C. D.
23.如图,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P 是平面 A1BC1内一个动点,且满足
PD + PB1 = 2 + 13,则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24.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lClDl 中, P 为底面 ABCD上的动点,且 PE ^ A1C 于E ,且PA = PE ,则点 P
的轨迹是( )
A.线段 B.圆弧
C.抛物线的一部分 D.以上答案都不对
题型五 作出截面
25.作出平面PQR 与四棱锥 A - BCDE 的截面,截面多边形的边数为 .
26.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E,F分别是棱 AA1, A1D1的中点,过点D1作出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截面,使得该截面平行于平面BEF .
作出该截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并说明理由;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平面与几何体的表面的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7.如图, 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 点E 为棱CC1 的中点.
(1)证明: AC1 // 平面BDE .
(2)证明: AC1 ^ BD .
(3)在图中作出平面BED1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 (如需用到其它点, 需用字母标记 并说明位置), 并说
明理由.
28.一个四棱锥木块如图所示,点 O 在△PBC 内,过点 O 将木块锯开,使截面平行于直线 PC 和 AB,请作
出截面,即画出截面与木块表面相交的每条线段,并说明作法及理由.
29.如图,作出平面 EFG 截长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必写出画图步骤,但需保留作图痕迹).
30.如图,正四面体 A - BCD棱长为 6.
(1)求正四面体 A - BCD的体积;
(2)若 P 是侧面 ACD内的一点,过点 P 作一个截面a ,使得 AB 与CD 都与截面a 平行,作出截面a 与正
四面体 A - BCD各面的交线,并写出作法.
31.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现要作一个截面去截这个正方体,且过 E,G,C1三点,其中 E,G 分
别是 A1D1,AB 的中点,请在图上作出截面,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作法.
题型六 求截面的周长或面积
32.在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中, AA1 =2AB=4,点E, F ,G 分别是 AA1, A1B1, B1C1 的中点,则过点E, F ,G
的平面截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所得截面多边形的周长为( )
A. 2 2 + 3 3 B. 2 2 + 3 5 C.2 2 + 4 3 D. 2 2 + 4 5
3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6, P 为BC的中点,Q为CC1 的中点,过点 A1, P,Q 的平面截正
方体所得的截面周长为 .
34.如图,在棱长为 4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A1B1 的中点是 P,过点 A1作与截面 PBC1平行的截面,
则该截面的周长为( )
A. 4 2 B. 2 5 C.8 5 D.4
a
35.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为矩形,BC = a , AB = 2a,高 SO = ,O 为底面对角线的交点,过底面对2
角线 BD 作截面使它平行于 SA,并求出此截面的面积.
36.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1,M ,N 分别是线段BB ,DD 上靠近B,D 的三等分点.过
点 A ,M ,N 作该正方体的截面,试求截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7 . 已 知 三 棱 柱 ABC - A1B1C1 , 其 中 AC ^ CC1 , CC1 ^ B1C1 , 点 P 是 BB1的 中 点 , 连 接 AC1,
AC = CC1 = B1C1 = 2,异面直线 AC 和 B1C1 所成角记为q .
1
(1)若 cos q = ,求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
3
(2)若 cos q = 0,则在过点 P 且与 AC1平行的截面中,当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时,求该截面面积.
题型七 截面与体积
38.已知正三棱柱 ABC - A1B1C1 ,过底边BC的平面与上底面交于线段MN ,若截面BCMN 将三棱柱分成了
MN
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则 =( )
BC
A 3 -1. B.1 3 3 - 3- C. D.3 3 3-
2 2 2 2
3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E //AC , AC ^平面BCD, AC = 2DE = 4,BC = 2,DC =1,
BCD = 60o .
(1)证明:BD ^平面 ACDE ;
(2)过点D作一平行于平面 ABE 的截面,画出该截面(不用说明理由),并求夹在该截面与平面 ABE 之间的几
何体的体积.
40.(多选)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 AC = BC = CC1 = 6, AC ^ BC ,E 、F 分别为BB1, A1C1
的中点,过点A 、E 、F 作三棱柱的截面a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三棱柱 ABC - A1B1C1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08π
B.BC1 //a
C.若a 交 B1C1 于M ,则EM = 3 2
D.a 将三棱柱 ABC - A1B1C1 分成体积较大部分和体积较小部分的体积比为13: 5
41.正三棱台 ABC - A1B1C1 的上底面边长为 a,下底面边长为 2a,且 AE = A1E ,过 B,C1,E 三点作一个
截面将棱台分成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42.如图,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E F 分别为棱 AB CC1的中点.
(1)请在正方体的表面完整作出过点E F D1的截面.(只需写出作图过程,不用证明)
(2)请求出截面分正方体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专题 3.7 立体中的轨迹和截面问题
题型一 平行关系求轨迹
题型二 垂直关系求轨迹
题型三 角度关系求轨迹
题型四 定长或长度关系求轨迹
题型五 作出截面
题型六 求截面的周长或面积
题型七 截面与体积
题型一 平行关系求轨迹
1.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中,M 为 A1C1的中点 N 为侧面BCC1B1上的一点,且 MN//平面 ABC1,若
点 N 的轨迹长度为 2,则( )
A.AC1=4 B.BC1=4 C.AB1=6 D.B1C=6
【答案】B
【详解】如图,
取 B1C1 的中点 D,BB1的中点 E,连接 MD,DE,ME,
由MD / / A1B1 / / AB,DE / /BC1,
又MD 平面 ABC1, AB 平面 ABC1,所以MD / / 平面 ABC1,
同理可得DE / / 平面 ABC1,又MD I DE = D ,MD, DE 平面MDE
所以平面MDE / / 平面 ABC1,又MN / / 平面 ABC1,
故点 N 的轨迹为线段 DE,又由DE
1
= BC1 = 2,可得BC2 1
= 4.
故选:B.
2.在边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M 是该正方体表面上一个动点,且BM / /平面 AD1C ,则动
点 M 的轨迹的长度是 .
【答案】3 2
【详解】如图,边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动点 M 满足 BM // 平面 AD1C ,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当 BM 始终在一个与平面 AD1C 平行的面内,即满足题意,
连接 A1B ,BC1, A1C1,
因为 AB//C1D1 且 AB = C1D1,所以四边形 ABC1D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D1 //BC1,同理 A1B//D1C ,
又 AD1 平面 A1BC1,BC1 平面 A1BC1,所以 AD1 // 平面 A1BC1,
因为D1C 平面 A1BC1, A1B 平面 A1BC1,所以D1C // 平面 A1BC1,
又因 AD1 D1C = D1, AD1, D1C 平面 AD1C ,
所以平面 A1BC1 // 平面 AD1C ,
又B 平面 A1BC1,M 是该正方体表面上一个动点,所以动点 M 的轨迹为VA1BC1 .
因为 A1B = BC1 = A1C1 = 2 ,所以动点 M 的轨迹的长度为 c = 3 2 .
故答案为:3 2 .
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E 是线段DD1的中点,点M 是正方形B1BCC1所在平面内
一动点,若D1M // 平面 A1BE ,则M 点轨迹在正方形B1BCC1内的长度为 .
5 1
【答案】 / 5
2 2
【详解】如图,取BB1的中点F ,连结DC1,CF , D1F ,
因为 A1D1 //BC,A1D1=BC ,所以四边形D1A1BC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B//D1C ,又 A1B 平面 A1BE ,D1C 平面 A1BE ,
所以D1C//平面 A1BE .
因为点E 是线段DD1的中点,F 为BB1的中点,
D 1 1所以 1E = D1D ,BF = B1B ,又D1D//B1B, D1D=B B2 2 1
所以D1E //BF , D1E=BF ,所以四边形D1EB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FD1 //BE ,BE 又平面 A1BE ,FD1 平面 A1BE ,
所以FD1 // 平面 A1BE .
又D1C I FD1 = D1,又D1C, FD1 平面FD1C .
所以平面 A1BE // 平面FD1C .
当点M 在线段CF 上时,D1M 平面FD1C ,
所以D1M // 平面 A1BE ,
又点M 轨迹在正方形B1BCC1内,所以点M 在线段CF 上,
2
CF = BC 2 + BF 2 = 1+ 1 5 ÷ = .
è 2 2
5
故答案为: .
2
4.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 E,F 分别是棱 AD, DD1的中点,点 P 是侧面B1BCC1
内一点(含边界).若D1P// 平面BE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点 P 的轨迹为一条线段
②三棱锥P - BEF 的体积为定值
é 5 3 ù
③ DP 的取值范围是 ê ,
2 2
ú

④直线D1P与 BF
5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为
5
【答案】①②
【详解】对于①,分别取BB1, B1C1中点G, H ,连接D1G,GH , D1H , BC1, AD1,
QD1F //BG,D1F = BG
1
= BB1,\四边形BFD1G 为平行四边形,\D1G//BF ,2
QBF 平面BEF ,D1G 平面BEF ,\D1G// 平面BEF ;
QEF //AD1 //BC1 //GH ,EF 平面BEF ,GH 平面BEF ,\GH // 平面BEF ;
QD1G IGH = G ,D1G,GH 平面D1GH ,\平面BEF // 平面D1GH ;
则当D1P 平面D1GH 时,D1P// 平面BEF 恒成立,
又平面D1GH I平面B1BCC1 = GH ,P 平面B1BCC1,
\P点轨迹为线段GH ,①正确;
对于②,由 A 知:GH // 平面BEF ,\点 P 到平面BEF 的距离即为点G 到平面BEF 的距离,
V V V 1 V 1 1 1\ 1 1 2 1P-BEF = G-BEF = E-BFG = 2 A-BFG
= V
4 A-BDFG
= S × AC
12 YBDFG 2 = 2 =

12 2 2 24
1
即三棱锥P - BEF 的体积为定值 ,②正确;
24
对于③,连接DG, DH ,
2 2
2
VDGH 1 3 1 3 1
2
1
2
2
在 中,DG = 2 + ÷ = ,DH = 12 +12 + = ,GH = + = ,
è 2 2 2 ÷ 2 2 ÷ 2 ÷è è è 2
2
\ D GH DG2 1 GH 9 1 34点 到 的距离为 - ÷ = - = ,
è 2 4 8 4
é 34 3ù
\ DP 的取值范围为 ê , ,③错误;
4 2
ú

对于④,由 A 知:BF //D1G,\直线D1P与 BF 所成角即为直线D1P与D1G 所成角,即 PD1G ,
则当 P 与 H 重合时, PD1G 取得最大值 HD1G,此时余弦值取得最小值;
2 2
在△D1GH
2
中,D1G 2 1 3 D H 12 1 5 2= + = , = + = ,GH = ,
è 2 ÷ 2 1 è 2 ÷ 2 2
5 9 1
cos HD G D1H
2 + D G21 - GH
2 + -
4 4 2 2 5\ 1 = = =2D ,1H × D1G 5 3 52
2 2
D P BF 2 5即直线 1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为 ,④错误.5
故答案为:①②.
1
5.在四边形 ABCD 中,BC //AD , AB = BC = CD = AD2 ,P 为空间中的动点,PA = PB = AB = 2,E 为 PD
的中点,则动点 E 的轨迹长度为( )
A. 2 B. 3 C. 2π D. 3π
【答案】D
【详解】解:如图,作 AP 的中点F ,连接 EF , BF .因为EF //AD, AD//BC ,
1
所以 EF //BC .因为EF = AD BC
1
, = AD ,所以EF = BC ,
2 2
故四边形EFBC 为平行四边形,则有CE //BF ,且CE=BF ,则有点F 的轨迹长度与点E 的轨迹长度相同,
过点F 作FH ^ AB 于H ,则点F 3的轨迹是以H 为圆心FH 长为半径的圆,且FH = ,
2
故点F 的轨迹长度为 3π .
故选:D.
6.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 AB = AA1,D,E 分别为 AA1, AC 的中点.若侧面BB1C1C 的中心
为O,M 为侧面 AA1C1C 内的一个动点,OM / / 平面BDE ,且M 的轨迹长度为3 2 ,则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表面积为 .
【答案】 48 + 8 3 /8 3 + 48
【详解】
连接C1E 交 A1C 于 I ,取C1E 的中点F ,过F 作HG / / A1C ,
分别交CC1, A1C1 于H ,G ,连接HG,OG,OF ,OH , BC1,
易得OF / /BE, HG / /DE ,
因为OF , HG 平面BED ,BE, DE 平面BED ,所以OF / / 平面BED ,
HG // 平面BED ,因为OF HG = F ,且都在面OHG内,所以平面OHG / / 平面BED ,
所以M 的轨迹为线段HG,
1 C1E
因为VCEI
C I AC C F 3
~VA1C1I ,所以 1 = 1 1 = 2,\ 1 = 22 = ,EI CE C1I C E 4
3 1
HG C F 3
因为VC1HG ~VC1CA1,所以 =
1 =
CA C I 4 ,1 1
所以CA 4 21= HG = 4 2,\ AB = AA1 = CA1 = 4,3 2
故三棱柱 ABC - A1B1C
1
1 的表面积为 2 4
3
4 +3 4 4 = 48+8 3 .
2 2
故答案为: 48 + 8 3 .
题型二 垂直关系求轨迹
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 ABCD是正方形, AP = AB = 4 ,侧棱PA ^底面 ABCD,T 是CD 的
中点,Q是△PAC内的动点,TQ ^ BP,则Q的轨迹长为( )
A. 2 B. 3 C. 2 2 D. 2 3
【答案】B
【详解】
先找到一个平面总是保持与BP垂直,取BP,CP 的中点E ,F ,连接 AE , EF ,DF .
因为 ABCD是正方形,所以 AB ^ AD .因为 PA ^底面 ABCD .所以 PA ^ AD .又 PAI AB = A,所以 AD ^ 平面
PAB .所以 AD ^ PB .
因为在VPAB 中, AP = AB ,E 为BP的中点,所以 AE ^ PB .又 AE AD = A,所以BP ^ 平面 AEFD .
进一步.取 BE ,CF , AB 的中点M , N ,S,连接MS ,MN , NT , ST ,易证平面MNTS / / 平面 AEFD .
故BP ^ 平面M N TS ,
记STIAC=O,又Q是△PAC内的动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得:点Q的轨迹为平面M N TS 与平面PAC 的交线段 NO,
在VNOC 6中, NC = 3,CO = 2 2 , cos NCO = ,
3
由余弦定理得: NO2 = 8+3-2 2 2 3 6 = 3 .故 NO = 3 .
3
故选:B.
8.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VABC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AA1 =1,N 为棱 A1B1 上的中点,M
为棱CC1 上的动点,过 N 作平面 ABM 的垂线段,垂足为点 O,当点 M 从点 C 运动到点C1时,点 O 的轨迹
长度为( )
π π
A. B.
6 2
π π
C. D.
3 12
【答案】A
【详解】取 AB 中点 P,连接 PC,C1N ,如图:
因为PC ^ AB,PN ^ AB,且PC PN = P,PC 平面PCC1N ,PN 平面PCC1N ,
所以 AB ^ 平面PCC1N ,又 AB 平面 ABM ,所以平面 ABM ^平面PCC1N ,
过 N 作 NO ^ PM ,又平面 ABM 平面PCC1N = PM , NO 平面PCC1N ,
所以 NO ^平面 ABM ,当点 M 从点 C 运动到点C1时,O 点是以 PN 为直径的圆 Q(部分),
π π
当点 M 到点C1时,O 点到最高点,此时PC = 3 ,CC1 = 1, CPC1 = ,所以 OPQ = ,6 3
从而 OQP
π l π 1 π π= ,所以弧长 = = ,即点 O 的轨迹长度为 .
3 3 2 6 6
故选:A.
9.如图,在圆柱OO1 中,AB 为底面直径,E 是 AB 的中点,D 是母线 BC 的中点,M 是上底面上的动点,
若 AB = 8, BC = 6 ,且ME ^ AD,则线段 OM 的轨迹面积为( )
9
A B 15 511 C 45 511. . . D.6
16 16 16
【答案】B
【详解】如图,
连接 OE,作ON ^ AD ,交 CF 于点 N,
QE 是 AB 的中点,
\OE ^ AB ,
QBC ^平面 ABE,OE 平面 ABE,
\ BC ^ OE ,
Q AB BC = B ,AB,BC 平面 ABCF,
\OE ^平面 ABCF,又 AD 平面 ABCF,
\OE ^ AD,
又ON ^ AD ,OE ION = O ,OE,ON 平面 ONE,
\ AD ^平面 ONE,设平面 ONE 与上底面交于 PQ,
QME ^ AD,
∴点 M 的轨迹为 PQ,线段 OM 的轨迹为等腰三角形OPQ ,
Q AB = 8,BC = 6,D 是母线 BC 中点,
tan BAD tan O ON BD 3\ = 1 = = ,AB 8
2
\O N = OO tan 9 O ON = PQ 2 42 9 5 7, = - = , NO = OO2 + O N 2 3 731 1 1 4 4 ÷ 1 1
= ,
è 2 4
S 1 ON PQ 1 3 73 5 7 15 511\ △OPQ = × = = .2 2 4 2 16
故选:B.
10.正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 ^ AC ,
则动点 P 的轨迹的周长为( )
A. 6 + 2 B. 6 - 2 C.4 D. 5 +1
【答案】A
【详解】如图,设 AC, BD 交于O,连接 S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可得, SO ^ 平面 ABCD,因为 AC 平面
ABCD,故 SO ^ AC .
又BD ^ AC , SO BD = O , SO,BD 平面 SBD,故 AC ^平面 SBD .
由题意,PE ^ AC 则动点 P 的轨迹为过 E 且垂直 AC 的平面与正四棱锥 S - ABCD 的交线,即如图EFG ,则
AC ^平面EFG .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平面 SBD / / 平面 EFG ,又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 EG / /SB ,GF / /SD , EF / /BD ,
又 E 是边BC的中点,故EG,GF , EF 分别为VSBC,VSDC,VBCD 的中位线.
由题意BD = 2 2, SB = SD = 22 + 2 = 6 ,故EG + EF + GF
1
= 6 + 6 + 2 2 = 6 + 2 .2
即动点 P 的轨迹的周长为 6 + 2 .
故选:A
p
11.如图, AB 为圆柱下底面圆O的直径,C是下底面圆周上一点,已知 AOC = ,OA = 2,圆柱的高为
2
5.若点D在圆柱表面上运动,且满足BC ^ AD ,则点D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
【答案】10 2
【详解】因为 AB 是圆柱下底面圆O的直径,
所以BC ^ AC ,
又BC ^ AD , AC I AD = A, AC , AD 平面 ACD,
所以BC ^平面 ACD,
设过 A 的母线与上底面的交点为E ,过C的母线与上底面的交点为F ,连 EF ,CF , AC ,
则四边形 AEFC 为矩形,
因为 AE ^ 平面 ABC ,BC 平面 ABC ,
所以 AE ^ BC ,
因为 AE I AC = A, AE , AC 平面 ACFE,
所以BC ^平面 ACFE,
所以点D在平面 ACFE内,
又点D在圆柱的表面,
所以点D的轨迹所围成图形是矩形 AEFC ,
π
依题意得 AE = 5,OA = OC = 2, AOC = ,
2
所以 AC = 2 2 ,
所以矩形 AEFC 的面积为5 2 2 =10 2 ,
故点D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10 2 .
故答案为:10 2 .
1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BC = CC1 = 3, AC = 4, AC ^ BC ,动点 P 在△A1B1C1内(包括边
界上),且始终满足BP ^ AB1,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是 .
12
【答案】
5
【详解】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BB1 ^ 平面 ABC ,
因为 AC 平面 ABC ,所以, AC ^ BB1,
又因为 AC ^ BC ,BC I BB1 = B,BC、BB1 平面BB1C1C ,
所以, AC ^平面BB1C1C ,
因为BC1 平面BB1C1C ,所以,BC1 ^ AC,
因为BB1 //CC1 ,BB1 = CC1 = BC ,则四边形BB1C1C 为菱形,所以,BC1 ^ B1C ,
又因为 AC B1C = C , AC 、 B1C 平面 AB1C ,所以,BC1 ^ 平面 AB1C ,
因为 AB1 平面 AB1C ,所以,BC1 ^ AB1 .
在平面 A1B1C1内,过点C1作C1H ^ A1B1,垂足为点H ,
因为BB1 ^ 平面 A1B1C1,C1H 平面 A1B1C1,则C1H ^ BB1,
因为C1H ^ A1B1,BB1 I A1B1 = B1 ,BB1、 A1B1 平面 AA1B1B,
所以,C1H ^ 平面 AA1B1B,
因为 AB1 平面 AA1B1B,则 AB1 ^ C1H ,
因为BC1 IC1H = C1,BC1、C1H 平面BC1H ,所以, AB1 ^平面BC1H ,
由于动点 P 又在△A1B1C1内,所以动点 P 在平面 A1B1C1与平面BC1H 的交线C1H 上,
因为 A1C1 = AC = 4,B1C1 = BC = 3, A1C1 ^ B1C1 ,
所以, A1B1 = A1C
2
1 + B1C
2
1 = 4
2 + 32 = 5,
由等面积法可得C H
AC × B C 4 3 12
1 =
1 1 1 1 = =
A1B1 5 5

12
因此,动点 P 的轨迹长度是 .
5
12
故答案为: .
5
题型三 角度关系求轨迹
1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3,点 P 是平面 ACB1内的动点,M,N 分别为C1D1,B1C 的中
5
点,若直线 BP 与 MN 所成的角为q ,且 sinq = ,则动点 P 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5
3π π π π
A. B. C. D.
4 2 3 4
【答案】A
【详解】如图所示,连接BD1,BC1,则 N 为BC1的中点,又 M 为C1D1的中点,所以MN / /BD1,
因此直线 BP 与 MN 所成的角就是直线 BP 与BD1所成的角,
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可得 AC ^ BD ,
因为DD1 ^平面 ABCD, AC 平面 ABCD,可得 AC ^ DD1,
又因为BD I DD1 = D且BD, DD1 平面BDD1B1,所以 AC ^平面BDD1B1,
因为BD1 平面BDD1B1,所以 AC ^ BD1,同理可得 AB1 ^ BD1,
因为 AC AB1 = A,且 AC, AB1 平面 ACB1,所以 BD1 ^平面 ACB1,则 PBD1 = q .
设BD1与平面 ACB1的交点为 G,连接 PG,所以BD1 ^ PG,
tanq PG在直角△PGB 中, = ,因为 sinq 5= ,所以 tanq
PG 1
= = ,
BG 5 BG 2
BG 1= BD 1= 32 + 32 + 32又由 1 = 3
3
,所以
3 3 PG =

2
所以点 P 3 3 3π的轨迹是以 G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其面积为 π ( )2 = .
2 2 4
故选:A.
14.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点 P 为正方形 A1B1C1D1内的动点,满足直线 BP 与下底面
ABCD 所成角为60°的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A 3 3 3. B. π C. 3 D. π
3 6 2
【答案】B
【详解】直线 BP 与下底面 ABCD 所成角等于直线 BP 与上底面 A1B1C1D1所成角,
连接B1P ,因为BB1⊥平面 A1B1C1D1,PB1 平面 A1B1C1D1,
所以BB1⊥PB1,故 BPB1为直线 BP 与上底面 A1B1C1D1所成角,
则 BPB1 = 60°,
因为BB1 =1
BB 3
,所以PB 11 = = ,tan 60° 3
3 1
故点 P 的轨迹为以B1为圆心, 为半径,位于平面 A1B1C3 1
D1内的圆的 ,4
1 3 3
故轨迹长度为 2π = π .
4 3 6
故选:B
15.已知正四面体 S - ABC 的棱长为 2 3 ,点 M 为平面 ABC 内的动点,设直线 SM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q ,若 sinq 2 2 [ ,1],则点 M 的轨迹所形成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3
π
A. B. π C.2π D.4π
4
【答案】B
【详解】在正四面体 S - ABC 中,顶点S在底面 ABC 的投影为正VABC 的中心,即 SO ^ 平面 ABC ,
因为正四面体 S - ABC 2 3 AO 2 3的棱长为 ,所以 = 2 3 = 2,
3 2
所以 SO = SA2 - AO2 = 12 - 4 = 2 2 ,
因为直线 SM SO 2 2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q ,所以 sinq = = ,
SM SM
sinq [2 2 ,1] 2 2 2 2因为 ,所以 [ ,1],
3 SM 3
所以 2 2 SM 3,
因为OM = SM 2 - SO2 = SM 2 -8 ,所以0 OM 1,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面,
所以点 M 的轨迹所形成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π,
故选:B
16.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2,E 为CD 的中点,且点 P 在四边形BCC1B1内部及其边界上运
动,(1)若总是保持EP// 平面BDD1B1,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2)若总是保持 AP 与 AB 的夹角为
30°,则动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答案】 2 3 π
3
【详解】分别取BC, B1C
1 1
1的中点F ,G ,连接EF , FG, EG,则BF = BC, B1G = B2 2 1
C1,
因为BC∥ B1C1 ,BC = B1C1,所以 BF ∥B1G ,BF = B1G ,
所以四边形BFG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B1∥ FG ,
因为E 为CD 的中点,所以 EF ∥BD,
因为EF , FG 平面BDD1B1,BD, BB1 平面BDD1B1,
所以 EF ∥平面BDD1B1, FG ∥平面BDD1B1,
因为EF FG = F ,所以平面EFG ∥平面BDD1B1,
因为平面EFG 平面BCC1B1 = FG ,点 P 在四边形BCC1B1内部及其边界上运动,EP// 平面BDD1B1,
所以点 P 的轨迹是 FG ,
因为FG = BB1 = 2,所以动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2,
因为 AB ^ 平面BCC1B1,BP 平面BCC1B1,所以 AB ^ BP,
在RtVABP 中, AB = 2, BAP = 30°,则 tan BP 3 BAP = = ,
AB 3
3
所以BP = AB 2 3= ,
3 3
所以点 P 2 3的轨迹是以 B 为圆心, 为半径的一段弧,且圆心角为直角,
3
P 1 2 3 3所以动点 的轨迹长度为 2π = π ,
4 3 3
3
故答案为:2, π
3
【点睛】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考查求立体图形中的轨迹长度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
题意求出动点的轨迹,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
17.粽子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传统美食,铜仁的粽子不仅馅料丰富多样,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竹筒
形、长方体形、圆锥形等,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角粽子”,其外形近似于正三棱锥.因为将粽子包成这样形状,
既可以节约原料,又不失饱满,而且十分美观.如图,假设一个粽子的外形是正三棱锥P - ABC ,其侧棱和
底面边长分别是 8cm 和 6cm,O是顶点 P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若D是底面 ABC 内的动点,且直线PD与
ABC 2 39底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则动点D的轨迹长为 .
3
【答案】 2 3π
BC
【详解】由题意可知O是底面等边三角形的 ABC 的中心,所以OB = = 2 3 ,
2sin A
2
进而OP = BP2 - OB2 = 82 - 2 3 = 2 13 ,
连接DP, DO ,由于OP ^底面 ABC ,所以 PDO即为直线PD与底面 ABC 所成的角,所以
tan PDO 2 39 OP = = OD = 3 ,
3 OD
因此点D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 3的圆上运动,所以D的轨迹长为 2π ×OD = 2 3π ,
故答案为: 2 3π
18.已知 A, B,C, P是半径为 2 的球面上的四点,且 AB AC 2, AB AC
π
.二面角 P - BC - A的大小为 ,
4
则点 P 形成的轨迹长度为 .
【答案】 2 3π
BC
【详解】由题意,V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外接圆半径 r = = 2 ,圆心为BC中点D,
2
又P - ABC 外接球半径R = 2,球心O,则OD = R2 - r 2 = 2 ,
π
易知:VOD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二面角P - BC - A的大小为 ,
4
π
由BC为VABC 外接圆直径,且面PBC 面 ABC = BC,则OD与面PBC 所成角为 ,
4
所以O到VPBC 2外接圆圆心距离 d = OD =1,故VPBC外接圆的半径为 R2 - d 2 = 3 ,
2
注意:根据二面角大小及球体的对称性,如上图示,
P 轨迹在大球冠对应VPBC外接圆优弧的一侧,在小球冠对应VP BC 外接圆劣弧的一侧,
所以 P 轨迹长度为 2 3π .
故答案为: 2 3π
19.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2,M 为棱 B1C1 的中点,N 为底面正方形 ABCD 上一动点,且直
π
线 MN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则动点 N 的轨迹的长度为 .
3
4 3π
【答案】
9
【详解】如图所示,取 BC 中点 G,连接 MG,NG,由正方体的特征可知 MG⊥底面 ABCD,
故 MN 与底面 ABCD 的夹角即 MNG ,
∴ MNG
π
= MG π,则
3 = tan NG
2 3
= ,
GN 3 3
故 N 点在以 G 2 3为原点 为半径的圆上,又 N 在底面正方形 ABCD 上,
3
即 N 的轨迹为图示中的圆弧E NF ,
BG 1 3 π π π 2π
= = EGB = EGF = π - - =
易知 EG 2 3 2 6 6 6 3 ,
3
2 3 2π 4 3π所以ENF 长为 = .
3 3 9
4 3π
故答案为: .
9
题型四 定长或长度关系求轨迹
20 5.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Q 为侧面BB1C1C 内一动点(含边界),若D1Q = ,则点2
Q 的轨迹长度为 .
p 1
【答案】 / p
4 4
1
【详解】由题意,Q在面BB1C1C 的轨迹是以C1为圆心,半径为 2 的四分之一圆弧,
1 2π 1 π所以轨迹长度为 = .
4 2 4
π
故答案为:
4
21.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3,动点 P 在VAB1C 内,满足D1P = 14 ,则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答案】 2π
【详解】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如图,
DD1 ^平面 ABCD, AC 平面 ABCD,则DD1 ^ AC ,而BD ^ AC ,
DD1 I BD = D,DD1,BD 平面BDD1,于是 AC ^平面BDD1,又BD1 平面BDD1,
则 AC ^ BD1,同理 AB1 ^ BD1,而 AC AB1 = A, AC , AB1 平面 AB1C ,
因此 BD1 ^平面 AB1C ,令BD1交平面 AB1C 于点E ,
V 1 1由 B- AB C = V1 B1 - ABC ,得 S × BE = S × BB ,3 VAB1C 3 VABC 1
3
即 × 2AB 2 1 1× BE = AB3 ,解得BE = AB = 3,4 2 3
而BD1 = 3AB = 3 3,于是D1E = 2 3 ,
因为点 P 在VAB1C 内,满足D1P = 14 ,则EP = D1P
2 - D 21E = 2 ,
因此点 P 的轨迹是以点E 为圆心, 2 为半径的圆在VAB1C 内的圆弧,
而VAB1C 为正三角形,则三棱锥B - AB1C 必为正三棱锥,E 为正VAB1C 的中心,
VAB C EH AB 3 1 3 2 3 1 6于是正 1 的内切圆半径 = 1 = = ,2 3 2 3 2
π π
则 cos HEF 3= ,即 HEF = , FEG = ,
2 6 3
1
所以圆在VAB1C 内的圆弧为圆周长的 2 ,
1
即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2π × 2 = 2π
2
故答案为: 2π
【点睛】方法点睛:涉及立体图形中的轨迹问题,若动点在某个平面内,利用给定条件,借助线面、面面
平行、垂直等性质,确定动点与所在平面内的定点或定直线关系,结合有关平面轨迹定义判断求解.
22.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D ^底面 ABCD,
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运动,且满足MP = MC ,则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的轨迹一定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PD = DC ,则点D符合“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
MP = MC ”,
设 AB 的中点为E ,
因为平面PAD ^平面 ABCD,平面PAD 平面 ABCD = AD , AD ^ AB, AB 平面 ABCD,所以 AB ^ 平
面PAD ,
因为 AP 平面PAD ,所以 AB ^ AP ,
ì PA = CB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 í AE = BE ,所以△PAE 和△CBE 全等,

PAE = CBE = 90°
所以PE = CE ,点E 也符合“点M 在正方形 ABCD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 = MC ”,
故动点M 的轨迹肯定过点D和点E ,
而M 到点 P 到点C的距离相等的点为线段PC的垂直平分面,
线段PC的垂直平分面与平面 AC 的交线是一直线,
所以M 的轨迹为线段DE ,
故选:B
23.如图,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P 是平面 A1BC1内一个动点,且满足
PD + PB1 = 2 + 13,则点 P 的轨迹长度为 .
【答案】2p
【详解】解:连接 B1D1,因为四边形 A1B1C1D1为正方形,则B1D1 ^ A1C1,
Q DD1 ^平面 A1B1C1D1, A1C1 平面 A1B1C1D1,则 A1C1 ^ DD1,
因为 B1D1IDD1 = D1, B1D1, DD1 平面B1DD1,\ A1C1 ^平面B1DD1,
QB1D 平面B1DD1,\B1D ^ A1C1,
同理可证B1D ^ A1B ,Q A1B A1C1 = A1, A1B, A1C1 平面 A1BC1,\B1D ^平面 A1BC1,
设B1D 平面 A1BC1 = E ,连接PE、 BE ,
因为 A1B = BC1 = A1C1 = 3 2 , A1B1 = BB1 = B1C1,所以三棱锥B1 - A1BC1为正三棱锥,
2
2
则E 为VA1BC
2 3 2 1 6
1 的中心,则BE = 3 2 - VA BC3 ÷÷ = 6 ,且 1 1 内切圆的半径 r1 = BE = ,è 2 2 2
所以B E = BB2 2 Q \1 1 - BE = 3, B1D = 3 3 , DE = B1D - B1E = 2 3 ,
QB1D ^ 平面 A1BC1,PE 平面 A1BC1,\PE ^ B1D ,即B1E ^ PE ,DE ^ PE ,
因为PD + PB1 = 2 + 13,即 PE2 +12 + PE2 + 3 = 2 + 13 ,QPE > 0,解得PE =1,
所以点 P 的轨迹是半径为1的圆,因为 r1 >1,所以点 P 的轨迹长为 2 1 p = 2p .
故答案为:2p
24.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lClDl 中, P 为底面 ABCD上的动点,且 PE ^ A1C 于E ,且PA = PE ,则点 P
的轨迹是( )
A.线段 B.圆弧
C.抛物线的一部分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A
【详解】连接PA1、 AE ,如下图所示:
因为 AA1 ^ 平面 ABCD,PA 平面 ABCD,\PA ^ AA1,
因为 PE ^ A1C ,PA = PE ,PA1 = PA1,所以,Rt△A1AP≌Rt△A1EP,\ AA1 = A1E ,
所以,E 为定点,取线段 AE 的中点F ,连接PF ,
因为PA = PE ,则PF ^ AE ,所以点 P 在过点F 且垂直于线段 AE 的垂面上,
而此垂面与底面 ABCD相交于一条线段,故点 P 的轨迹为线段.
故选:A.
题型五 作出截面
25.作出平面PQR 与四棱锥 A - BCDE 的截面,截面多边形的边数为 .
【答案】5
【详解】
如下图所示,
延长PQ EB 的延长线于G ,连接GR,GR BC = M ,GR ED的延长线于H ,连接PH , PH AD于 N ,连
接QM , RN ,则五边形PQMRN 即为所求.所以截面多边形的边数为五.
故答案为:5
26.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点 E,F 分别是棱 AA1, A1D1的中点,过点D1作出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截面,使得该截面平行于平面BEF .
作出该截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并说明理由;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平面与几何体的表面的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答案】作图见解析,理由见解析.
【详解】
设G, H 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顺次连接D1, A,G,H ,则四边形D1AGH 即为所求的截面.
理由如下:因为点G, H 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故BC1∥ GH ,
又BC1∥ D1A,所以GH ∥ D1A,而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四边形D1AGH 为平面图形.
因为点 E, F 分别是棱 AA1, A1D1的中点,故D1A∥ EF ,又D1A 平面BEF ,EF 平面BEF ,所以D1A P 平
面BEF .
uuur uuur uuur uuuur uuuur uuuur uuur uuuur uuur uuuur uuur uuuur
因为EB = AB - AE, D1H = D1C1 - HC1, AB = D1C1, AE = HC1 ,所以EB = D1H ,又E,B,D1,H 不共线,所以
EB∥ D1H ,
又D1H 平面BEF ,EB 平面BEF ,所以D1H P 平面BEF ,
又D1A D1H = D1,D1A 平面D1AGH ,D1H 平面D1AGH ,
所以平面D1AGH P 平面BEF .
27.如图, 已知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 点E 为棱CC1 的中点.
(1)证明: AC1 // 平面BDE .
(2)证明: AC1 ^ BD .
(3)在图中作出平面BED1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 (如需用到其它点, 需用字母标记 并说明位置), 并说
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图形见解析,证明见解析.
【详解】(1)证明:连接 AC ,交BD于点O,连接OE,
因为 ABCD是正方形,所以O为 AC 的中点,又E 为棱CC1 的中点,
所以OE //AC1,OE 平面BDE , AC1 平面BDE ,
所以 AC1 // 平面BDE ,
(2)证明: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AA1 ^ 平面 ABCD,BD 平面 ABCD,所以 AA1 ^ BD ,
又 AC ^ BD , AC∩AA1 = A, AC, AA1 平面 ACC1A1 ,
所以BD ^平面 ACC1A1 ,
又 AC1 平面 ACC1A1 ,
所以 AC1 ^ BD .
(3)解:如图取 AA1的中点M ,连接 BM 、MD1,则MBED1 为平面BED1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
证明:取DD1的中点 N ,连接 NE 、 AN ,因为E 为棱CC1 的中点
所以 AB//CD 且 AB = CD, NE //CD 且 NE = CD,
所以 AB//NE 且 AB = NE ,
所以四边形 ABE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N //BE ,
又 AM //ND1且 AM = ND1,
所以四边形 AND1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N //D1M ,
所以MD1 //BE ,即 B 、E 、D1、M 四点共面,即MBED1 为平面BED1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
28.一个四棱锥木块如图所示,点 O 在△PBC 内,过点 O 将木块锯开,使截面平行于直线 PC 和 AB,请作
出截面,即画出截面与木块表面相交的每条线段,并说明作法及理由.
【答案】答案见解析
【详解】解:如图,过点 O 作 EF∥PC,分别交 PB,BC 于点 E,F,
过点 E 作 EH∥AB,交 PA 于点 H,过点 F 作 FG∥AB,交 AD 于点 G,
连接 GH.∴截面为四边形 EHGF.
理由如下:
∵EH ∥ AB , FG ∥ AB ,∴EH ∥ FG ,
∴E,F,G,H 四点共面.
∵AB∥EH,EH 平面 EFGH, AB 平面 EFGH,
∴AB∥平面 EFGH.
∵PC∥EF,EF 平面 EFGH,PC 平面 EFGH,
∴PC∥平面 EFGH.
29.如图,作出平面 EFG 截长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必写出画图步骤,但需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详解
【详解】
说明:由于不知道E, F ,G 三个点的具体位置,故该图只是可能的一种情形.
30.如图,正四面体 A - BCD棱长为 6.
(1)求正四面体 A - BCD的体积;
(2)若 P 是侧面 ACD内的一点,过点 P 作一个截面a ,使得 AB 与CD 都与截面a 平行,作出截面a 与正
四面体 A - BCD各面的交线,并写出作法.
【答案】(1)18 2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如图,作△BCD中心O,连接OA,OD,则 AO ^ 平面BCD,
因为正四面体 A - BCD棱长为6,所以OD = 2 3,
则 AO = AD2 - OD2 = 2 6 ,
1
因为△BCD的面积 S = 6 3 3 = 9 3,
2
1
所以四面体 A - BCD的体积为V = S OA =18 2 .
3
(2)如图,
在平面 ACD内过点 P 作与CD 平行的直线,分别与 AC 、 AD 相交于点E 、F ,
在平面 ABD内过点F 作与 AB 平行的直线,与BG相交于点G ,
在平面BCD内过点G 作与CD 平行的直线,与BC相交于点H ,连结EH ,
则截面a 与正四面体 A - BCD各面的交线分别为 EF 、 FG 、GH 、HE .
31.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现要作一个截面去截这个正方体,且过 E,G,C1三点,其中 E,G 分
别是 A1D1,AB 的中点,请在图上作出截面,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作法.
【答案】见解析.
【解析】关键在于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作图,利用两平面的两个公共点确定两平面的交线,从延长C1E 交B1A1
的延长线于 P ,逐次确定截面所在平面与正方体的各有关棱的交点,进而得到截面.
【详解】解:延长C1E 交B1A1 的延长线于 P ,作直线PG ,交 AA1于F ,交B1B 的延长线于Q,连接C1Q ,交BC
于H ,则C1EFGH 即为所求截面.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作几何体的截面图,属中档题.
题型六 求截面的周长或面积
32.在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中, AA1 =2AB=4,点E, F ,G 分别是 AA1, A1B1, B1C1 的中点,则过点E, F ,G
的平面截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所得截面多边形的周长为( )
A. 2 2 + 3 3 B. 2 2 + 3 5 C.2 2 + 4 3 D. 2 2 + 4 5
【答案】D
【详解】如图,延长GF 交D1A1的延长线于点M ,交D1C1的延长线于点 N ,
连接ME 并延长交 AD 于点K ,交D1D的延长线于点T ,
连接TN ,分别交CD ,CC1 于点 I ,H ,
连接KI,GH ,则六边形EFGHIK 所在平面即为平面EFG ,
六边形EFGHIK 即为过点E, F ,G 的平面截正四棱柱 ABCD - A1B1C1D1 所得的截面多边形,
由全等三角形可知,K , I ,H 分别为 AD ,CD ,CC1 的中点,
因为 AA1 =2AB=4,所以EF = GH = EK = HI = 5, FG = KI = 2 ,
所以六边形EFGHIK 的周长为 2 2 + 4 5 .
故选:D.
33.如图,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 6, P 为BC的中点,Q为CC1 的中点,过点 A1, P,Q 的平面截正
方体所得的截面周长为 .
【答案】6 13 + 3 2 /3 2 + 6 13
【详解】如图所示,延长 PQ交 B1C1 于点M ,延长QP 交B1B 于点 N ,
连接 A1M 交C1D1与点F ,连接 A1N 交 AB 于点E ,分别连接FQ, EP,
则过点 A1, P,Q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五边形 A1EPQF ,
因为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6,且 P 为BC的中点,Q为CC1 的中点,
1
可得C1M = B1C1 = 3, BN
1
= BB1 = 3
1 1
,所以C1F = C1D1 = 2, BE = AB = 2 ,2 2 3 3
在直角VA1D1F 中,可得 A 21F = A1D1 + D F
2 = 621 + 4
2 = 2 13 ,
在直角VA1AE 中,可得 A 2 2 2 21E = AA1 + AE = 6 + 4 = 2 13 ,
在直角△BEP中,可得EP = BE2 + BP2 = 22 + 32 = 13 ,
在直角VCPQ中,可得PQ = CP2 + CQ2 = 32 + 32 = 3 2 ,
在直角VC1FQ中,可得FQ = C 2 21Q + C1F = 3
2 + 22 = 13,
所以截面的周长为 L = A1E + EP + PQ + QF + FA1 = 6 13 + 3 2 .
故答案为:6 13 + 3 2 .
34.如图,在棱长为 4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A1B1 的中点是 P,过点 A1作与截面 PBC1平行的截面,
则该截面的周长为( )
A. 4 2 B. 2 5 C.8 5 D.4
【答案】C
【详解】分别取 AB、C1D1的中点F、E,连接 A1E、A1F、FC、CE、PF ,
可得PF //C1C, PF=C1C ,可得四边形PFCC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PC1 //FC, PC1=FC ,
因为EC1 //A1P, EC1=A1P,所以四边形EC1PA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A1E //PC1, A1E=PC1,
所以 A1E //FC, A1E=FC ,所以四边形 A1ECF 为平行四边形, A1F = EC ,
平面 A1ECF 即为过点 A1的截面,
PC1 平面 A1ECF , A1E 平面 A1ECF ,所以PC1 // 平面 A1ECF ,
因为 A1P//FB, A1P=FB,所以四边形 A1PBF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A1F //PB ,
PB 平面 A1ECF , A1F 平面 A1ECF ,所以PB// 平面 A1ECF ,
且PB I PC1 = P,PB、PC1 平面PBC1,所以平面 A1ECF // 平面PBC1,
A E = A D21 1 1 + D1E
2 = 2 5 , A F = A 2 21 1A + AF = 2 5 ,
所以截面 A1ECF 的周长为 2 A1E + A1F = 8 5 .
故选:C.
a
35.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为矩形,BC = a , AB = 2a,高 SO = ,O 为底面对角线的交点,过底面对2
角线 BD 作截面使它平行于 SA,并求出此截面的面积.
11
【答案】作图见解析, a2 .
8
【详解】如图,设 E 是 SC 的中点,连 DE,BD,
因为 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是 AC 的中点,故OE∥SA,
因为OE 平面BDE , SA 平面BDE ,
所以平面BDE∥SA,△BDE 的面积即为所求.
易知OA = OB = OC 1= OD = AB2 + BC 2 3a= ,
2 2
所以 SA = SB = SC = SD = SO2 + OB2 = a ,
1 a
由RtVSOC ,知OE = SC = ,
2 2
又△SBC 为正三角形,所以BE 3a= ,
2
2 2 2
在△OBE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OBE OB + BE - OE 5 = = ,
2OB × BE 6
所以 sin OBE 11= ,
6
1
所以 SVBDE = BD × BE ×sin OBE
1 3a 11 11
= 3a = a2 .
2 2 2 6 8
36.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1,M ,N 分别是线段BB ,DD 上靠近B,D 的三等分点.过
点 A ,M ,N 作该正方体的截面,试求截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3 2 7 17【答案】周长 + ,面积 .
2 24
【详解】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A B C D 中,延长 A M 交直线 AB 于E ,延长 A N 交 AC 延长线于F ,
连接 EF 交BD于G ,交CD 于H ,连接MG, NH ,则五边形 A MGHN 是过点 A ,M ,N 的该正方体的截面,
平面 A MN I平面BDD B = MG ,平面 A MN I平面 ACC A = A F ,平面BDD B / / 平面 ACC A ,
MG EM EG EB BM 1
则MG / / A F , = = = = = ,
A F A E EF EA AA 3
NH FN FH FC CN 1
同理 NH / / A E , = = = = = 3,因此 AE = AF = ,
A E A F EF FA AA 3 2
GH 1 EF 1
3
= = 2AE 2= , A E = A F = 12 + ( )2
13
= ,
3 3 2 2 2
MG = ME = NH = NF 1= A E ,
3
所以截面周长为 A M + MG + A N + NH + GH = A E A F GH 2+ + = 13 + ;
2
等腰△A EF 1 13 3 34底边 EF 上的高为 h = A E2 - ( EF )2 = ( )2 - ( 2)2 = ,
2 2 4 4
则△A EF 的面积 S 1VA EF = EF ×h
1 3 34 3 17
= 2 = ,
2 2 2 4 8
1 1
显然VEMG ∽△EA F , SVEMG = S9 VA EF
,同理 SVFNH = S9 VA EF

S S 2S 7 S 7 3 17 7 17所以截面面积 = VA EF - VEMG = 9 VA EF
= = .
9 8 24
37 . 已 知 三 棱 柱 ABC - A1B1C1 , 其 中 AC ^ CC1 , CC1 ^ B1C1 , 点 P 是 BB1的 中 点 , 连 接 AC1,
AC = CC1 = B1C1 = 2,异面直线 AC 和 B1C1 所成角记为q .
(1)若 cos q
1
= ,求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
3
(2)若 cos q = 0,则在过点 P 且与 AC1平行的截面中,当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时,求该截面面积.
【答案】(1)10π或16π
(2) 3 3
2
【详解】(1)
因为CC1 ^ B1C1 ,B1C1 / /BC ,所以CC1 ^ BC ,
又因为 AC ^ CC1, AC 、BC 平面 ABC , AC BC = C,
所以CC1 ^ 平面 ABC ,故三棱柱 ABC - A1B1C1 为直三棱柱 ,
1
因为异面直线 AC 和 B1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所以 cos ACB
1
= ± 2 2, sin ACB = ,设该三棱柱外接球球心为点O, 3 3
①当 cos
1
ACB = 时,
3
由余弦定理可得 AB = AC 2 + BC 2 - 2AC × BC ×cos ACB 4 3= ,
3
4 3
AB
由正弦定理可得底面VABC 3外接圆 (M 为圆心 )的直径 2r = = = 6 ,
sin ACB 2 2
3
而MO
CC
= 1 =1 O R MO2 r 2 10,所以球 的半径2 = + =

2
所以球O的表面积 S = 4πR2 =10π ,
1
②当 cos ACB = - 时, AB = AC 2 + BC 23 - 2AC × BC ×cos ACB
4 6
= ,
3
同理可得球O的半径R = 2,所以球O的表面积 S = 4πR2 =16π ;
(2)
分别取 AA1, A1C1, B1C1 的中点E ,F ,G ,连接 FG , EP , EF ,PG,
则FG / / A
1
1B1 且FG = A B = 2 ,2 1 1
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PE是 AA1B1B的中位线,
\PE / / A 11B1且PE = A1B1,\FG / /PE ,且FG = PE ,2
\ E ,F ,G , P 四点共面,QE ,F 分别为 AA1, A1C1的中点,
\EF / / AC1 ,又EF 平面EFGP, AC1 平面EFGP,
\ AC1 / / 平面EFGP,Q A1C1 = B1C1,且F ,G 分别为 A1C1, B1C1 的中点,
\四边形PEFG即为符合要求的等腰梯形,
当E 不是 AA1的中点时,PE不平行于平面 A1B1C1,过E 作EF / / AC1,
连接PF 得到与 AC1平行的平面,Q三棱柱 ABC - A1B1C1 底面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可以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过 P 作PK / /EF ,延长PK 与HB1相交于S,
连接 SF 交 B1C1 于点G ,Q PE 不平行于平面 A1B1C1,PE与 FG 共面,
则PE与 FG 不平行,\此时四边形PEFG不是等腰梯形,故等腰梯形有且仅有一个,
在等腰梯形PEFG中,EP = 2FG = 2 2 ,取 FG , EP 的中点M , N ,
MN 6 S 2 + 2 2 6 3 3由图可知, = ,故 PEFG = = ,2 梯形 2 2 2
3 3
所以该截面面积为 .
2
题型七 截面与体积
38.已知正三棱柱 ABC - A1B1C1 ,过底边BC的平面与上底面交于线段MN ,若截面BCMN 将三棱柱分成了
MN
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则 =( )
BC
A 3 -1 B 1 3 C 3 - 3. . - . D 3 3 3. -
2 2 2 2
【答案】A
【详解】QBC // 平面 A1B1C1,平面BCMN I 平面 A1B1C1 = MN ,BC 平面BCMN ,\BC //MN ;
设VABC 的面积为1,VA1MN 的面积为S,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高为 h ,
\三棱台 ABC - A1MN V
1
的体积 ABC- A1MN = 1+ S + S ×h,3
又三棱柱 ABC - A1B1C1 的体积VABC- A B = h1 1C1 ,
\h 2= 1+ S + S ×h S -1- 3 S -1+ 3,解得:3 = (舍)或 = ,2 2
2 2
QVA MN △A S MN MN MN 3 -11 ∽ 1B1C1,\ = ÷ = ÷ ,即 = S = .1 è B1C1 è BC BC 2
故选:A.
3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E //AC , AC ^平面BCD, AC = 2DE = 4,BC = 2,DC =1,
BCD = 60o .
(1)证明:BD ^平面 ACDE ;
(2)过点D作一平行于平面 ABE 的截面,画出该截面(不用说明理由),并求夹在该截面与平面 ABE 之间的几
何体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截面为平面DFM 5 3,体积为
6
【详解】(1)在△BCD中, AC = 2DE = 4,BC = 2,DC =1, BCD = 60o ,
由余弦定理得:BD2 = 4 +1- 4cos 60o = 3,\BC 2 = BD2 + DC 2,\BD ^ CD ,
又 AC ^平面BCD,BD 平面BCD,\BD ^ AC ,
Q AC ICD = C , AC ,CD 平面 ACDE ,\BD ^ 平面 ACDE .
(2)取 AC 的中点F ,BC的中点M ,连接DF , DM , MF ,则平面DFM 即为所求.
理由如下:
QDE //AC ,DE = AF ,\四边形 AEDF 为平行四边形,\DF //AE,
QDF 平面 ABE , AE 平面 ABE ,\DF // 平面 ABE ,
同理可得:FM // 平面 ABE ,
QDF I FM = F ,DF , FM 平面DFM ,\平面DFM // 平面 ABE ;
由(1)可知:BD ^平面 ACDE ,且FC ^平面CDM ,
QV 1 1B- ACDE = 2 + 4 1 3 = 3 V 1 1 3,3 2 F -CDM = 1 1 sin 60
o 2 = ,
3 2 6
\夹在该截面与平面 ABE 之间的几何体的体积V = V 5 3B- ACDE -VF -CDM = .6
40.(多选)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 AC = BC = CC1 = 6, AC ^ BC ,E 、F 分别为BB1, A1C1
的中点,过点A 、E 、F 作三棱柱的截面a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三棱柱 ABC - A1B1C1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08π
B.BC1 //a
C.若a 交 B1C1 于M ,则EM = 3 2
D.a 将三棱柱 ABC - A1B1C1 分成体积较大部分和体积较小部分的体积比为13: 5
【答案】AD
【详解】如图所示:
将该三棱柱视为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一部分,
则三棱柱 ABC - A1B1C1 外接球的半径 2R = 6 3, R = 3 3 ,
其表面积为 4πR2 =108π,故 A 正确;
延长 AF 与CC1 交于点 P ,连接PE交 B1C1 于M ,连接 FM ,则平面 AEMF 即为截面a ,
因为FC1∥ AC ,F 是 A1C1中点,所以C1是PC的中点,
PC1 MC1 1
由△MPC1与△MEB1相似,得 = = 2EB MB ,得B1M = B C ,1 1 3 1 1
而E 是BB1的中点,所以ME 与BC1不平行且必相交,
所以BC1与截面a 不平行,故 B 错误;
B M 1因为 1 = B1C1 = 2,又B1E = 3,3
所以在Rt△B1EM 中,则EM = 22 + 32 = 13 ,故 C 错误;
延长PE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Q,易知VQEB与△MEB1全等,则BQ = B1M = 2,
则a 将三棱柱 ABC - A1B1C1 分成体积较大部分的体积为:
V V 1 1 1 1 1 1P- ACQ - P-FMC -VA-QBE = 6 8 12 - 3 4 6 - 2 3 6 = 78,1 3 2 3 2 3 2
1
所以较小部分的体积为 6 6 6 - 78
78 13
= 30,所以体积之比为 = ,故 D 正确.
2 30 5
故选:AD.
41.正三棱台 ABC - A1B1C1 的上底面边长为 a,下底面边长为 2a,且 AE = A1E ,过 B,C1,E 三点作一个
截面将棱台分成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答案】2:5
【详解】如图,将台体补成三棱锥 S - ABC ,
SA1 A1B1 1 SC则 = = , 1
SB
= 1
1
= ,
SA AB 2 SC SB 2
SE 3 V
= 三棱锥S - A B C
1 1 1 1
又 ,于是 1 1 1 = = ,
EA 1 V 1+1 1+1 1+1 8三棱锥S - ABC
1
∴V三棱锥S - A = V1B1C1 8 三棱锥S - ABC

V
三棱锥S -EBC1 3 1 3 3又 = = V = V
V
三棱锥S - ABC
,∴
1+ 3 1+1 8 三棱锥S -EBC1 8 三棱锥S - ABC

3 1
VA B C V -V -1 1 1 -EBC 1 三棱锥S -EBC1 三棱锥S - A = 1B1C1 8 8 2由此可得 = = ,
VEBC - ABC V 3 51 三棱锥S - ABC -V三棱锥S -EBC 1 1-
8
∴这两部分的体积比为 2:5.
42.如图,在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E F 分别为棱 AB CC1的中点.
(1)请在正方体的表面完整作出过点E F D1的截面.(只需写出作图过程,不用证明)
(2)请求出截面分正方体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答案】(1)答案见解析
89
(2)
55
【详解】(1)连接D1F 并延长交CD 于 I ,连接 IE 并延长交BC于H ,DA于 J ,连接 JD1交 AA1于G ,
则截面 D 1G E H F 即为所求;
(2)连接DE, D1E, EC, EF ,如图,
则截面下部的体积V2 = VE- ADD1G +VE-CDD1F +VF -EHC .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
V 5 1 1 55则 E- ADD1G = ,V48 E-CDD F
= ,V
1 4 F -EHC
= ,于是V = ,
36 2 144
89
因此截面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