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英东中学 郑荣华
文学常识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记]:属于游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称它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
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
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检查预习
1.对划线词注音释义是否正确?
A 褒禅山(bāochán 即华山)亦谓之华山 ( )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ǒng,坟墓)也 ( )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深远幽暗)然 ( )
D 既其出,则或咎(jiù,责怪)其欲出者 ( )
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帮助)之 ( )
F 庐陵箫君圭(guī,人名)君玉 ( )
G 余弟安国平父(fū,对男子的美称) ( )
zhǒng
xiàng
fǔ
√
√
√
√
课堂检查
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 记
王安石
1、哪几段记游 ?
2、哪几段主要是议论?
第1、2段记游
第3、4段议论
第5段是补记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有泉侧出
5、入之甚寒,问其深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词作动词,命名。)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一说动词作名词,流传文字)
古今异义
1、非常之观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十一
(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量词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
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代仆碑)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7、其孰能讥之乎?——
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视其左右——。
10、谬其传——。
11、咎其欲出者——
代词,他们(指古人)。
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代词,指自己
代词,洞,洞壁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以
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不随以止也,不随以怠也。
夫夷以近
3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因为)
(相当于“而”)
(来)
(因此)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重点语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山南水北为阳)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有泉侧出
有穴窈然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二段:重点词句
名→状,从旁边
形→名,深度
形→动,照明。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形→动,到尽头
“而”,表修饰
动→名,见到的景象
十分之一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有人 / 责怪,埋怨
空间方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