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6: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魏 征
魏征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01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02

了解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本文关联知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了解题目
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疏”是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疏,是分条论述的意思。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的比喻从正面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并列的句子,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正题的?
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语重心长,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太宗动容?
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
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如:魏征劝唐太宗对天下黎民要竭诚以待,赏罚分明。
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与魏征的观点是一致的。
如: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些句子,对我们的修身养性极有启发性,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谈谈“十思”的现实教育意义。
赏析语句,分析其作用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突出“德义”对国君的重要性。与上文形成对照,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 “挑衅”口吻,不仅使文情跌宕有致,而且强调了此疏的针对性,以引起唐太宗的重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这几句指出了历代帝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以“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对比,暗示居安思危之重要,以“岂……乎”的反问,紧承上文所述历史事实进行反诘,引出对“取之易”而“守之难”的分析,使论述更深入一层。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几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前后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在对比中见优劣。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貌恭而不心服”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掉民心,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无济于事。承接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竭诚以待下”对君主的重要性。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之:取消独立性。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固:使……稳固
根本:古—树的根,今—事物的本质。
流:泉流,动—名。
远:形—动,流得远
浚:疏通水道
而:却
望:希望
理:治理的好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君王),指唐太宗。
译文
我听说:想要寻求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那流水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那道德仁义。源头不深远却希望流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寻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很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您这)明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当:主持、掌握
神器:帝位。
重、大:形—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崇:推崇
休:喜庆、福禄
念:考虑。
安:形—名,安逸环境
危:形—名,危难
以:用,实行,厉行
处:保持
胜:克制
译文
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位置,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砍断树根来寻求树木茂盛,堵塞流水却想要流水流得远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凡百:所有的
景:大
殷:深
而:递进
而:转折
能克:同义复词,能够;克:能够
盖:语气副词,大概 。
岂……乎:难道……吗
何也:为什么呢
译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创业之初)没有一个不深深地忧虑从而治理之道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却开始衰微了。好好开始的(国君)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护天下却(德行)不足,为什么呢?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夫:句首发语词
以:连词,表修饰。
既:已经
以:连词,表并列
行路:陌生的路人
译文
(因为)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性情来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能成为一个整体,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陌路之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董:喜庆、福禄
以:介词,用
振:“震”,威吓
苟:苟且
怀:感念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惟:只是
覆:使.....颠覆
宜:应当
慎:警惕、警戒
译文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臣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而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里怀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载动船只,也能使船只颠覆,这是应该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君:名作动,统治
诚:如果
戒:告诫
作:建造,兴建
安: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下:名—动,居于……之下
乐:意动,以...为乐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网三面,留一面,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译文
(做)国君的人,如果能够看见(自己)贪欲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险就想到要谦虚,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一样,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喜爱田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捕杀有度,忧虑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虑:担心
壅蔽:(耳目被)堵塞、蒙蔽
虚:使动,使……谦虚
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使动,使……端正
恶:形—名,奸恶小人
无:同“毋”,不要
译文
担心(言路)堵塞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想到(可能会出现)谗邪之人就想到使端正自身来罢黜奸恶,施加的恩德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自己一时高兴而不恰当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宏:使动,使广大
兹:这
简:选拔
能:形—名,贤能的人
善:形—名,好的意见
尽:形—动,用尽
惠:恩惠、仁爱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译文
总共有这十思,(如果)能弘扬光大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豫游:出游、游乐
养:颐养
松乔之寿: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轻而易举
何必:为什么一定
司:管理
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
译文
文臣武将争着奔驰效命,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就能教化老百姓。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职责管理事务,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亏损自己无为而治天下的大道理呢!
教师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目的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条建议。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