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鸿门宴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鸿门宴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34:0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2.引领学生了解《史记》中《鸿门宴》前后的内容,感悟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3.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困境。通过课文的延展,突破单篇文言文学习的视野局限,把文言文学习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中,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中探寻人物成败得失的诱导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此再相机提示文言文阅读的有关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2.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梳理
同学们,前面我们疏通了《鸿门宴》文言语句,了解了有关文言知识。现在我们通过这个纲目(ppt)来回顾一下《鸿门宴》故事内容。
1.无伤告密2.范增献计3.项伯夜访4.张良献计5.刘项约婚6.项伯游说7.刘邦谢罪8.项王留饮9.范增举玦10.项庄舞剑11.项伯翼蔽12.樊哙闯营
13.樊哙力斥14.沛公逃席15.张良入谢16.项王受璧17.亚父破斗18.诛杀无伤
活动2【活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历史人物形象
(一)先看一下《鸿门宴》主要人物(ppt)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关键人物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二)讨论《鸿门宴》人物形象特点(ppt)
刘邦:张良献计、刘项约婚、刘邦谢罪(教师提示)——能屈能伸,善于纳谏,果断善变;圆滑虚伪
项羽: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游说、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王受璧(教师提示)——冲动轻率,头脑简单,优柔寡断;光明坦率
张良:项伯夜访、张良献计(教师提示)——有情有义,深谋远虑
范增:范增献计、范增举玦、亚父破斗(教师提示)——老谋深算,冷酷无情
项伯:刘项约婚、项伯游说、项伯翼蔽(教师提示)——糊涂昏昧,公私不分;重情重义
樊哙:樊哙闯营、樊哙力斥(教师提示)——忠勇无惧,威壮有谋
活动3【讲授】《鸿门宴》在《史记》其它篇章中叙述
同学们,《鸿门宴》这段重要历史除了在《项羽本纪》进行了具体地绘声绘色叙述外,在《史记》中其它篇章也作了介绍,我们来看一看其分别在《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中的叙述(ppt)并试着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现在让我以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兆琦主译,原文与翻译横向对应排版,定价168元,京东特价90元这本《史记》(ppt和实物展示)领着大家去看一下。
1.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选自《史记·高祖本纪》p268)
2.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史记·留侯列传》p1202)
3.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p1870 》)
活动4【讲授】《鸿门宴》前后的故事
《鸿门宴》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鸿门宴》只是刘邦集团与项羽集团在整个楚汉战争波诡云谲扣人心弦的斗争的一个缩影。那么我们会想,《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等人前面有怎样的故事和关系,《鸿门宴》后他们又将有怎样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够翻阅司马迁的《史记》看看《鸿门宴》前后的故事,完整去了解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那么我们对那段历史肯定可以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1.《鸿门宴》前的故事
(1)身世非凡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p204)将门后代(教师提示)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p252)——农民后代(教师提示)
(2)不同凡俗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p204)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史记·高祖本纪》p252)
(3)远大志向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史记·项羽本纪》p204)取代皇帝(教师提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p252)当上皇帝(教师提示)
(4)曾经同盟
齐军归,楚独追北,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 《史记·高祖本纪》p260)
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史记·高祖本纪》p260)
(5)分道扬镳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史记·高祖本纪》p262)
人心向背
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p266—268)
2.《鸿门宴》后的故事
(1)人心向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p226)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记·高祖本纪》p270)
(2)智谋交锋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史记·项羽本纪》 p228 )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史记·留侯世家》 p1204 )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史记·高祖本纪》p272)
(3)旗帜问题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史记·项羽本纪》 p230 )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史记·高祖本纪》p274)
(4)反间计
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p236 )
(5)胜负之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史记·高祖本纪》p284)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史记·项羽本纪》 p246)
(6)大结局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史记·项羽本纪》 p 248)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史记·高祖本纪》p284)
(7)伟大对决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史记·项羽本纪》 p250)
(8)刘邦心声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p286)
(9)慷慨楚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p246)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史记·高祖本纪》p294)
活动5【活动】推荐阅读《史记》
1.全班同学朗动项羽穷途末路时慷慨悲壮之歌和刘邦志得意满时慷慨豪壮之歌。
2. 同学们,如果想更加真切具体地感受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恢宏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去阅读《史记》。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观看电视剧《楚汉传奇》,对我们的阅读可能也会有些帮助。最后,让我们来跟随《楚汉传奇》的片头《天下英雄》av去感受那段历史,请同学们注意歌词。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