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学习写景抒情诗歌写作手法。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2学情分析
1.学生喜欢诵读诗歌,但不能较好地把握诗歌诵读要领,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对诗歌的重点词语和常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不深刻,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及默写诗歌。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事”的诗歌鉴赏方法。
难点:
1.体味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单元导入
题目为古典诗歌2,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还记得是什么吗?《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典诗歌单元1,所以这两部分其实是联系起来的,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起来。
梳理诗歌发展脉络:
源头:
诗经——风——现实主义风格
离骚——骚——浪漫主义风格——风骚并称
古典诗歌:
古体诗:古诗
乐府诗——木兰辞、短歌行
———唐代为界限,诗歌在唐代发展至顶峰,格律诗成为唐诗的代表,格律诗又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格律诗:绝句
律诗
句数为标志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内容上:起承转合
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平仄和韵律,近体诗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唐朝则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人有名字可查的有3600多人,作品有5万多首,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以禅理入诗
诗鬼——李贺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
王维:
1.二十一二岁中进士,非常有才,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文是王维的后期作品,诗中描绘的是他归隐在辋川,辋川在哪?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辋川镇,他在那里修了一栋别墅,什么别墅?辋川别墅。就在终南山山下,因此本诗题目叫“山居秋暝”,借本诗来表达他的情怀和理想,究竟表达他的什么情怀和理想呢?
2.注释:对理想中归隐生活的追求。我们来印证是不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情怀?
3.山水田园诗歌成就最高,特点是诗中有画。
活动3【活动】进入文本
解题:山居——山中住所,秋暝——秋夜——山水田园诗整体感知
写景:1-6,抒情:7-8
诗眼——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最能表达诗人志向,追求,理想的句子。——以最快速度把握到整首诗的主旨。
提问:前面写景部分是不是只写景,其中有没有蕴含诗人个人的主观情感,情绪在里面?回过头来看诗人如何去山中秋夜景色,如何描写山水田园风光。
思考:前面说王维诗歌的一个特色在于:诗中有画,这首诗共描绘了几幅山村晚景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赏析文本:
(1)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天气——先大致疏通,新,刚刚下过这场雨,秋,给秋天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寒意,秋意就更浓了。——秋暝雨霁图,写了什么意象?意象——意境
写景的诗歌里面,往往要注意对物象的修饰词,用得好,整首诗都写活了。
山:空山
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2)颔联:
意象:明月、松、清泉、岩石——月照青松、石泉流泻图——天然的自然之景
意境有什么样的特点?——意象色调上有什么特点?——颜色干净,明亮,洁净的颜色,整个意境的特点是清幽的明净的。青松:挺拔刚毅的植物,品格高洁,清泉:纯洁,透彻的特点,意象与他的追求是一致的。
(3)颈联:
意象:
颈联:竹、浣女、莲叶、渔舟
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①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
③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
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前面是自然之景,这里则是人文之景,前面所写都是非常清幽宁静的画面,来到这里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有没有抵触?
从这两幅画,可以看出这里的民风怎么样?——淳朴、自然、单纯、和谐
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以动态的人的活动来衬托出山里生活的恬静美好,还有一个作用——前面写的是静景,如果过于安静那叫做死寂,非常恐怖,但是这里用人的活动又给这片景色增加一片活泼生机。
思考:这样一个个画面就出来了,我们来看看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田园风光的?
角度可以有哪些?
1.从人的感官角度来看,
触觉,视觉——视觉、听觉——听觉、视觉
2.从动静的角度的来看,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由物到人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将山居的景致描写得如此美好,用意只有一个,就是尾联所要表达的。
(4)尾联:
王孙自可留出自哪里的诗句?标题是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
作用:
引用典故,表意更加含蓄,避免直白。
反其意而用之,更别出心裁。
随意春芳歇:与以往写秋天的不同。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活动4【讲授】小结
总结主旨:综上所析,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结诗歌鉴赏方法:读诗,可通过解题,了解诗的大意。对诗作背景的了解,也可归入解题步骤;释句,即通过解释句子寻找“意象”,寻找诗人选取的那组物象、那个情境,或那连串事件,从渗透作者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意象中入境,即体验作者的情思;最后是明白诗歌主旨,即会意。
活动5【作业】拓展作业
根据王维《山居秋暝》诗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要求:触摸诗人的灵魂,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勿写成翻译式的文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