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辛亥革命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9 08: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
命”。这一观点
A.没有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 D.意在突出思想革命的重要意义
2.1911年12月15日,法国驻华公使斐格在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北京的大多数外国使节都认为,由于目前交战双方都缺乏资金,中国无疑正面临着无政府主义的巨大威胁。就目前而言,也只有袁世凯才能让这个国家避免混乱。”这表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潜伏失败危机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 D.列强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3.下表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湖北的主要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主要活动
1911年11月30日 召开第一次会议,公推谭人风为临时议长
1911年12月3日 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由独立各省代表22人签名
1911年12月4日 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也在南京
1911年12月5日 议决与袁世凯所派代表的和谈条件:—、推倒满清政府;二、主张共和政体……
A.南北和谈成效显著 B.共和政体得到确立
C.民主法治原则得以践行 D.辛亥革命存在失败隐患
4.“戊戌年间由亲政的光绪帝主持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庚子之后由恢复“听政”的慈禧主持的“新政”却使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据宣统二年编制的预算统计,清政府于1899年的财政赤字即达1,300余万两,1910年却增至8,000万两左右”。……“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时,世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多有有识之士为其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些史料说明清朝末年
A.1898年清政府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
C.清政府丧失了改良自救的最佳机遇
D.清末新政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5.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了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十余省,参与签名者达数十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表示:国家前途“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重大意义是
A.宣告了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使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C.使革命派的群众基础扩大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6.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下列各项能印证吴玉章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①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建立 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③袁世凯死后陷入军阀割据 ④孙中山护法运动遭到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由此可见袁世凯称帝失败主要是由于
A.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B.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
C.袁世凯的寿命短暂 D.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A.武昌起义胜利 B.各省纷纷独立
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9.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 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 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10.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纲领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1902—1911年,见诸记载的“民变”平均两天半发生一次:有抗捐抗税,有抢米风潮,有会党、农民起义,有罢工斗争,有兵变,有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参加者覆盖官员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会阶层。这一情形(  )
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B.实现了义和团的宗旨
C.暴露了清末新政的缺陷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1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
命”。这一观点
A.没有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 D.意在突出思想革命的重要意义
【答案】B
2.1911年12月15日,法国驻华公使斐格在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北京的大多数外国使节都认为,由于目前交战双方都缺乏资金,中国无疑正面临着无政府主义的巨大威胁。就目前而言,也只有袁世凯才能让这个国家避免混乱。”这表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潜伏失败危机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 D.列强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答案】D
3.下表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湖北的主要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主要活动
1911年11月30日 召开第一次会议,公推谭人风为临时议长
1911年12月3日 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由独立各省代表22人签名
1911年12月4日 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也在南京
1911年12月5日 议决与袁世凯所派代表的和谈条件:—、推倒满清政府;二、主张共和政体……
A.南北和谈成效显著 B.共和政体得到确立
C.民主法治原则得以践行 D.辛亥革命存在失败隐患
【答案】C
4.“戊戌年间由亲政的光绪帝主持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庚子之后由恢复“听政”的慈禧主持的“新政”却使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据宣统二年编制的预算统计,清政府于1899年的财政赤字即达1,300余万两,1910年却增至8,000万两左右”。……“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时,世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多有有识之士为其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些史料说明清朝末年
A.1898年清政府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
C.清政府丧失了改良自救的最佳机遇
D.清末新政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答案】C
5.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了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十余省,参与签名者达数十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表示:国家前途“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重大意义是
A.宣告了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使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C.使革命派的群众基础扩大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答案】C
6.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下列各项能印证吴玉章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①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建立 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③袁世凯死后陷入军阀割据 ④孙中山护法运动遭到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7.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由此可见袁世凯称帝失败主要是由于
A.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B.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
C.袁世凯的寿命短暂 D.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答案】D
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A.武昌起义胜利 B.各省纷纷独立
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答案】D
9.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 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 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答案】D
10.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纲领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11.1902—1911年,见诸记载的“民变”平均两天半发生一次:有抗捐抗税,有抢米风潮,有会党、农民起义,有罢工斗争,有兵变,有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参加者覆盖官员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会阶层。这一情形(  )
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B.实现了义和团的宗旨
C.暴露了清末新政的缺陷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答案】A
1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1)相同问题: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智慧: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
(2)原因:民国初年列强侵略中国,各政治力量忙于争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致政局不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认识: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