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9 08: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如图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 )
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
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
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
2.(2023·河南期末)1939年1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美国《新中立法》的通过与实施( )
A.表明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
B.加剧了同盟国与美国的矛盾
C.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D.为美国发战争财创造了条件
3.(2023·黑龙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罗斯福所述事件( )
A.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D.促使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科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等媒介全面构建苏联作为敌人的形象,同时将美国描绘成独一无二的自由国度,而苏联则沉沦在暴政和奴役之中。美国的宣传( )
A.为对苏联冷战制造舆论准备
B.加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团结
C.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
D.意在推动东西欧间的对抗
5.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党魁后,又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2年底,通过竞选,该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该材料最能说明( )
A.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
B.法西斯政权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
C.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D.民主程序掩盖了纳粹党专制本质
6.(2023·福建三明)在纳粹德国,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1933年1月,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亚欧战争策源地已正式形成
B.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英法绥靖政策助长侵略野心
D.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
7.(2023·江西新余)二战前,法国的教师和其他工会组织了“我们不要战争”的和平请愿活动。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他们要求政府“拒绝接受有可能爆发的战争”,“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法国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法国民众希望政府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出现了缓和趋势
8.(2023·吉林期末)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9.(2023·肇庆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奠定这一新格局的基石是 (  )
A.华盛顿会议   
B.《联合国家宣言》
C.雅尔塔体系
D.联合国的成立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
A.德黑兰、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D.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 
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导世界
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本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其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的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如图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 )
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
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
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夕,英法等西方国家面对法西斯的对外扩张而推行的政策是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其中材料中的“身披‘米’字旗的狗”象征着英国,希特勒嘲笑“吠犬不咬人”,即表达了对英国绥靖政策的不满,C项正确;此时英国对外政策并未改变,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排除B项;材料与轴心国集团瓦解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河南期末)1939年1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美国《新中立法》的通过与实施( )
A.表明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
B.加剧了同盟国与美国的矛盾
C.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D.为美国发战争财创造了条件
[解析] 根据“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可得出美国通过《新中立法》可以向交战的双方售卖武器,大发战争财,D项正确;《新中立法》不是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标志,排除A项;美国也会给同盟国售卖武器,并不会加剧矛盾,排除B项;《新中立法》给轴心国售卖武器,并不会加速二战的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黑龙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罗斯福所述事件( )
A.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D.促使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解析] 根据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可知,这指的是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直接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德国入侵苏联就意味着二战的规模在扩大,排除A项;中途岛海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C项;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排除D项。故选B项。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科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等媒介全面构建苏联作为敌人的形象,同时将美国描绘成独一无二的自由国度,而苏联则沉沦在暴政和奴役之中。美国的宣传( )
A.为对苏联冷战制造舆论准备
B.加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团结
C.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
D.意在推动东西欧间的对抗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开始了对苏联的冷战政策,材料中美国利用媒体极力丑化苏联而美化自身的做法是适应冷战战略需要的表现,C项正确;此时美国已经开始对苏联冷战,美国媒体的宣传是为了宣扬冷战的合理性,排除A、B两项;美国冷战政策推行后,东西欧间的对抗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党魁后,又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2年底,通过竞选,该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该材料最能说明( )
A.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
B.法西斯政权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
C.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D.民主程序掩盖了纳粹党专制本质
[解析] 据题意可知,虽然纳粹党的名称带有工人、民族、社会主义等字样,但他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说明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正工人阶级的诉求,排除A项;法西斯政权并不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排除B项;党名的变更与民主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福建三明)在纳粹德国,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1933年1月,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亚欧战争策源地已正式形成
B.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英法绥靖政策助长侵略野心
D.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
[解析] 据材料“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可知,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为纳粹党上台提供了契机,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希特勒上台,而亚欧战争策源地还包括日本,排除A项;绥靖政策出现于1938年前后,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而材料叙述的是法西斯上台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江西新余)二战前,法国的教师和其他工会组织了“我们不要战争”的和平请愿活动。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他们要求政府“拒绝接受有可能爆发的战争”,“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法国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法国民众希望政府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出现了缓和趋势
[解析] 据材料“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可知法国民众反对战争,希望尽可能和平解决争端,说明法国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法国民众反对战争,并未提到其对制止法西斯的希望,排除B项;国联在维护和平的作用微乎其微,排除C项;二战前法西斯势力在欧洲气焰嚣张,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吉林期末)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解析] 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雅尔塔体系实际确立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强调战后和平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争夺,不属于大国合作,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两国激烈对抗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肇庆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奠定这一新格局的基石是 (  )
A.华盛顿会议   
B.《联合国家宣言》
C.雅尔塔体系
D.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的基础是雅尔塔体系,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与材料无关。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
A.德黑兰、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D.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解析: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三年半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故B项正确。德黑兰、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排除A项;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但不是根本保证,排除D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 
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C项;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为总统,排除A项;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排除D项。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导世界
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英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本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其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的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了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增强了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