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课件(17)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 课件(1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50:02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词人简介
诗歌朗读
鉴赏课文
鉴赏导入
学习目标
课后作业
声声慢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属婉约派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早期生活优裕美满。金入侵宋朝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成南迁避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所作词前期多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多写故国之思与身世之叹,情调感伤,凄苦深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名《漱玉词》传世。
词人简介
返回主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一页
声声慢
李清照
返回主页
听完朗读后,大家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如何?请用词中的话语来回答。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不时缠绕于词人心间。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这愁却来得深沉。
声声慢
李清照
返回主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4.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哀愁和凄伤之情。
2.品味叠字的艺术效果,领会词人触景生情、层层深入的写法。
声声慢
李清照
返回主页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被誉为万物之灵,人处于天地之间,总与天地息息相关。我国古代《易经》就把天地人称为“三才”,并作为其结构的框架。今天我们就围绕“天、地、人 ”这三个字来学习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看其怎样将这“愁”表现出来。
请大家在下面默读,找出与“天、地、人”有关的内容,填入下面这个表。
声声慢
李清照
天:
地:

人的活动:
人的所感:
乍暖还寒、晚、风急、秋天、细雨、雁
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窗儿
寻寻觅觅、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他、正伤心、憔悴、独、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品味语言: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
心境
若有所失
冷落凄清
凄苦忧愁
哀婉凄凉
本词首句连用七组叠字,创意出奇,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呢?
并非酒淡,而是词人的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说明了词人想借酒御寒消愁 ,却不能,表达了哀愁难消,也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品味语言: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李清照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北雁南归,想到自己飘零南方,以前和丈夫鸿雁传书之事,而现在却已是国破家亡,一种失国之悲,亡夫之痛,油然而生。
北雁是象征着离愁。
品味语言:
声声慢
李清照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凋谢零落之景,无人欣赏,自喻自己青春已逝,丈夫又病亡,无人怜惜。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品味语言:
声声慢
李清照
返回主页
小结:
本词通过写残秋的景色作为衬托,倾诉出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饱经忧患和离乱生活的哀愁,无法排遣,表达自己无尽的孤独寂寞和悲愁之情。
声声慢
李清照
返回主页
作业:
一、背诵本词。
二、谈谈婉约词和豪放词在写景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
三、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欣赏文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李清照
恳请赐教!谢谢再见!
潮安县庵埠中学:王昌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