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1840年后,西方列强先后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军舰自由进入中国通商口岸、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而1943年1月,中美、中英在重庆签订新约,将这些从中国获得的特权予以废除。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英美国家的实力严重削弱
B.中国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C.抗战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中英美之间实行平等外交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援助英军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苏军在东北战场消灭日本关东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44年,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总结中表扬七团二连种地1725亩,收细粮443石,洋芋30 000斤,捻、纺羊毛440斤,还发展了各种副业。据此可知,军队的生产活动( )
A.有利于减轻边区民众的经济负担
B.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C.增强了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可
D.扭转了敌后战场被动防御的态势
4.从1937年5月到1946年3月,陕甘宁边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选举运动,这三次民主选举运动采用了开会选举、背箱子选举等选举方式和票选法、画圈法、画龙法、画点法、投豆、烧香点洞、举手表决等投票方式。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
A.民主政治建设灵活生动
B.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C.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确立了中共的领导地位
5.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强调: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并要求各解放区因地制宜,认真发展各类合作社。这一强调的目的是( )
A.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
C.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6. 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亲自表彰了两百余位劳模。有位劳模说“自炎黄到如今五千多年。受苦人恒居人下,世代相传。共产党来到边区,咱们的光景大大改变。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人民尊称状元。”这意在说明( )
A.边区民众对中共政策的认同
B.中共广泛动员民众争当劳模
C.日军对边区经济封锁的失败
D.发展生产是中共的中心工作
7.1939年5月1日,国民党决定正式开展全国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当天即在重庆召开有3 000余人参加的总动员誓师大会。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这一运动( )
A.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B.利于动员中国军民协同抗日
C.为广泛进行游击战争取人心
D.旨在加强国民思想道德建设
8.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3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9.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大胆地用京剧的艺术形式,表演现代生活,通过创作出《松花江上》《教子参军》《难民曲》等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戏曲创作( )
A.与抗战救国的时代主题相结合 B.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满足了延安民众的娱乐需求
1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11.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22次大规模会战,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尤其是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5万余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而此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在战场上却接连失利。会战后不到20天,美国宣布中国适用《租借法案》。这反映了(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
B.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
C.国民党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持久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12.“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国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 )
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
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
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
——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1840年后,西方列强先后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军舰自由进入中国通商口岸、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而1943年1月,中美、中英在重庆签订新约,将这些从中国获得的特权予以废除。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英美国家的实力严重削弱
B.中国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C.抗战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中英美之间实行平等外交
解析:根据“1943年1月,中美、中英在重庆签订新约,将这些从中国获得的特权予以废除。”可得出随着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废除相关不平等条约,C项正确;美国实力没有削弱,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B项;“平等”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援助英军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苏军在东北战场消灭日本关东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①正确;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援助英军体现了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②正确;中国战场牵制大部分日军,挡住日军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日军与德意法西斯配合的计划,就这而言,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起到战略支援作用,③正确;苏军在东北战场消灭日本关东军不能作为中国人民抗战的史证,排除④。综上,正确的为①②③, 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3.1944年,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总结中表扬七团二连种地1725亩,收细粮443石,洋芋30 000斤,捻、纺羊毛440斤,还发展了各种副业。据此可知,军队的生产活动( )
A.有利于减轻边区民众的经济负担
B.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C.增强了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可
D.扭转了敌后战场被动防御的态势
解析:材料中提到军队的生产活动取得巨大成效,粮食和手工业品生产取得重要发展,A项正确;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排除B项;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取消了苏维埃政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4.从1937年5月到1946年3月,陕甘宁边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选举运动,这三次民主选举运动采用了开会选举、背箱子选举等选举方式和票选法、画圈法、画龙法、画点法、投豆、烧香点洞、举手表决等投票方式。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
A.民主政治建设灵活生动
B.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C.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确立了中共的领导地位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从1937年5月到1946年3月,陕甘宁边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选举运动,而这三次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由此反映出当时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灵活生动,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设,而非法制建设,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民主选举运动,并非民众的文娱生活,排除C项;题干没有强调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是反映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A项。
5.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强调: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并要求各解放区因地制宜,认真发展各类合作社。这一强调的目的是( )
A.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
C.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根据材料“1942年12月”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并要求各解放区因地制宜,认真发展各类合作社”可知,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农业互助合作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渡过根据地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20年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抗日斗争,并不是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排除C项;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亲自表彰了两百余位劳模。有位劳模说“自炎黄到如今五千多年。受苦人恒居人下,世代相传。共产党来到边区,咱们的光景大大改变。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人民尊称状元。”这意在说明( )
A.边区民众对中共政策的认同
B.中共广泛动员民众争当劳模
C.日军对边区经济封锁的失败
D.发展生产是中共的中心工作
解析:根据材料“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有位劳模说‘共产党来到边区,咱们的光景大大改变。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人民尊称状元’”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边区表彰劳模的政策得到边区民众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边区民众认可中共表彰劳模的政策,并不是反映中共广泛动员民众争当劳模,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日军对边区的经济措施,排除C项;发展生产虽然是中共的中心工作,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7.1939年5月1日,国民党决定正式开展全国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当天即在重庆召开有3 000余人参加的总动员誓师大会。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这一运动( )
A.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B.利于动员中国军民协同抗日
C.为广泛进行游击战争取人心
D.旨在加强国民思想道德建设
解析:全国国民精神总动员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强调国家民族至上,这有助于动员中国军民协同抗日,B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国民党主要进行阵地战,排除C项;全国国民精神总动员意在凝聚抗战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8.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3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选D项。
9.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大胆地用京剧的艺术形式,表演现代生活,通过创作出《松花江上》《教子参军》《难民曲》等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戏曲创作( )
A.与抗战救国的时代主题相结合 B.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满足了延安民众的娱乐需求
【解析】材料“号召人民群众投奔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戏曲创作与抗战救国的时代主题相结合,故选A项。
1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解析】根据材料“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童谣肯定了全体军民在抗战胜利中的作用,即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
11.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22次大规模会战,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尤其是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5万余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而此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在战场上却接连失利。会战后不到20天,美国宣布中国适用《租借法案》。这反映了(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
B.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
C.国民党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持久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持久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并未取得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援助中国抗战,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多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
12.“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国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 )
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
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
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解析】材料旨在说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是坚持抗战的重要支撑,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
——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答案:(1)史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路线: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行动: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百团大战、开展游击战争。
(2)意义: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地位提升。
角色: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