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选择题
1.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美国文官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
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
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
2.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基本上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B.为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上的保证
C.提高文官的素质和减少官场中的腐败现象
D.减少党争来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4.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3年,美国国会对一项法案作了修正,要求通过考试挑选政府工作人员,以使他们不致因无能而坏事。这些提议有助于( )
A.行政效能的提高
B.国会职责的扩充
C.权力中心的转移
D.政党政治的形成
5.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6.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西方文官制度( )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7.下表是英国高级官员罗素和阿伯斯诺特对1854年关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看法。据表可知,两人都( )
人物 看法
罗素 现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属,将来如果考试委员会代替女王,我们将坚决反对
阿伯斯 诺特 对报告中关于原有的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
A.承认文官制度重建的紧迫性
B.强调文官改革将会破坏英国宪政基础
C.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文官改革政策加剧英国社会动荡
8.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
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
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9.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10.文官制度的规范是国家治理水平的象征。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的 ( )
A.择优录取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常任原则 D.论功晋升原则
11.《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保证了公共行政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美国文官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选择题
1.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美国文官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
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
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
答案D
2.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基本上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B.为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上的保证
C.提高文官的素质和减少官场中的腐败现象
D.减少党争来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答案B
3.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A
4.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3年,美国国会对一项法案作了修正,要求通过考试挑选政府工作人员,以使他们不致因无能而坏事。这些提议有助于( )
A.行政效能的提高
B.国会职责的扩充
C.权力中心的转移
D.政党政治的形成
答案A
5.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答案B
6.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西方文官制度( )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答案A
7.下表是英国高级官员罗素和阿伯斯诺特对1854年关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看法。据表可知,两人都( )
人物 看法
罗素 现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属,将来如果考试委员会代替女王,我们将坚决反对
阿伯斯 诺特 对报告中关于原有的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
A.承认文官制度重建的紧迫性
B.强调文官改革将会破坏英国宪政基础
C.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文官改革政策加剧英国社会动荡
答案C
8.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
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
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答案B
9.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答案A
10.文官制度的规范是国家治理水平的象征。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的 ( )
A.择优录取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常任原则 D.论功晋升原则
答案:B
11.《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答案:D
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保证了公共行政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美国文官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1)区别:“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任人唯亲,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
(2)作用: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素质,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