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课件(21)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 课件(2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51:3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庵埠中学 苏少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另一位婉约词人——李清照的内心。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初中时学过的《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
(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声声慢》,一起来品读她的另一种心情。
接下来一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家先来听一听!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 杯 两 盏 淡 酒,
怎 敌 他、晚来风急?
雁 过 也 ,正 伤 心,
却 是 旧 时 相 识。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憔 悴 损,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守 着 窗 儿,独自 怎 生 得 黑?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到 黄 昏 ,点 点 滴滴。
这 次 第,怎 一 个愁 字了 得!
通过了解词人的背景和倾听《声声慢》这首词,相信大家对该词已经有个整体的感知。接下来让咱们一起来朗读。
同学们可以通过朗读,细细地体会词的意境: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 杯 两 盏 淡 酒,怎 敌 他、晚来风急?
雁 过 也 ,正 伤 心,却 是 旧 时 相 识。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憔 悴 损,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守 着 窗 儿,独自 怎 生 得 黑?
梧 桐 更 兼 细 雨,到 黄 昏 ,点 点 滴滴。
这 次 第,怎 一 个愁 字了 得!
谁能说出体现这首词的主旨的一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既概括文意,又点明主旨。
作者是如何来渲染愁情的呢?
从哪一句能体现出来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 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
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意绪全无,愁云更浓重
北雁
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
淡酒
急风
黄花
花开花落,无人共摘,自叹自怜
梧桐
细雨
化用,以声衬情,顿挫凄绝
借景抒情
名句欣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此句用细雨敲打梧桐的响声来渲染凄凉的气氛。“梧桐”这一意象无数文人曾歌过,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它带有一丝秋的凉意带着浓浓的相思之情和失意愁绪。而黄昏冷雨绵绵不断地敲打在梧桐上,更让人觉得愁思难断。词人将满腔愁绪融入到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让我们无从分辨这点点滴滴的冷雨到底是敲打在梧桐上还是敲打在词人那破碎的心上。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尽管没有写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课文小结
延伸拓展
辨别下面两首词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前期之作,写重阳思夫之情
后期之作,写晚年时疏懒、悲伤的心境。
试从题材、语言、所表达的感情这三方面来总结李清照词作的特点。
感情:婉转、缠绵。
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语言:清丽、含蓄
婉约词的基本特点 !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文学作品吗?如有,试举例。
有 !
豪放词
《渔家傲》
有 !
诗作
《夏日绝句》
还有 !
散文
《金石录》后序
作业
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