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配套教学设计(28)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 配套教学设计(2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55:1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运,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2学情分析
1.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来渲染和传达的。.作为高一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喜爱,学生鉴赏的积极性会很高。
3重点难点
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声声慢
一、导入设计: 展示李清照的作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错,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权社会,她却凭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词坛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她的词作哀婉凄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活动2【讲授】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1、学生自由发言。(课前准备任务查阅李清照相关资料)2、教师相机补充(幻灯片出示):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3.词家一大宗
豪情——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才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美读感知
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朗读
提问:读罢全诗,你能从文中体会得到愁,但你能从文中找出有何愁,缘何愁吗?
四、整体把握师多媒体引导:诗词中有诗眼、词眼之说,“眼”,传神之所。“词眼”就是最能传达词人内心情感的字词。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学生结合预习情况,再读全词。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2.生自由回答,师归纳明确:词眼:“愁”,词人借助于一系列意象及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词眼的。【预设问题】哪些意象?(让学生关注意象的属性)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秋风秋风渲染愁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
过雁过雁象征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黄花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细雨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梧桐: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叠字的运用;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运用。通过这些表达了词人无限的孤寂凄苦之情。3、带着体味,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词。五、佳句鉴赏1.学生再读全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佳句,并选择一角度加以鉴赏。2.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互相推荐、自由回答。对于名句教师可稍加点拨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师预设重点佳句】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具体设计】(如果学生没关注叠词,可以如下引导)A赏析时让学生各删去一个与原词比较读,感受叠词的魅力。B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挖掘隐含信息,体味其中深情。
提问: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明确:不好。奠定凄婉哀伤的感情基调。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小结: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提问:寻寻觅觅(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如何?)
学生讨论并明确: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
寻觅的结果:冷冷清清
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
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景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小结:创设了“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六、共同总结
体味作者的感情:愁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活动3【活动】声声慢
七、拓展训练
多媒体出示李清照《一剪梅》全词及背景。
【问题设置】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如何抒发的?(结合词句具体阐释)
参考答案:《一剪梅》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活动4【测试】声声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答: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答:                                                                                                                 
活动5【作业】声声慢
九、作业设计1.完成《全优课堂》的相关练习。2.背诵全词。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