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课程名称:《声声慢》
——立足意象,赏析诗歌
年级:高一级
册数:必修三
版本:粤教版
主讲教师:谭肖敏
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北滘镇莘村中学
声声慢
【宋】李清照
1、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2)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探讨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的句子: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朱自清《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杜甫《登 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结果
引发
动作
寻而不得
环境
肃杀凄清
心境
凄凉悲苦
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内容: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为了写愁,选了哪些意象?
雁
黄花
酒
梧桐
为何说是“淡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结论:酒是愁思的象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返回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诗文中的大雁(请点击)
返回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明确: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花盛 乐景哀情
花衰 以花喻人
}
凄苦忧愁
返回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点击)字了得!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次第:光景、情景
明确:主旨句,对前文总括,直抒胸臆,表现词人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一个“愁”字怎写得尽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小结:本词抒情为主,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风景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愁情寄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诗歌中的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秦观
返回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诗文中的大雁
返回
拓展延伸: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4、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请从意象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