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
1.高中生学习十分紧张,时间比较匆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些名著小说,可谓十分困难,同时阅读名著的兴趣不浓,阅读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了解名著的精髓。
2.面对繁杂的小说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大胆删减,将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及情节上,通过情节发现人物性格,通过性格分析提炼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重点。
3.根据实际,进入高一新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十分不足,可提前让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观看《家》的电影,这样可使教学更加紧凑,效果更加明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及欣赏的角度;
2、引导学生解答考试当中的相关题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测试】开心辞典
此环节将以抢答题的形式展现,检测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答对者即可得棒棒糖一颗。
1、巴金的原名是(A)?
A 李尧堂
B 李尧枚
C 芾甘
2、《家》写作于(B)?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3、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是哪三部?(A)
A《家》、《春》、《秋》。
B《雾》、《雨》、《电》
C《新生》、《春天里的秋天》、《灭亡》
4、《家》中高家三兄弟分别是?(C)
A克明、克安、克定
B 觉英、觉人、淑英
C觉新、觉民、觉慧
5.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芬,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错。高觉新是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6.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错。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7、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做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冯乐山,这个被选中的丫环就是鸣凤。
对。
8. 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很快就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发的文章。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在好朋友的鼓励下,不顾母亲张太太的强烈反对,很快以理智战胜了感情,把头发剪掉了。
错。琴因为没能说服自己的母亲,又不想让母亲为难,尽管她内心极其痛苦,但最终还是没有剪掉头发。
9、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错。觉民与表妹琴热恋。
10、《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芬、鸣凤和瑞玨。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错。三个女子的社会地位不同。梅芬是贵族小姐,瑞玨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
活动2【活动】争锋相对(人物分析)
看来,同学们这部作品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接下来,我们进入更激烈的环节,争锋相对。
争锋相对,辩论天下。
觉新是一个主动的卫道士还是一个被动的卫道士?
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裂变式”的人物:一个思想进步行为陈旧的人物;一个既是封建秩序的“帮凶”,又是牺牲品的人物;一个因内心极度痛苦而又有轻度精神分裂的人物。如此矛盾而又能够融为一体的人格,在觉新身上得到了充分而又深刻的体现。
主观上,他对黑暗腐朽的大家庭深恶痛绝;客观上他确实是帮助封建顽固的卫道者维护了即将破碎的封建秩序,摧残了处于封建人伦秩序底层的弱者,起到了“帮凶”的作用。觉新弱者地位的形成,是特殊的长子地位与自身性格矛盾性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社会大背景和自身性格的弱点是其原因。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撞击异常激烈的时候。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但封建文化思想是几千年积淀的结果,不可能经历一两次运动就完全消灭。换句话说,新思想仍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也必然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迫害。觉新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新思想,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必然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
觉慧是一个脱离旧思想的叛逆者吗?
觉慧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觉慧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写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觉反抗以高老太爷为主的顽固派。但在接受新思想影响的过程中,他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简单、幼稚、不成熟、容易气馁,在爱情上有不自觉的封建等级观念等。
作家对其形象的塑造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有的,他这个形象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庭、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典型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
从《家》的构思来看,作者是有意将觉慧与觉新两种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做鲜明对照,以更完满地表达《家》的思想主题的。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追求。如果说觉慧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觉新就是不该那么做的典型。
人物是小说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没有人物塑造,就不能称做小说。所以古今中外的名著看完后,过几十年,虽然里面的其它东西都忘了,但里面的人物,就象自己的亲人、熟人一样永远难以忘怀。所以,看小说,我们必须抓住人物。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