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6:35:3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教材知识,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2、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3、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
2重点难点
能通过成语了解中华文化,正确使用成语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奇妙的成语世界。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一起走进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成语世界,感受这博大精深的语言背后的无穷魅力。
活动2【讲授】二、走近成语
(一)猜成语
(二)同学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猜出成语源于平时的积累。如果刚才有同学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话就要更加努力哟。成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我们开始学习说话认字,我们就在有意无意的认识、学习成语。那大家能给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一个简单的定义吗?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成语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文字简练(板书)
这只是成语的特点之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成语,探寻其魅力。首先,请第一个学习小组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来说说成语的来源。
请同学们思考,从成语的来源这个角度看,成语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源远流长、寓意深刻、具有文言句式(板书)
活动3【讲授】三、探究成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接下来请学习小组按照预习安排汇报梳理(二)的学习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整理收集的成语。这些成语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呢?
[分类型探究文化,比如凤冠霞帔(衣饰)、披麻戴孝(礼俗)、颜筋柳骨(艺术)、炉火纯青(科学)光明磊落(做人)等]
(此环节通过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
活动4【讲授】四、成语运用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成语的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过,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如果离开了实际的语言运用,它就失去了价值。我国的一门民间艺术——相声,可以说是一门优秀的语言艺术门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增加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相声段子,一起感受下语言的艺术魅力。
播放马季相声《成语新篇》
同学们笑也笑了,乐也乐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刚才相声里说有四道凉菜,其中一道“鼠肚鸡肠”。“鼠肚鸡肠”什么意思?
在这里成语就不是老鼠的肚子鸡的肠子那么简单了,而是具有特殊的比喻义。而这就是成语的另一个特色,具有修辞作用。(板书:修辞作用)
(再如:振聋发聩、胸有成竹)
大家通过这段相声除了感受到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独特的表达效果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吗?
明确:成语虽然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表达效果,但是要是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而且还会闹笑话。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在成语使用中一般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由7、8、9小组的同学展示小组的预习成果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关于成语使用的句子,看看有没有使用上的问题。
PPT展示例句
结合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明确
活动5【讲授】五、课堂小结
汉语成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百科,内涵丰富,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信息。成语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汉语成语能有个理性的认识,帮助大家正确运用成语。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参考预习资料上的相关书籍进行拓展学习。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