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首首爱国诗人谱写的篇章,这不仅仅是文学财富,更是不朽的精神!
我的课堂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我的课堂
一起解诗题
旅店。
题临安邸
题写。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我的课堂
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走近作者
我的课堂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
我的课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我的课堂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我的课堂
我会写
熏
杭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的课堂
熏人
书写指导:上横要长,下边扁框内是左点右撇、不是田字,中竖贯穿上下,四点要宽。
熏
xūn
结构:上下
组词:熏制 臭气熏天
造句:空气中散发着熏人的气味。
音序:X 部首:灬
我会写
我的课堂
杭州
书写指导:木字横短竖要长,亢字横稍长,几字框要窄、撇和弯钩要宽展。
杭
háng
结构:左右
组词:苏杭 杭绢
造句:杭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音序:H 部首:木
我会写
我的课堂
一起 读诗句
1. 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的课堂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一起解诗意
停止。
我的课堂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简直。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这里指的是达官显贵。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
我的课堂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我的课堂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的课堂
诗的前两句:诗的开头抓住临安城特征,写出当年虚假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课文整体感知
我的课堂
反问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字不但表现出了诗人的心痛,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当政者忘记国
难、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我的课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的课堂
暖风熏得游人醉,
熏
醉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
暗示了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我的课堂
直把杭州作汴州。
纸醉金迷中,这些统治者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充分揭露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我的课堂
临安城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美丽的临安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人们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街上一派繁华,小街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东瞧西逛,街边的茶楼正有一群人喝茶、聊天、听曲,好不热闹!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我想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真幸福呀!
我的课堂
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我的课堂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课文结构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我的课堂
我的课堂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课文主旨
我的课堂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课堂小结
我的课堂
搜集爱国主题的古诗,并将其摘抄到笔记本上。
你知道哪些爱国人物的故事?选择一个,和同学讲一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