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熟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一般采用单项选择题型。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时只能当作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熟语同使用实词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熟语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存在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
【考点分析】
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意深广的固定短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
相沿习使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
群众中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前为引注,后为判断、推理、解释。
熟语分类:
一、望文生义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例2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二、对象误用
例3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4、漫步万盛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出鬼斧神工般的魅力,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
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体态优美。
三、轻重失度
例5. 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常指国家领导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
例6.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
四、褒贬失当
例7.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8.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 (贬义词)
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褒义词)
五、词类误用 (功能混乱)
例9.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10.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 (相当于动词)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又生动活泼。 (相当于形容词)
六、谦敬错位
例1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1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谦辞)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 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敬辞)
七、不合语境
例13.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与抗洪抢险、暴雨如注的紧急环境很不协调。
例14.前来开封寻访北宋历史的人们,已经看不到当时的河流和州桥的样子,一个朝代的辉煌如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形容时光过得很快。与事物消失的语境不相符。
八、语意重复
例15.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16.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去掉“让人”。
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贫困的境地。去 掉“人民”。
九、断词取义
例1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不同于“首先”。
例18.每逢国庆和元旦,商场必定打折、抽奖、返券,各个柜台前人满为患。
人满为患:形容人太多,带来麻烦。
十、形近混淆
例19.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例20.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应用“不负众望”。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用“事半功倍”。
成语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二、对象误用
三、轻重失度
四、褒贬颠倒
五、词类误用
六、谦敬失当
七、不合语境
八、语意重复
九、断词取义
十、形近混淆
实际运用中,“望文生义”的错误最为常见。很多人往往想当然地理解词语,对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场合并不细究,随意加以运用,因而很容易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1.商量的最后结果是,父母从东北到北京、上海,再到深圳,每家住上一个月。我自然拍手称快。( 《青年文摘》2008.2 )
拍掌叫好。多指仇恨消除。
2.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狗,独自发呆。(《青年文摘》2008.2)
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3.陈迈平的父系前辈,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的始作俑者,追随过毛泽东。(《中国青年报》2008.9.24)
贬义词,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4.民警抓歹徒被刺牺牲,重庆万人空巷送英雄(《烟台晚报》新闻标题)
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来了。形容庆祝或看热闹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