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4: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理解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能够概括出作者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了解本文中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制作或准备包含课文原文、注释、插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课件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用具:
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笔等传统教学用具,以便进行板书和书写。
如有需要,可准备实物教具或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视频或音频导入:
内容选择:播放一段《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视频或音频,选择节奏明快、情感激昂的版本,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语:“同学们,请仔细聆听这段充满激情的朗诵,感受其中蕴含的磅礴气势和蓬勃生命力。听完之后,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感受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听完朗诵后的感受,引导他们初步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爱国情感和少年中国的活力。
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
内容:“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诵节选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的:通过介绍作者,让学生了解梁启超的卓越成就和历史地位,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创作背景:
内容:“《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国内也有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为了驳斥这些无耻谰言,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这篇充满激情的《少年中国说》。”
目的:通过介绍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课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感受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题目解析
解读题目:
引导语:“同学们,请大家看课题《少年中国说》,谁能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预设回答:“‘少年中国’是说我们的国家像少年一样充满着朝气和活力,‘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说明。”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少年中国’是梁启超先生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分子提出的污蔑之词而提出的,他认为中国应该像少年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少年中国说》就是一篇通过议论说明来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情感激发
情感引导:
引导语:“同学们,梁启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和赞美之情。他认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大起来,中国才能强大起来。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目的:通过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过渡语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少年中国说(节选)》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风采吧!”
(二)朗读课文,随机识字
1、教师引导: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少年中国说(节选)》这一课。首先,我们来进行一次全文的朗读,感受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少年中国与我们的时代精神。
2、全班朗读: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停顿,适时给予指导。)
3、随机识字环节:
朗读结束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掌握其中的一些生字词。现在,老师会从课文中随机挑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4、示例生字:
(1)鳞爪(lín zhǎo)
读音:教师先示范正确读音,然后请学生跟读。
意思:原指龙的鳞片和爪子,这里比喻零碎、片面的事物。
例句:课文中说“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意思是潜藏的龙在深渊腾跃而起,它的鳞片和爪子在飞舞。
(2)矞矞皇皇(yù yù huáng huáng)
读音:注意多音字“矞”在这里的读音,并指导学生正确拼读。
意思:形容繁荣昌盛、色彩艳丽。
例句:课文中的“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中虽未直接出现“矞矞皇皇”,但整段文字都洋溢着矞矞皇皇的盛世气象。
(注意:由于“矞矞皇皇”可能不在节选部分直接出现,这里仅作为示例生字,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调整。)
(3)(其他生字)
类似地,教师可以继续挑选课文中的其他生字,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中的“啸”、“惶”等,进行读音、意思和用法的讲解。
(4)泻(xiè)
字义:液体很快地流下。如倾泻、奔泻、一泻千里。
组词:腹泻、流泻、奔泻等。
例句:黄河从地下冒出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引自课文内容)
(5)潜(qián)
字义:隐藏在水面下活动;隐藏,隐蔽;秘密地,不声张。
组词:潜水、潜力、潜伏、潜藏、潜心等。
例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引自课文内容,虽然“潜龙”是整体意象,但“潜”字体现了隐藏、蓄势待发的意味)
(6)试(shì)
字义:按照预定想法非正式地做;考,测验。
组词:试卷、尝试、试验、考试、跃跃欲试等。
例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引自课文内容,这里的“试”体现了少年中国的勇敢尝试和蓬勃朝气)
(7)胎(tāi)
字义: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事物的根基或基础。
组词:怀胎、胚胎、胎教、轮胎等。
例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引自课文内容,这里的“胎”用于比喻少年中国如初生的花朵,充满生机和活力)
(8)皇(huáng)
字义:君主;大;尊贵。
组词:皇帝、皇宫、皇权、皇家、皇上等。
例句:虽然课文中没有直接以“皇”为主语的句子,但“皇皇”一词在“矞矞皇皇”中体现了盛大、辉煌的意思,与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相呼应。
(9)履(lǚ)
字义:踩在上面,走过;引申为履行,实行;鞋。
组词:履历、履行、履约、革履、步履等。
例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引自课文内容,这里的“履”以动词形式出现,意为踩踏或覆盖,形象地描绘了少年中国顶天立地的形象)
(10)疆(jiāng)
字义:地域,领域,边界。
组词:疆域、疆土、边疆、疆界等。
例句: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虽未直接出现“疆”字,但“八荒”一词隐含了广袤无垠的地域概念,与“疆”字所代表的地域意义相呼应)
(11)鳞(lín)
字义: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身体表面以及鸟类局部区域所覆的一类皮肤衍生物。
组词:鳞片、鱼鳞、遍体鳞伤等。
例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引自课文内容,这里的“鳞爪”形象地描绘了龙的形态和气势)
(12)惶(huáng)
字义:恐惧,惊慌。
组词:惶恐、惊惶、惶怖等。
例句:虽然课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惶”字的句子,但“百兽震惶”等类似表述(即使不在节选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惶”字所表达的恐惧、惊慌之情。
(13)哉(zāi)
字义:文言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组词:美哉、壮哉、优哉游哉等。
例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引自课文内容,这里的“哉”字加强了句子的感叹语气,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5、互动环节: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生字词的朗读和解释竞赛,看哪个小组掌握得又快又好。
生字卡片游戏:制作生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生字,学生轮流抽取卡片并读出字音、解释意思或造句。
(三)梳理文章,理清关系
理解第1自然段:
初梳理: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理重点:作者心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明写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练朗读:指导朗读,读时应由轻到重,由短到长,一气呵成,读得声音响亮,语调铿锵。
理解第2自然段:
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小组交流:借助课文插图,讨论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的共同点,理解象征的写法。
指导朗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师生合作读,体会不同事物的不同样子。
理解第3自然段:
默读全文:思考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激情引读:通过齐读和提问,体会“美哉”“壮哉”和两个感叹号中蕴含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走进作者
1、回顾文章内容,激发交流欲望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描绘了梁启超先生心中的少年中国形象。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分组交流感受,分享个人见解
活动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少年中国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
你如何理解“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
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最触动你?为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全班分享,深入探讨
各组代表发言:请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教师总结提升: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可以强调以下几点:
梁启超先生通过文章表达了对少年中国无限可能的憧憬,这种憧憬背后是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深厚情感。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不仅是对少年个人的要求,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它告诉我们,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少年的成长和进步。
文章中的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4、走进作者,感受情怀
介绍作者背景:简要介绍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让学生了解他作为近代中国重要思想家、政治家的地位和影响。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梁启超先生,面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会有怎样的思考和行动?通过这种换位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总结升华: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强调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对我们今天的启示。鼓励学生将这份情怀和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品味语言,感受责任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磅礴气势和深邃思想。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并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2、品味语言之美
(1)排比句式的赏析
任务布置: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排比句,并尝试朗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师引导:分析排比句式如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感人。引导学生理解排比句在表达作者对少年中国期望之强烈、情感之真挚方面的作用。
(2)比喻、象征手法的解析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找出并解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句。每组选择一句进行展示,说明其比喻或象征的对象、意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强调比喻和象征手法在丰富文章内涵、增强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激发读者的共鸣。
3、感受责任之重
(1)深入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
讨论话题:“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强”?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理解,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明确中国少年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强调中国少年所承载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2)情感升华,激发责任感
引导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肩负起这份责任与使命?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
(六)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总结回顾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感受了他对少年中国充满希望的描绘,也品味了他那激昂澎湃的语言。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内容总结:
我们学习了文章中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了它们在增强文章气势、丰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我们深入理解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了中国少年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探讨了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的责任与使命,树立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理想。
2、提升认识
教师提问: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这些认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将学习成果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提升对文章主题的深刻认识。
3、情感升华
情感引导:同学们,梁启超先生用他那充满激情的文字,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憧憬和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感表达:邀请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或诗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语言表达中,让情感在交流中得以升华。
集体朗诵:最后,组织全班学生集体朗诵文章中的经典段落,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等,让学生在朗诵中再次感受文章的情感力量,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4、结语
教师寄语:同学们,让我们以梁启超先生为榜样,以少年中国为己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亲眼见证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七)朗读背诵
1、朗读准备
学生应提前预习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标注出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师可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
2、朗读技巧
(1)语速与语调:本文情感热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朗读时应保持适中的语速,以表达这种激情。同时,根据句子内容调整语调,如排比句和比喻句应读出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节奏感。
(2)停顿与重音:注意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以及关键词语上适当停顿,以区分层次和强调重点。重音应放在能够表达文章主旨和情感的词语上,如“少年中国”、“红日初升”、“乳虎啸谷”等。
(3)情感投入:朗读时要全身心投入,用声音传达出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的无限期望和对中国少年的深切期望。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来展现文章的情感波动。
3、朗读实践
学生可先自由朗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节奏。
教师可选取部分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学生分组或全班齐读,通过集体朗读增强氛围,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情感。
4、背诵策略
(1)分段背诵
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或小节进行背诵。每背完一段后,及时回顾并巩固记忆。可以采用“首字提示法”或“关键词提示法”来帮助记忆每段的开头和主要内容。
(2)联想记忆
利用联想记忆法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已学知识或图像等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记忆印象。例如,将“红日初升”与早晨的太阳升起联系起来,想象其壮观景象;将“乳虎啸谷”与山谷中小虎的咆哮声联系起来,感受其威武气势。
(3)反复诵读
反复诵读是背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多次诵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课前课后或睡前进行诵读练习,以巩固记忆。
(八)布置作业
生字词巩固:
要求:抄写并注音本课所学的生字词,如“泻、鳞、惶”等6个生字,以及“潜、试、胎”等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并尝试用这些生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目的: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提高字词应用能力。
课文朗读与背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全文,并尝试背诵。特别注意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目的: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理解与思考:
任务:结合注释和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红日’、‘黄河’、‘潜龙’、‘乳虎’等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这些事物有哪些共同点?”
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的妙处,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练习:
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未来中国”或“中国少年”。注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你对祖国和少年的美好愿景。
目的: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排比句式的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作欲望。
拓展阅读:
推荐: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梁启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变法通议》、《新民说》等,或者阅读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如其他爱国志士的演讲词、散文等。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