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据此可知( )【来源:21cnj*y.co*m】
A.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互补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2.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B.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D.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
3.古代诗经《大雅灵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该记载
A.说明周王生活的奢侈和政治的腐败
B.反映了周朝昌盛和人民生活水平高
C.表明周王已经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周文化的认同
4.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由于各国统治者忙于战争,疏于对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文化传播规模日盛,多种文化因素彼此冲突、交织与渗透。这说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先秦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B.文化专制政策受到各大诸侯国青睐
C.战争需求激发思想文化创新的活力 D.“百家争鸣”植根于特殊的社会环境
5.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6.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版权所有:21教育】
A.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B.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C.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 D.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
7.王阳明曾说:“人皆有良知,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而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着,以此也。”这一说法( )
A.隐含一定的平等色彩 B.抨击了封建专制
C.提倡个性自由 D.批判了传统儒学
8.下列关于君主的各种思想言论,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9.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这一记载意在说明www.21-cn-jy.com
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B.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
C.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
D.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食物
10.中国古代对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十分谨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饮食文化上却表现出兼容百家的拿来主义。汉晋南北朝引进安石榴、葡萄、胡葱、苜蓿、香菜、胡萝卜,唐代引进菠菜、石密,明末番瓜、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的传入,对中国饮食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充分体现了( )
A.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上的务实主义
B.中国耕地广阔适宜耕种多种农作物
C.思想文化相较于饮食文化重要性弱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间物种传播
1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冬奥会考察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有24个节气,因此开幕式时间定在2022年2月4日晚20:04分,中国队24分出场。此外会徽“冬梦”“飞跃”,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等也都体现着中国元素,让“中国式浪漫”浸润在冬奥会的全过程。“中国式浪漫”( )21·世纪*教育网
A.加速了中国体育运动国际化进程 B.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热爱
C.凸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12.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包括以下三部著作。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项目著作 体裁 作者 特点 评价
《诗经》 诗歌 屈原 现实主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现实主义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三国演义》 诗歌 施耐庵 古典主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A.体裁 B.作者 C.特点 D.评价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梁启超指出:“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孙中山提出:“仿美利坚民族底(的)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的)民族国家”。民国初期,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孙中山也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21教育网
——据黄进兴《中国民族主义的特色之一:梁启超的终极关怀》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由古代的“自在的民族实体”逐渐转变为近代的“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原因。www-2-1-cnjy-com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但荐举制也有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愈到后期愈加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到隋唐时代推行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生自由报名,布衣之士有了为官的机会。从隋代到清代的1300多年间,科举制选拔出大量文武官员与后备人员,给社会与国家治理队伍注入活力。2·1·c·n·j·y
——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材料二 (八世纪上半叶)当主流的知识和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渐失去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诊断和疗救能力,也失去了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解释和批判能力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它一方面被提升为笼罩一切、不容置疑的思想,一方面逐渐沦落为一种无须思考、失去思想的记诵知识,它只是凭借着政治权力和世俗利益,维持着它对知识阶层的吸引力。可是,与此相对照的是,过去作为边缘的佛教、道教,却成为那个时代最活跃、最富于生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21*cnjy*com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文化是在中国大陆上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自发产生的,自源性文明具有深厚的环境根基、文化根基和生物根基,虽然可能因一时的起伏而兴衰,但在强大的“主根系”文明滋养下总能重换生机,蓬勃发展。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是形成今天强大的中华文明的基础之一。中华文明“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21*cnjy*com
——王明辉《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强大的根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隋唐之前的主要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中国”一词含义较多,大致进程如下:
西周时期 青铜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指天子所居之城或“王畿”地区,即周人的政治中心;或以洛阳居“天下之中”,称为“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有了民族名称即华夏族的含义,与“蛮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戎狄”等相对,且华夏族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原被视为“蛮夷”的秦、楚,在战国时期逐渐成为华夏族,其分布区也因之成为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
汉代 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常与西域的一些国家对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中国”一词仍是华夏族和汉族、汉朝核心控制区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中国”一词多指汉族、汉族政权及汉族分布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地区,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拓跋魏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正统,反而把汉族建立的南朝叫作“岛夷”。唐代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把所有政权和民族都作为一体,仅有南北之分,但都是“中国”。
宋元时期 宋人只把宋朝看成“中国”,把辽、金、元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成夷狄,但辽、金、元则常常自称“中国”。元朝的脱脱主持撰修前朝历史时把辽、金、西夏等国与宋朝一样,都看成“中国”的王朝。
明清时期 明朝官私文献中涉及与海外国家和民族交往的语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下,“中国”一词开始具有国家的含义。晚清时期,传统的国家观即“华夷观”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质的变化。
民国时期 “中国”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主权实体的含义,成了具有近现代国家意义的正式国名。
——摘编自龙晓燕、王文光:《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词含义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B
6.A
7.A
8.C
9.C
10.A
11.D
12.D
13.(1)内涵: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间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
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就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再次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经历辽宋夏金的冲突、交往交融,出现了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随着明清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答出其中两个阶段即可)21cnjy.com
(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客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推动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的中国人对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和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1·cn·jy·com
14.(1)选官制度:世官制(世袭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举制(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积极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任答两点)2-1-c-n-j-y
(2)背景:佛教繁荣和道教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贡献: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适应了社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需要,巩固了君主专制;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让儒学焕发新的活力(让儒学能够应对佛道的挑战)。(两点即可)
(3)特点:本土性(自源性)、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凝聚性、连续性。(任意4点)
影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出处:21教育名师】
15.示例:“中国”一词含义的变化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趋势
“中国”一词含义的演变与古代民族关系有内在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服从于周天子,故此时的“中国”指周天子所在的国都。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走向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中国”逐渐指代拥有礼乐文化的华夏族。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的背景下,中原及周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多,推动了周边民族对华夏的认同;“中国”所指的地域范围和人群也在扩大,但华夷之别的色彩还较为浓厚。
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各民族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中国”已用以指代整个王朝统治区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族民族入主中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大迁徙与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等,大大加强了北方的民族交融,“中国”一词被少数民族所接受并用以自称,加上隋唐时期的再度统一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华夷之别也受到冲击。
宋元时期,两宋与辽金对峙、元代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空前辽阔,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拓展,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北方民族交融加快,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自称中国”并写入官方正史,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明清时期,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多,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冲击与影响“中国”成为我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具有了国家的含义,与外国相对,体现了转是之汕的进一步削弱、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中国”一词的演变,反映了古代境内各族交融日益密切,华夷之别逐渐消除,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