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0 18: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礼》记载:“君子将营官室,宗庙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庙宇大都建立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官,择宫之中而立庙”。上述城市建设遵循的主要理念是( )21教育网
A.尊卑等级观念 B.以孝为先观念 C.科学规划观念 D.天人合一观念
2.3世纪时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近4.6万栋民居,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古罗马这种多层住宅形态
A.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紧缺出现 B.适应了共和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出民主政治影响罗马民居 D.是古罗马封建帝国繁荣的结果
3.下图是世界各地民居图。影响图中民居样式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文化习俗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商品贸易
4.地处洛阳盆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著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铜时代都城遗址。遗址的主要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时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这一兴盛了约300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二里头遗址为典型遗存的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城市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B.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
C.古代城市都是以军事防御为目的 D.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
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 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6.唐朝之前 ,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宋时期 ,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 产分等进行征税 ,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 ,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 产税 。这反映出( )www-2-1-cnjy-com
A.房税有序传承 B.城市经济发展
C.税收体系完备 D.社会治理混乱
7.宁波辖区内有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乡)等城镇,从城镇的形成来看,下列有关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2-1-c-n-j-y
A.由草市逐渐发展而来 B.由工商业市镇逐渐发展而来
C.由夜市逐渐发展而来 D.因特色农业经济逐渐发展而来
8.如图为《二里头都邑平面示意图》。其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出当时(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夏文化进入繁荣鼎盛时期 B.都城规划基本成熟
C.开始进入国家的初始状态 D.城市营建制度严密
9.从二里头至秦汉时代都邑布局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是“大都无城”,即并未构筑起外城郭的城墙,此现象延续到了春秋时代。到了兼并战争更为惨烈的战国时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无邑不城”的新的发展阶段,甚至边地郡县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筑城运动。战国时期城市建造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工商食官”制度解体 B.军事防御或扩张的国家策略
C.已形成营都建邑的定制 D.城市经济职能的大幅度增强
10.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物质遗产,古村落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21*cnjy*com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11.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A.巢居的盛行 B.聚落的发展 C.城市的出现 D.铁器的普及
12.下图展现了不同时空的一些民居。它们的共性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福建龙岩客家土楼
A.自然环境决定的产物 B.反映了当地文化习俗
C.混凝土的砖木类结构 D.为缓解住房紧张而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古时期,阿拉伯的中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一般都建有数十座规模不一的清真寺·大城市则建有数百座风格迥然的清真寺。城内医院、学校、商店、旅馆、澡堂、作坊、清真寺、图书馆、广场、教堂、公园、市场、书店、钱庄、水塘、墓地以及娱乐场所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由于阿拉伯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因此,市区内建有许多公共饮水处,免费供过路行人饮用。中古时期兴建的阿拉伯城市开罗、巴格达等,以及在该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的麦加、突尼斯、犬马士革等城市,经过千百年的风云变幻和洗礼至今仍在阿拉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来源:21cnj*y.co*m】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在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首都设在拉文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伦巴第王国时期转为帕维亚,这两座城市均得以迅速发展。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两座城市在东哥特王国的统治下依然得到发展。欧洲北部位于莱茵河支流默滋河流域的凡尔登、于伊、那慕尔等港口城市从8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并带动了腹地城市的发展。那时这些港口城市主要从事地方性贸易,它们对人口的增加、农民的富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港口发展成为中世纪的工业城镇。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并进而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过去位于古代城市城墙外的墓地成为教堂所在地,所以中世纪的一些城市既是圣城,也是亡灵之城。而且,在教堂和修道院周围兴起的市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起点。【出处:21教育名师】
——摘编自朱明《多元视角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版权所有:21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都城变迁(部分)
时期 概况
周朝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汉朝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晋朝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北魏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隋朝 605年,隋炀帝诏令营建东都洛阳城
宋朝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明朝 1421年,明成祖下诏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清朝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围绕“中国都城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C
6.B
7.A
8.C
9.B
10.A
11.B
12.B
13.(1)宗教色彩浓厚;基础设施完备;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深远。
(2)王权的衰落;经济的发展;便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宗教的影响。
(3)带动政治和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14.(1)汉代敦煌以单城为主;城市形态近似方形,结构简单,形制单调;其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
唐代敦煌发展为子罗双城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结构较成熟,形态体现传承性。城市功能分布逐渐完善,行政、军署机构集中于子城,民居和商业区等分布于罗城。城防设施更为复杂,城址外围有羊马城,为战时护城增加了一道防线。21·cn·jy·com
清代敦煌为内城外关结构,外城半包围内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城防御力增强。城市空间秩序重建,军事布防和衙署机构设置完善,且集中于内城之中;外郭城为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的集中地。城市功能布局紧凑,采用了开放街巷形态。www.21-cn-jy.com
(2)纵观历史,敦煌城市规划主要受到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条件、政治、人口、军事、丝路贸易等因素的影响。西汉时在敦煌设置郡县,徙民实边,戍兵屯田,敦煌初建充分体现出军事防御功能的需求;唐代丝绸之路繁荣,佛教兴盛,商业和宗教成为敦煌发展的主导动力,其城市功能逐渐丰富,城防建设也更为成熟;清代,敦煌已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围内,其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和区域交流枢纽的价值更加突出,城市职能出现复合。敦煌城市规划体现出了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2·1·c·n·j·y
15.论题: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经历了从“洛阳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移。
论述:从文明起源来看,洛阳是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来看,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西周到隋唐时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从政治和战略位置来看,西周到隋唐,主要的政权活动区域在长安和洛阳一带,因此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建都于此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明朝初年面临的主要敌人是北元,迁都北京能有效抗击蒙古人的南袭;从政治控制范围来看,都城北迁可以进一步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从经济方面看,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谷仓地区由华北平原向江南移动,长江下游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北京所处位置使其能够直接通过人工大运河与长江下游的粮食产区连接。由此可见,中国都城经历了从“洛阳时代”到“北京时代”的变迁模式,是由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