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系统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和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把成语现象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研究,明白成语中沉淀着丰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3、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成语,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梳理,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系统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语积累,但知识是零散不系统的,对成语的来源以及如何能反映中华文化等比较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系统认识(成语的来源,特点和运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同时又让学生了解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来完成对成语的规律性认识,了解成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树立规范使用成语的正确态度。
难点:借助工具书来完成课外成语的类型化举例,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成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成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幻灯片展示一段有关春季运动会场面的文字)
绵阳外国语学校球类运动会在阳光明媚、莺声燕语的暖春拉开帷幕,比赛打得热火朝天,你方唱罢我登场,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架势。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你争我夺,只为能一马当先,超越自我;观众个个容光焕发,热血沸腾,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 激昂的声音在操场上久久回荡。
师: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何显著特点?
生:大量使用成语。(板书:成语)
师:请用一个成语表达此刻你上课的心情。
生1:兴高采烈
生2:兴致勃勃
生3:忐忑不安
…
师:同学们各自用了不同的成语准确地表情达意,可见大家才华横溢,老师对你们信心百倍,希望大家能争先恐后,将所学的成语信手拈来,让我们的课堂妙趣天成。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熟悉的老朋友,请大家翻开必修二教材67页
(PPT: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活动2【活动】二、 梳理探究,了解成语文化内涵
梳理探究,了解成语文化内涵
师:请一位同学解读标题的含义
预设
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
师:(板书:成语 中华文化)言简意赅、理解透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当然,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财富。
(PPT:中华文化的关键词 板书:博大精深)
你能够找到与他们相关的成语吗?
1、小组梳理
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也难免百密一疏,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定能事半功倍。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梳理成语。
要求:
(1)选定内容,例举成语。(鼓励借助教材、成语工具书、积累本等)
(2)每组推出两名同学负责点评本组表现, 点评语至少使用2个成语。
(3)限时5分钟
(注:学生在梳理探究成语百科时,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必局限于教材)
组长分别汇报总结表格,组员完成评价,老师及时点评。
2、老师点拨
师:通过梳理,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语内容的包罗万象;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可谓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成语的世界又如何呢?请大家看教材,勾画成语的来源。从上古神话到文人作品,也是源远流长(板书:源远流长)。
成语各类来源中,历史故事和文人作品是最主要的渠道,中华文化的精髓一定程度上也就蕴含在其中。展示ppt(成语历史故事、来自《论语》《论语》的成语)一个民族历史越悠久,产生的成语就越多。
活动3【讲授】三、补充深化,丰富成语知识
因为成语大多来源于古诗文,所以具有鲜明的文言烙印:
1、成语中的文言实词:屡试不爽、久假不归、正襟危坐
2、成语中的文言虚词:不胫而走、相濡以沫、因噎废食
3、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不翼而飞、龙盘虎踞
4、成语中的文言句式: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判断)
为人所知、贻笑大方(被动)
时不我待、重于泰山(倒装)
祸起萧墙、不以为意(省略)
5、成语中的通假字、兼词等
瑕瑜互见、心不在焉
师总结:通过刚才精彩纷呈的梳理,不仅让我们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化做了一次巡礼。
活动4【活动】四、守护文明,准确使用成语
了解成语文化,学习成语知识,是为了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在书面表达上,恰当运用成语会使本来就不错的文章锦上添花。下面我们看冰心《忆读书》中的一段:(PPT)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成语也很关键。在中央台全国青年歌手赛中,一位歌手的唱功赢得了评委的一致称赞,但当余秋雨询问“杯水车薪”的含义时,该选手的回答是用一杯水来作为车夫的薪水,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中形象急转直下,最终与比赛失之交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这样使用成语:(PPT)
生活中大量的广告语:
乐在骑中、闲妻良母、牙口无炎、食全食美、无胃不至…
名人语录:
韩乔生成语: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武林外传》对话
央视广告—山西旅游宣传片“中国山西—晋善晋美”
你如何看待成语的这种新面孔?
请同学们写出几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用上一点成语。
生1:这种不规范的形式易误导我们,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
生2:这种形式是对成语的创新使用,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多彩…
师最后点拨:
这样对成语进行随意的改动,尽管含蓄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本质却是商家为追求利益而做出的一种吸引眼球的作秀,你有乐在骑中,我就有骑乐无穷,你有闲妻良母,我也有爱不湿手。这样运用易对人们产生误导和错误影响,并且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
活字印刷、端午祭已经被韩国人成功申遗,他们在继续将中医、汉字等划入本国文明的同时,近日又准备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向联合国申遗;日本也不甘落后,准备将我们老祖宗发明的麻将申遗…古人说:“欲亡其国,先去其史。”一个民族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却不能创造文明,所以要毁灭一个民族,就摧毁它的文化。
面对文化的流失,我们愤怒、痛心,对传统文化的拯救和守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做好身边事,从规范使用我们的成语开始吧。
央视已经做了很好的表率:《关于广告行业规范使用汉语的规定》,播放更改后的山西旅游宣传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报刊也在呼吁(展示报纸内容)
我们更需要每一个你的参与!
活动5【作业】四、布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明确教材上的成语,学会规范使用。
2、搜集身边不规范使用成语的例子,对此加以规劝。
活动6【活动】五、结语
成语的世界浩如烟海,今天课堂提及的只是沧海一粟,希望今后大家能集腋成裘,并且学以致用,让我们的世界因为成语而丰富多彩。感谢大家各抒己见,咱们后会有期。
附:板书设计
成语 中华文化 运用
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 书面表达
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 日常生活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