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出示天平)
(学生答:天平)
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课件。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作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 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让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还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出示例2 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 x 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4)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x+50=150、2r=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追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首先看这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然后看等式里是否含有未知数。
(5)观察并比较例1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2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并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教师板书,画集合图)
【设计意图: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练习巩固
1、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根据意思列出方程。
回顾整理,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