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该历史事件是指(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2.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会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3.《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4.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渎、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5.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咽喉。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洵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是军事防御城市
B.“西南丝绸之路”的繁荣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探究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罗马文化崇尚节俭
9.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
10.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 )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
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
11.下图是出土的尼日尔河流域11世纪桑海统治者墓碑,墓碑上刻写了精美的阿拉伯文,墓碑的石料来自于西班牙。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撒哈拉商路的文化经贸交流
B.阿拉伯人对东非的控制
C.西班牙人对非洲的殖民活动
D.西非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12.“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 )
A.丝绸之路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作“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买、收藏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和刺绣,甚至不惜置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
——摘编自刘鹤丹等《世界五千年·中古卷》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主编《蔚蓝船说:广东商船船型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该历史事件是指(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答案:C
2.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会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A
3.《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答案:D
4.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渎、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B
5.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咽喉。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洵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是军事防御城市
B.“西南丝绸之路”的繁荣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答案:B
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探究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答案:D
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答案:B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罗马文化崇尚节俭
答案:B
9.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
答案:C
10.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 )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
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
答案:B
11.下图是出土的尼日尔河流域11世纪桑海统治者墓碑,墓碑上刻写了精美的阿拉伯文,墓碑的石料来自于西班牙。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撒哈拉商路的文化经贸交流
B.阿拉伯人对东非的控制
C.西班牙人对非洲的殖民活动
D.西非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答案:A
12.“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 )
A.丝绸之路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作“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买、收藏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和刺绣,甚至不惜置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
——摘编自刘鹤丹等《世界五千年·中古卷》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主编《蔚蓝船说:广东商船船型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丝绸之路对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响。请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参考答案:(1)历史意义:沟通了中外交通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因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