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2: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创设大情境:“我的成长故事会”
1.谈话引入单元情境
师谈话:老师宣布我们将举行“我的成长故事会”后,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立马行动起来了,看来大家都想做“讲故事小达人”,老师现在就开始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啦!
2.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勤奋好学的车胤,一起来温习他的故事,试着背一背。(生齐背)把课文背下来是我们结识车胤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有的同学们把车胤的故事收录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集里,我们来欣赏几幅佳作,(投屏展示学生作品)还有的同学把课文摘抄了下来,(投屏展示学生作品)这些都是和车胤结识的好方法。
3.根据线索猜主人公
师:这节课我们成长故事的主人公啊就藏在这道线索题里,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来猜一猜他是谁。(教师出示线索,学生根据线索猜诗人)
4.介绍李白
师:他就是名声显赫的李白,我们一起认识李白。
5.质疑课题
师:相传,大文豪李白小时候可贪玩啦,不爱学习。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刻苦学习,成为诗仙了呢?让我们一起去《铁杵成针》这个故事里找找答案。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师:谁来借助注释介绍一下铁杵?(指名介绍)认识铁杵了,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生汇报)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汇报)
(设计意图:以单元情境“成长故事会”导入,运用希沃投屏功能展示学生作品,设计活动“根据线索猜诗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出示李白资料时精心设计擦出动画,使“诗仙”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用擦除蒙层出示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铁杵和针的巨大反差,为接下来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铺垫。)
任务一:成长故事我知道
师过渡:老师和大家一样也有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任务一——成长故事我知道。
(一)读文
1.自由朗读
师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还、卒、媪”
(1)还
师: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美。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第一遍读,字音全读准确了,真了不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多音字一下子就读准确了,此处为何这样读?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确定,当它当回去讲时就读huán。
(2)卒
师:“卒”字也容易读错,平舌音,跟着老师读。通过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它。(生观看视频)把生字送回句子中,请你来读。(指名读句子)
(3)媪
师:看这个字,大家对它肯定不陌生,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生汇报)是什么意思还记得吗?(生汇报)把媪送回句子里, 你来读。(指名读句子)
3.多种形式读
(1)师明确要:让我们再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目,声声入耳。(生自由读)
(2)齐读、男女赛读、指名读。
4.明句读
师:古人读书时还讲究“明句读”,所谓“明句读”就是要读出停顿,请借助老师提供的节奏线试着读一读。(生自读)谁来试着读。(指名读)
师评价:瞧,这样读,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也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让我们一起有学问地读一读。
(二)知意
师过渡:孩子们,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就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象耳山下,磨针溪旁,读文言文就是在同古人对话,用对了方法,就可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师板书)
1.用组词法理解“世、传、弃、过、意”
师:我们在学习《囊萤夜读》时接触了一种新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还记得是什么吗?(生汇报)在文言文里啊,一个字就常常是一个词,给这个字组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请同学们用组词法试着理解一下这几个字的意思。(指名汇报)
2.学习“之”
师: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关注这个字了吗?“之”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你在咱们学过的哪篇文言文里见过它?(指名生汇报)请你试着说一说这三个“之”的意思。(指名汇报)瞧,关注同一个字在不同文章中的不同意思,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3.小组合作理解课文意思
师过渡:别看文言文的语句简练,但它字字珠玑,富含深意,我们只有理解了它的意思,才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你们还有什么锦囊妙计?(生汇报)
师:用上这些方法,小组合作说一说课文的意思。(生小组合作理解意思)谁来挑战说一下整篇的意思。(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设置了“成长故事我知道”“成长故事我体验”“成长故事记心间”三个任务群展开教学,课堂活动伴随着学习任务而推进。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汉字教学,从“卒”字的历史演变、字形结构、字义变化等方面入手,使学生体会汉字意境与精神之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任务二:成长故事我体验
师过渡:课文读好了,意思也理解了,想要把故事讲精彩还得需要我们自己切身的体会。走进任务二——成长故事我体验。
1.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有位同学特别喜欢这个小故事,给这篇文言文画了几幅插图,你能把相应的句子放到对应的图片下面吗?(指名把句子拖拽到对应图片下)
师:这三幅图正好对应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三句话。(生齐读)
师总结:我们讲故事时还要交代清楚它的起因、经过、结果。
2.想象感悟
师过渡:下面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故事的经过上,(使用希沃工具放大镜)李白读书山中,半途而废,贪玩的他路过磨针溪,看到老婆婆在磨如此之粗的铁杵,他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疑惑,他们之间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同桌演一演。
3.成长小剧场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成长小剧场”。谁来给大家再现当年的情境?(指名演绎)
(明确评价标准)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不仅是演员、观众,又多了一重新的身份——评委,各位小评委擦亮你的双眼,我们一起来看评分标准。(师出示评分标准)一会儿老师就请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的小评委来为“小演员”点亮星星。现在请开始你们的表演。(“小演员”演绎,“小评委”打分)
4.配乐引读
师总结:李太白就是李太白,遇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小事,聪明的他得到了点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师板书)
师引读:读书学习和铁杵成针正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正是老妇人这铁杵成针的精神激励李白完成学业。(生齐读)
师引读:历史上的李白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李白五岁就开始读书,十岁便通晓古今,十几岁就能写出几首好诗,三十几岁还在刻苦学习,正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最终成为了诗仙,请同学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使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工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关注故事的经过。在“成长小剧场”这一活动中,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同桌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在情境演绎时,及时出示评价标准,使每位学生担当小评委,为“表演者”点亮小星星,努力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任务三:成长故事记心间
师过渡:《铁杵成针》这个故事不仅被收录到语文课本里,还被拍成动画片、电影,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将这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走进任务三——成长故事记心间。
1.结合图片补充课文
师:请四位同学借助刚才那位同学的插图把课文补充完成。(使用随机点名抽取学生)
2.回扣单元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一生中,成长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单元导语中所说的那样——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这节课在李白的成长故事里我们收获了持之以恒才是成功之本,我们一起背。(生背诵课文)
3.链接语文园地
师:语文园地里还给大家推荐了很多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尊师重教的程门立雪、勤奋刻苦的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请同学们课下读读这些故事,相信在他们的成长故事中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但人生的学习之路却远没有尽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未必大家都能成为大诗人、大文豪,但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终会会闪闪发光,成为自己的“李白”。
(设计意图:回扣单元导语,使学生牢记单元教学重点,进而以目标为导向,自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把语文园地与课文教学相融合,使教学更具实效性,更科学合理,效率更高。)
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将《铁杵成针》收录到自己的成长故事集里。
能力作业:读语文园地里推荐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提升作业:阅读《文言文的启蒙读本》。
(设计意图:借助分层次、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