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教学设计
教 者 时间 年级 八 科目 物理 总序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杠杆 2 课时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科学思维: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认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支点、画力臂以及探究中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讨法
教学准备 剪刀、钳子、木棍、平衡演示仪等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批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对杠杆的认识以及抽象出杠杆的概念。 1、用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导入(幻灯片投影)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翘起整个地球。2、出示几组幻灯片:古人用撬棒撬动沉重的石头、启瓶器、裁纸铡刀、撬棒、跷跷板、枝剪、手压式抽水机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日常中的工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引入杠杆概念。 二、杠杆:(一)(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物理学中叫杠杆。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 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几组图片再次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并能逐步辨析生活中哪些工具属于杠杆。 (三)杠杆五素作图巩固:突破难点:画力臂 教师指导:①确定支点O;②找出动力F1与阻力F2;③画出动力与阻力的作用线;④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出力臂,并用大括号标识出来。学生练习。然后再看视频教学。学生再次进行练习。最后重点再认识: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二.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先看视频,再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前讨论问题:①猜想:杠杆的平衡应该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杠杆处于怎样的状态算平衡呢?我们探究杠杆平衡时选取怎样的平衡呢? 学生讨论后就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数据。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1/m阻力F2/N阻力臂2/m12345
分析数据前,请学生讨论: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改变动力与阻力的大小,使动力与阻力的大小不相等。我们这样进行实验的目的?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1=F22
随堂练习: 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 (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读出题 ; (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各自钩码所受重 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端将下沉; (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 _N,钩码总质量为 kg.(g取10 N/kg) 三、杠杆分类及应用:请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进行给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于阻力臂)L1>L2,钢丝钳、开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短于阻力臂)L1<L2,钓鱼杆、理发剪、火钳、筷子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1=L2,天平。 请同学们在自己家中找一找哪些工具是属于杠杆,属于怎样的杠杆?你会使用吗?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动手动脑学物理:3、4
板书计划 1. 杠杆 一、定义 二、五要素 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平衡条件: F1L1=F2L2 四、分类 省力、费力、等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