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
1.熟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重点)
2.从具体句段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之美和作者对双龙洞的赞美之情。(重点)
学习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对了,它就是金华的双龙洞。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一番。
听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浙 江
一 簇
臀 部
漆 黑
蜿 蜒
zhè
cù
tún
qī
wān yán
读准字音
写一写
书写指导
臀
窄
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宝盖头下方的“撇、点”不要丢掉。
笋
竹字头,下面“尹”字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
说一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金华 罗店 入山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四个“时而”构成排比句,介绍了溪流的形和声随着山势变化的情况。
洞口
洞口(图)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宽敞的外洞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写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溶洞的。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面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用描写进洞方式
突出孔隙的窄小和矮。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用自己的感受
突出孔隙的窄、矮、险。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
房子那么大。
理解感悟-内洞
十来进
特点
黑
奇
大
内洞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黄龙
青龙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出 洞
又
作者只用了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思考:本文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为什么要花
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景色呢?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沿途美景成了双龙洞奇特景象的衬托;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写游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见闻感受及_____情况。其中重点描写了____和_____。
孔隙
路上
洞口
外洞
游览
内洞
出洞
孔隙
内洞
金华城
途中
(景物明艳、溪流欢唱)
罗店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
出洞
结构梳理
课堂练习
辨字组词
捐( )
鹃( )
喘( )
端( )
膝( )
漆( )
端正
捐款
杜鹃
喘息
漆黑
膝盖
课堂练习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时而堆积如山,时而薄若丝绸,时而像可爱的小狗,时而像威武的雄狮。
用“即使……也”造句。
小练笔
即使天寒地冻,大家心里也暖洋洋的。
把课文中描写内洞的句子抄下来。
回忆自己游览过的某处景点,按合理的顺序写出来。
课后作业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