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4: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了。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
高一语文试题
2024.7
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
除了要了解食物的基本特点,腾食的选用还需顺应时令,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合一”观念是相符的。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民间素来有“冬吃
注意事项:
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乍一听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规律,可能会疑惑夏季食用温性的生姜难道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不会加重热象吗?但实际上,冬吃萝卜可以消除人们过多食用补品、火锅等热性食物所造
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成的滋腻胀满,夏吃姜则可以解决在夏季过食生冷导致的脾胃虚冷,这些都是老百姓在日
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见,“因时施膳”需考虑到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不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现象,真正做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辩证施膳”,因人制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医食疗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在钟鸣鼎食的权贵之家,食养
材料一:
p
食疗作为一种日常养生方式,已经融入了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红核梦》中的饮食数量达一
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
日常生活中。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
百八十多种,其品类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汤就有近二十种,皆是因人、因时而异。

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璀璨亮丽的
这其中有药用汤剂,如独参汤、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也有味咸的膳食汤水,如野鸡崽子汤、
一部分,而食疗尤以其营养保健功能深得大众接受与喜爱。
火腿鲜笋汤;还有味甜的食养汤水,如建莲红束汤、桂圆汤。尽管其中有些仅是家常汤水,
按照中医药理论,食物中有大量的平性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食物。在利用食物调理
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养生理念,将美味与营养真正融合在一起。
身体的时候,应当遵循“辨证施腾”的原则。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体
(摘编自王珊珊《红楼食话》》
质有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九种类型,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无论是使用食物调理
材料二:
体质还是进行疾病康复,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遵循“寒
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捉出了食疗的
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免造成相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
理论,他说:“为医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可见,利用
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
食物治病,在古代早就受到了重视。
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当我们
食疗有许多优点:一是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摄取营养。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
称某药物或食物有“寒凉性”时,是因为它通常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
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可收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二是食疗较药疗性味平和,缓而不峻,

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如性属凉的鸭子肉,可以清虚热、滋阴血。当某药物或
副作用较小;三是食疗取材方便,经济有效,易于家庭施用。
食物具有“温热性”时,大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能扶助人的阳气,减轻或消除寒性
食疗包括两个主要的方法: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二
病证。如羊肉性热,能补肾壮阳、益气温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辛散,酸收,甘
是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虽然是药,但经过技术的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使患者乐于
缓,苦坚,咸软。”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食物的效用,指导日常饮食。此外,五味入五
接受。
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可据此选出适
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然后使用。《内
合自己的膳食进行食疗。那么,食物具体作用的脏腑怎么确定呢?此时就要看食物的归经
经》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金匮要略》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