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 16课雷雨教案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 古诗二首 雷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空生活趣事多 四篇课文。其中 雷雨 展现了大自然中天气的变化。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 雷雨 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的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的展现了夏季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课主要讲了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动物逃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叫的蝉,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其中“压”字传神的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第二自然段写大风袭来,树枝乱摆,蜘蛛逃亡,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三自然段运用越来越的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本堂课重点突出雷雨前各种景物的一个变化,并能够掌握两个生字,“雷”与“压”。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心强,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也强,有了自己的思想,对知识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并愿意在学习中突破自我。他们特别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任何问题都喜欢在课堂中提出来并解决。一般情况下,老师只要提出问题,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说出来。课堂氛围感很强,现在在课堂上我正逐步锻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在阅读上,学生已经有了适当地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并初步学会了默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课文感情更加丰富。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会写“雷”和“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雨前各种景物的变化。背诵雨前部分的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会写“雷”“垂”。
2.难点:感受雨前各种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大自然界中,天气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会有风、霜、雨、雪、雾的天气,也会有晴天或雨天。那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雨。
师:同学们知道雨天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认为雨天会让人觉得压抑,沉闷。有的人却认为雨水浇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比如:杜甫笔下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如:王维笔下的秋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再如:苏轼笔下的夏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场雨,板书“雨”,那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雷雨)板书“雷”书写并从古代人对“雷”的理解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字。(齐读课题)
3.生字组词
(1)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二.初读梳理课文内容
1. 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 默读课文:找出与雨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1).第 4自然段:雨下起来了第 5自然段:雨越下越大第 6自然段:雨声第 8自然段:雨停了
(2).通过找出与雨有关的词或句子梳理出全文的写作方向:雨前,雨中,雨后。
3、朗读感悟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③.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⑤.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出示 1-3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雨前大自然还会发生哪些变化?(乌云.树叶.蝉.大风.树枝.蜘蛛)
(1)理解“乌”和“黑”(通过图片及文字本身理解)
(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点出词语“黑沉沉”用现实生活理解“沉”,用做动作来理解“压”点明关键词语后再指导朗读。
(3)出示蝉的图片再次感受雨前蝉的变化。
2. 出示大风图片,观察:树发生了什么变化?(树枝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刮的很猛烈)
3. 出示蜘蛛的图片:蜘蛛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1)理解生字“垂”做动作感受垂的轻重变化,结合生活说说还有哪些事物是垂下来的?(柳枝 稻穗)
(2)指导朗读句子
(3)指导书写“垂”“压”“彩”等字的书写
在书写时注意四条横的长短变化,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第二条横写横中线,竖写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写最短,整个字居于田字格中间位置。
(1)观察字形,交流发现。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2)示范讲解。“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3)让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遍,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遍,争取第二遍比第一遍写得好。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到了雨前各种景物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形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那么雨中和雨后大自然又会给我们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1. 照样子,写词语。
2. 数量词填空。
3. 背诵 1--3自然段课文。
六.板书设计
雨前景物变化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压 逃 越 垂 彩
课后反馈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本课既有写景又有描绘自然现象,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天气变化。自然现象学生非常熟悉,但有些学生并不会留心观察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变化突出大自然的神奇。在初读课文时就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的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的展现了夏季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课主要讲了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动物逃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叫的蝉,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其中“压”字传神的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第二自然段写大风袭来,树枝乱摆,蜘蛛逃亡,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三自然段运用越来越的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整体课堂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