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关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六义”及特色;
2.弄懂“寤寐、雎鸠、辗转、窈窕、芼”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关雎》;
4.抓住关键词,深入解读诗歌,探究“淑女”和“君子”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经》的“六义”及特色;
2.弄懂“寤寐、雎鸠、辗转、窈窕、芼”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关雎》;
4.抓住关键词,深入解读诗歌,探究“淑女”和“君子”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说:爱情“是忠诚”“它高于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其实,怎样 “以人的方式去爱”,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们就告诉我们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特色:
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
双声叠韵 生动传神
二、新授
(一)读准音,认准形。
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好逑hǎoqiú 参差 cēncī
荇菜xìng 寤寐wùmèi 辗转zhǎnzhuǎn 琴瑟qínsè
芼 mào 乐 lè
(二)听老师朗读。(放松,欢快点,想象美好的画面,声音大点,夸张点,重音突出)
谢谢!我也很想欣赏你们的朗读。关雎
真好,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写出了自己的初读感受,我请两个同学分享一下,问其中一人:你认为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三层。
你们在预习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带着问题来听课是最有趣,最有效的,我挑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三)学生预习质疑:
1.“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有什么必然联系?
生答,师板书:兴,关关是雎鸠的叫声,一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雎鸠关关的鸣叫,看到河中间的小岛上有成双成对的雎鸠,即景生情,兴起了一种美好的联想——文静美好的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介绍雎鸠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2. “参差荇菜”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板书:重章叠句,突出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赞美淑女勤劳能干的品质。
3.“淑女” “君子” 是怎样的人?
板书:淑女 流 采 芼 文静美好,勤劳贤惠,情趣高雅,择偶慎重;君子,求(辗转反侧) 友 乐 ,爱得执著,爱得理智,爱得聪明,情趣高雅(多才多艺,为爱提升,博学多才)
4.为什么这首诗放在《诗经》首位?
(四)解读,过渡:
窈窕:文静美好。心灵美外表美;流(捞取)采(摘)芼(挑选),这三个动词,写的是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她是勤劳能干、贤惠的,我们可否把“参差荇菜”比作众多的君子,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足见她择偶谨慎。她懂礼乐,会弹琴鼓瑟,敲击钟鼓,又足见她情趣高雅。这就是以人的方式去爱,自尊自重,不轻易恋爱,而是慎重有加。
淑女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荇菜,美好的姿态给君子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着、睡着都追求她。可是却没能如愿,有些人会采取怎样偏激的做法呢?死缠烂打,以死威胁?君子怎么做?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心中思念着他心爱的女子,内心却充满了斗志,他苦思冥想,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讨她的欢心,得到她的芳心。足见他专一、执著、冷静、理智。聪明
这时,最精彩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方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即弹琴鼓瑟表示亲近,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用呢?有两种可能,不会,后来是得知淑女会弹琴鼓瑟,敲击钟鼓去学习的;也有可能本来就会,开始的时候没想到。可见他聪明,为爱提升,多才多艺,情趣高雅。这就是以人的方式去爱的表现,很有分寸,不会冲动鲁莽,这就是谦谦君子形象。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毛诗序》
《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孔子《论语》
三、课堂小结:
孔子只对《关雎》做了评价,可以看出《《关雎》的重要性。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以人的方式去爱”,爱得执著,爱得理智,爱得文明,爱得谨慎,为爱提升。它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勤劳能干,善良有礼才能赢得异性的尊重和爱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演读这首经典诗歌。
朗读要求:
前两行向往;中速
第三写行读出痛苦相思的感觉;慢速
第四五行读出用兴奋和轻快的语调欢乐与幸福之情。
男领:关 雎
女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男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合: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男合: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男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女合: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男合: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女合: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男合: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业:
1.背默《关雎》;
2.预习《蒹葭》,大声朗读3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写一段赏析文字,提出1~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