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物体的运动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三、学业要求 1.能说明常见物体运动方式和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对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 3.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式。 4.会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时间等。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物体的运动
单元设计意图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运动也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活动,我们常用生命在于运动来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运动,典型的如动物的肢体动作、机器运转、天体运行等,可以说运动无处不在。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人们用运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速度来比较各类竞速类体育比赛的成绩,尝试制造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根据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制造不同的机器帮助人们进行生产等,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就是在低年段静态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观察并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运动的形式与特征,并用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时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本单元是对低年段学习运动内容的延续与深入,同时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辩证地认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打下基础。 本单元用物体的运动这个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形式、运动的快慢这三个主要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世界观。
主题学情分析 对于中年段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地区分运动形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并描述运动,帮助学生纠正头脑中关于运动的一些错误或片面认识,如片面认为乘电梯的人或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建立“物质是运动的”朴素的世界观。 探究实践:能够简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尝试用图示、文字描述运动特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 态度责任: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观念。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首先讲述“刻舟求剑”故事,引出“运动与位置”的话题,进而让学生选择某一具体的情境(如公园、火车站、操场等),说一说哪些物体在运动。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同时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物体运动的前概念。 设计意图:选择四组典型物体的运动,基本涵盖了小学阶段认识的运动领域,同时提供这样的范例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任务2 名称: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可以先出示第一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这里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汽车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湖里的鸳鸯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再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就很容易根据它们所处位置的不同去判断。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综合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对比图片,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任务3 名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物体的位置 可紧接着前面的教学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乘电梯的人和汽车里的乘客是否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综合练习,辩证地认识物体的运动。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任务4 名称: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可以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此环节帮助学生打破对于物体运动认识的定式,初步建立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观念。
第2课时 任务1 名称:画图导入,揭示主题 读懂图片,说说这些图片上虚线所表示的意思。将物体的运动路径用线连起来,说说连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告知学生运动路径是直线的叫直线运动,运动路径是曲线的叫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将物体的运动路径用线连起来,能更好地看出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区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任务2 名称:不同运动形式 按教材出示的三组图片进行运动形式与特征的比较,用简单的图示将物体的运动特征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点,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
任务3 名称:做不同形式运动 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利用学生身边常见易得的物品做出不同形式的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常见易得的材料,做出指定形式的运动,获得不同运动形式的真切体验,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同时此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任务4 名称: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可逐一出示图片,交流这些运动中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设计意图: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将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前进、后退、旋转、绕圈等运动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复杂运动。
第3课时 任务1 名称:视频导入,揭示主题 从一段赛跑录像开始,与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从赛跑话题聊起,贴近学生的生活,比较赛跑成绩时也能够引入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利于学生理解速度概念。
任务2 名称:测量速度 在操场跑道上测量走路速度,也可在空旷地方设置直行道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步行是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步行速度没有概念,从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学习是关注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测量走路速度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任务3 名称:给运动速度排序 选择一些典型的交通工具、人、动物、自然现象的运动速度,给运动速度排序。 设计意图:排序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的过程技能,给速度排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任务4 名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讨论楼梯奔跑、高空抛物这样的现实话题,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样做的危害。 设计意图:交流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任务5 名称:资料阅读 提供阅读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运动速度极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极慢的物体,最后提出如何判断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在运动的问题,回应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运动与位置 1.看图交流物体的运动,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 2.识别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判断物体是否在动的依据。 3.描述具体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位置,知道如何描述运动物体位置。 4.拓展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世界是运动的观点。 第2课时:不同的运动 1.连线物体的运动路径,区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2.比较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 3.选择合适物品做指定形式的运动,更好地认识不同的运动特征。 4.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认识到一些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第3课时:运动的快慢 1.交流运动员赛跑的话题,知道可以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测自己和同伴走路的速度,更好地理解速度概念。 3.给各种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4.交流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5.阅读资料,认识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的极快, 有的极慢。
评价指标 第1课时:运动与位置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科学观念)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与位置关系。(科学思维) 3.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探究实践) 4.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责任态度) 第2课时:不同的运动 1.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科学观念)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科学思维) 3.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科学探究)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责任态度) 第3课时:运动的快慢 1.知道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科学观念)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了解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衡量。(科学思维)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科学探究)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科学探究的兴趣。(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房屋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作参照物。 A. 地球 B.太阳 C.月亮 2.相对于行驶中的公共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和( )。 A.车上的乘客;人行道上的行人 B.车上的乘客;公共汽车司机 C.公共汽车司机;路旁的树 3.兰兰在后面追萱萱,她们之间的距离由开始的8米变成了停止时的10米,运动比较快的是( ) A. 兰兰 B. 萱萱 C.无法判断 4.小明下了楼,看到楼下有小朋友们在玩耍,他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玩风车,有的在拍皮球……根据它们的运动轨迹判断,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的是( ) 5.汽车开到B地用了8小时,火车开到B地用了6小时,所以( ) A.汽车比火车快 B.火车比汽车快 C.不能确定谁开得快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复兴号”动车、 海豚、马拉松运动员和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分别为350千米时、55000米时、 12000米/时和30千米时,下列关于运动速度判断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速度<海豚速度 B.海豚速度马拉松运动员速度 C.马拉松运动员速度<台风中心移动速度 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能体现运动与位置变化的关系的成语是( ) A.刻舟求剑 B.坐井观天 C.曹冲称象 9.小朋友们正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能准确地描述此时小芳的位置的是( ) A.小芳在离主席台5米的地方 B.小芳在主席台的西边 C.小芳在主席台西边5米处 10.运动是有能量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下楼梯跑的速度越快越好 B.不可高空抛物,以免伤人 C.百米冲刺不能立即停止 【参考答案】 ABBC CCCA C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学校教学楼矗立在操场上,无论和谁比,都属于不能运动的物体。( ) 2.放学后我们要快速跑下楼梯,早点回家。( ) 3.物体从后向前运动叫前进。( ) 4.绕圈和旋转是同一种运动形式。( ) 5.电梯上人以电梯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 6.百米赛跑运动用时短的同学速度比较快。( ) 7.袋鼠和海豚的运动方式不同。( ) 8.抛出去的铅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运动。( ) 9.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 ) 10.汽车沿直线开动时,它的运动形式不止一种。( ) 【参考答案】 √ √√ √ 三、连一连,请把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名称连线: 绕圈 滚动 旋转 摆动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 【参考答案】 1.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2.楼梯上快速跑下来,产生了巨大的动能,一旦发生碰撞或者跌倒,撞击力会很大,跌倒时会摔得很重。 五、实验题 实验名称:和同伴相互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材料:秒表、米尺等。 实验步骤: (1)A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 (2)B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测量所走的路程 (3)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4)比较A同学和B同学走路的速度 实验记录: 同学路程时间速度A5米5.4秒0.93米秒B5.6米5秒1.12米秒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同学走路的速度比A同学走路的速度快一些。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位置改变→运动 运动与位置 运动位置:方向+距离 物体的运动 运动形式: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相同时间比距离 运动的快慢 相同距离比时间 比速度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2课时
不同的运动
(苏教版)四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01
02
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
03
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科学观念
0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考考你:图片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虚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路径
新知导入
用线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起来,用箭头表示运动方向,会怎么样?
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新知导入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运动轨迹。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
下电梯和苹果落地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风车转动和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新知导入
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上面的运动,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新知导入
在400米赛跑中,运动员什么时候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道跑——直线运动 弯道跑——曲线运动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前进和后退是两种不同运动形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特征?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画出汽车前进和后退时的运动轨迹,判断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画出下图中物体运动轨迹,判断其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这些运动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征?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绕圈 :一个物体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旋转:物体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探究新知
不同运动形式
铁环是怎么向前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有什么特点?
滚动:物体在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平动),是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
探究新知
做不同形式运动
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下面这些形式的运动。
摆动
滚动
旋转
探究新知
做不同形式运动
实验器材
线轴、干电池、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橡皮筋、叶轮等。
探究新知
做不同形式运动
实验方法
①可以在线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使重物摆动。
②可以使线轴、干电池在桌面上滚动。
③可以向叶轮吹气,使叶轮旋转。
④还可以使橡皮筋振动,用线系着橡皮塞,使其绕圈。
探究新知
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玩过竹蜻蜓吗?玩一玩,竹蜻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
立棍:平动、转动 旋翼:旋转
探究新知
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时,可以将它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描述,也可以就物体某一部分的运动形式进行描述。
锯木头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探究新知
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直升飞机,机身和旋翼所做的运动一样吗?
旋转运动
向前运动
探究新知
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做什么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在做什么运动?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绕中轴做旋转运动
一个个的木马绕中轴在绕圈的同时做上下运动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会发现尺子发声时在_______。
2.体育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绕着运动场慢跑2圈做热身运动,一个同学跑完后兴奋地和王老师分享,说自己在运动场的两端做的是______运动,在运动场的两边做的是_______运动。
3.易拉罐在桌面滚动,包含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课堂练习
填空题
振动
曲线
直线
曲线
直线
1.同学们发现,在开关教室门时门板做的是( )运动。
A.直线 B. 旋转 C.绕圈
2.下列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运动形式的是( )
3.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的运动方式是( )
A.振动 B.绕圈 C.摆动
课堂练习
选择题
B
C
A
1.摆动是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
2.线轴、干电池、钩码等都可以做出滚动形式。( )
3.直升飞机在飞行中,只包含了前进一种运动方式。( )
4.抛出去的铅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运动。( )
5.竹蜻蜓、直升飞机、旋转木马的运动都属于复合运动。( )
课堂练习
判断题
√
√
√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前进、后退、旋转、绕圈、振动、摆动等;一个物体的运动经常是多种运动形式的复合运动。
作业布置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乒乓球活动,并用自己的方式画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1)用球拍颠球。
面对墙壁接打乒乓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同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绘制物体的运动轨迹,辨别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活动二,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它们的不同特征。这不仅仅是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分,更主要的是描述更多的运动形式,用图示或文字举例说出不同的运动特征。活动三是活动二的反向活动,给出运动特征图示,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做各种形式的运动,通过动手做进一步认识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活动四是一个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其运动形式,暗含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种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的思想。
学习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摆动、转动、滚动等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但从运动轨迹角度去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恐怕还不会用科学词汇去描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 探究实践: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分析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 难点:识别不同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连线物体运动路径能区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能基本能不能比较不同运动形式能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能基本能不能选择合适物品做指定形式的运动 能更好地认识不同的运动特征能基本能不能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能认识到一些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名称:画图导入,揭示主题教师活动1 1.考考你:图片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2.用线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起来,用箭头表示运动方向,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运动轨迹。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 4.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上面的运动,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 5.在400米赛跑中,运动员什么时候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活动1 虚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路径。 学生在课件上连接 下电梯和苹果落地的运动轨迹是直线,风车转动和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下电梯和苹果落地,直线运动 风车转动和球的运动,曲线运动 直道跑——直线运动 弯道跑——曲线运动活动意图说明:将物体的运动路径用线连起来,能更好地看出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区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环节二:不同运动形式教师活动2 1.前进和后退是两种不同运动形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特征?(出示图片) 2.画出汽车前进和后退时的运动轨迹,判断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3.画出下图中物体运动轨迹,判断其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4.这些运动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征? 指导学生先画出运动轨迹,然后描述运动特征。 5. 铁环是怎么向前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先画出运动轨迹,然后描述运动特征。学生活动2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找学生在课件上画出,并回答:直线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找学生在课件上画出,并回答:曲线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绕圈 :一个物体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 旋转:物体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滚动:物体在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平动),是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活动意图说明: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点,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环节三:做不同形式运动教师活动3 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下面这些形式的运动。 1.提供实验器材:线轴、干电池、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橡皮筋、叶轮等。 2.实验方法指导 ①可以在线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使重物摆动。 ②可以使线轴、干电池在桌面上滚动。 ③可以向叶轮吹气,使叶轮旋转。 ④还可以使橡皮筋振动,用线系着橡皮塞,使其绕圈。学生活动3 学生器材,小组内做不同的运动形式,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多。活动意图说明:利用身边常见易得的材料,做出指定形式的运动,获得不同运动形式的真切体验,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同时此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环节四: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教师活动4 1.玩过竹蜻蜓吗?玩一玩,竹蜻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提供竹蜻蜓) 2.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时,可以将它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描述,也可以就物体某一部分的运动形式进行描述。锯木头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3.直升飞机,机身和旋翼所做的运动一样吗? 4.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做什么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在做什么运动?学生活动4 组内玩竹蜻蜓,并回答:立棍:平动、转动;旋翼:旋转。 前进、后退 机身:向前运动 旋翼:旋转运动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绕中轴在绕圈的同时做上下运动。活动意图说明: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将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前进、后退、旋转、绕圈等运动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复杂运动。
7.板书设计 不同的运动 前进、后退——直线运动 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曲线运动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会发现尺子发声时在_______。 2.体育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绕着运动场慢跑2圈做热身运动,一个同学跑完后兴奋地和王老师分享,说自己在运动场的两端做的是______运动,在运动场的两边做的是_______运动。 3.易拉罐在桌面滚动,包含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二、选择题 1.同学们发现,在开关教室门时门板做的是( )运动。 A.直线 B. 旋转 C.绕圈 2.下列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运动形式的是( ) 3.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的运动方式是( ) A.振动 B.绕圈 C.摆动 三、判断题 1.摆动是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 2.线轴、干电池、钩码等都可以做出滚动形式。( ) 3.直升飞机在飞行中,只包含了前进一种运动方式。( ) 4.抛出去的铅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运动。( ) 5.竹蜻蜓、直升飞机、旋转木马的运动都属于复合运动。( ) 【参考答案】 一、振动 曲线 直线 曲线 直线 二、BCA 三、√ √ √ 作业布置: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乒乓球活动,并用自己的方式画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用球拍颠球。 面对墙壁接打乒乓球。
9.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 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