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眉山三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马克思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孙中山等中华民国领袖的标准像。但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标准像。这一变化 ( )
A.有利于革命道路认同的塑造
B.反映了个人崇拜现象日益普遍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趋于瓦解
2.1941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山东东南各县举行了春节体育比赛,赛事丰富多彩,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解放区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超过国统区
B.体育赛事项目的设置受民族战争影响
C.革命根据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军民团结
3.(202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模)下面是反映陕甘宁边区生活面貌的木刻版画。据此可知,这些木刻板画( )
A.鼓励民众提升素养积极抗战
B.倡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宣传军民合作共同保家卫国
D.折射出政府注重生产保障民生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
年份 民兵数(人) 民兵参军数(人) 其他参军数(人) 民兵参军比例 民兵参军占参军人数比例
1941 1 624 102 153 6.3% 40.0%
1942 2 006 226 173 11.3% 56.6%
1943 3 306 208 169 6.3% 55.2%
1944 3 943 313 121 7.9% 72.1%
1945 5 155 623 232 12.1% 72.9%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
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感召
5.(2023·陕西宝鸡模拟)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另有人却认为,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不止这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民族独立的问题。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人( )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得出的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
6.(2023·河北唐山模拟)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此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
C.民族解放战争已经开始 D.中国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7.(2023·四川统一监测)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根据地的“三八”节以检阅妇女武装为主题;全面抗战中期,以表彰拥军生产中的模范妇女为主题,号召“多纺花多织布”,会前还举办“扭秧歌”等群众性文娱活动。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
B.促进了抗战形势好转
C.保障了工作重心转移
D.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8.(2023·江西名校高三联考)1939年,晋察冀边区开展大规模冬学运动,有近40万人参加了冬学;即使是最为艰苦的1941年,北岳区仍有民校2 000多个,学员20多万人。聂荣臻评价晋察冀边区是一个模范的政治速成学校。这说明,晋察冀边区的冬学运动( )
A.推动了民主政权的建立
B.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
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营造了崇尚文化的氛围
9(2023·江苏南京三模)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旋律。19世纪70—90年代,社会上的口号多以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为主。20世纪初,流行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等;20世纪30—40年代,充斥报刊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上述口号共同折射出( )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B.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C.劳苦大众的普遍诉求
D.当权政府的政治追求
10.(2023·四川眉山三模)毛泽东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由此可见,此战争( )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建设
11.(2023·河南名校高三阶段测试)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了近一半。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 )
A.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B.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均取得重大战果
D.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精神支撑
12.(2023·河南新乡三模)下表所示为抗战时期四川与其他国统区实收稻谷的对比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实收 (万市石) 中央对四川配额(万市石) 实收配额 比(%) 国统区实收 (万市石) 四川占比 (%)
正额 征购、借 总额
1941 1 378 600 600 1 200 114.8 4 580 30
1942 1 661 900 700 1 600 103.8 6 618 25
1943 1 616 900 700 1 600 101 6 478 24.9
1944 1 949 900 1 100 2 000 97.5 5 660 34.4
1945 1 822 900 1 100 2 000 91.1 4 191 43.5
A.日本侵华加剧国内危机
B.四川成为抗战后期主战地
C.四川农业获得较快发展
D.国民政府加强对后方管理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永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影《国歌》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为武器,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眉山三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马克思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孙中山等中华民国领袖的标准像。但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标准像。这一变化 ( )
A.有利于革命道路认同的塑造
B.反映了个人崇拜现象日益普遍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趋于瓦解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弱化国际社会主义领袖和中华民国领袖标准像的使用,突出使用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标准像,有利于增强八路军和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信心和认同感,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标志是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排除D项。
2.1941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山东东南各县举行了春节体育比赛,赛事丰富多彩,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解放区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超过国统区
B.体育赛事项目的设置受民族战争影响
C.革命根据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军民团结
解析:题干所提及的时间点为1941年,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再根据题干中体育比赛所设置的项目“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可知这些体育项目的设置受到了抗日战争的影响,故选B项。
3.(202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模)下面是反映陕甘宁边区生活面貌的木刻版画。据此可知,这些木刻板画( )
A.鼓励民众提升素养积极抗战
B.倡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宣传军民合作共同保家卫国
D.折射出政府注重生产保障民生
解析:据题图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提高军民文化水平、组织代耕队帮助抗日军属春耕,其目的都是抗日,而木刻版画带有宣传性,即宣传军民合作共同保家卫国,故选C项。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
年份 民兵数(人) 民兵参军数(人) 其他参军数(人) 民兵参军比例 民兵参军占参军人数比例
1941 1 624 102 153 6.3% 40.0%
1942 2 006 226 173 11.3% 56.6%
1943 3 306 208 169 6.3% 55.2%
1944 3 943 313 121 7.9% 72.1%
1945 5 155 623 232 12.1% 72.9%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
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感召
解析:据材料“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和表格数据可知,相对于国民政府征兵引发的民怨,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太行根据地民众当兵参军的人数在显著增加,这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发动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密切相关,故选D项。
5.(2023·陕西宝鸡模拟)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另有人却认为,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不止这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民族独立的问题。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人( )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得出的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
解析:据材料“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不止这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民族独立的问题”可知,近代中国革命存在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这是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考虑的,故选C项。
6.(2023·河北唐山模拟)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此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
C.民族解放战争已经开始 D.中国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可知,此时毛泽东强调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外的抗争,故选C项。
7.(2023·四川统一监测)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根据地的“三八”节以检阅妇女武装为主题;全面抗战中期,以表彰拥军生产中的模范妇女为主题,号召“多纺花多织布”,会前还举办“扭秧歌”等群众性文娱活动。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
B.促进了抗战形势好转
C.保障了工作重心转移
D.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困难,对妇女要求的变化是根据地积极发展生产和凝聚抗战精神的体现,这有利于促进抗战形势的好转,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主要是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而非工作重心转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排除D项。
8.(2023·江西名校高三联考)1939年,晋察冀边区开展大规模冬学运动,有近40万人参加了冬学;即使是最为艰苦的1941年,北岳区仍有民校2 000多个,学员20多万人。聂荣臻评价晋察冀边区是一个模范的政治速成学校。这说明,晋察冀边区的冬学运动( )
A.推动了民主政权的建立
B.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
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营造了崇尚文化的氛围
解析: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冬学运动,使普通民众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提升了政治觉悟,所以聂荣臻称其为“政治速成学校”,故选B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是指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民主政权,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冬学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宣讲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营造崇尚文化的氛围,排除D项。
9(2023·江苏南京三模)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旋律。19世纪70—90年代,社会上的口号多以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为主。20世纪初,流行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等;20世纪30—40年代,充斥报刊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上述口号共同折射出( )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B.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C.劳苦大众的普遍诉求
D.当权政府的政治追求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战”“实业救国”“愿作国民之公仆”“枪口一致对外”,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近代以来人们对民族、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抗争,具有鲜明的家国情怀,故选A项;知识阶级、劳工阶级体现的是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无直接的关联,排除B项;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排除C项;民主和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体现的是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者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他们都不属于当权政府的代表,排除D项。
10.(2023·四川眉山三模)毛泽东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由此可见,此战争( )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建设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战争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结果,促进了民族共同体建设,故选D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抗日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11.(2023·河南名校高三阶段测试)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了近一半。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 )
A.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B.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均取得重大战果
D.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精神支撑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正面战场接连失利,排除C项;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成立,排除D项。
12.(2023·河南新乡三模)下表所示为抗战时期四川与其他国统区实收稻谷的对比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实收 (万市石) 中央对四川配额(万市石) 实收配额 比(%) 国统区实收 (万市石) 四川占比 (%)
正额 征购、借 总额
1941 1 378 600 600 1 200 114.8 4 580 30
1942 1 661 900 700 1 600 103.8 6 618 25
1943 1 616 900 700 1 600 101 6 478 24.9
1944 1 949 900 1 100 2 000 97.5 5 660 34.4
1945 1 822 900 1 100 2 000 91.1 4 191 43.5
A.日本侵华加剧国内危机
B.四川成为抗战后期主战地
C.四川农业获得较快发展
D.国民政府加强对后方管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41年到1945年国民政府对四川配额的粮食数量稳定增长,即便是在国统区实收粮食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也在扩大对四川的配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将大量企业内迁,将西部作为战略的大后方并加强管理,保证了四川粮食配额的增加,故选D项;从粮食的配额数据无法反映国内是否存在危机,排除A项;四川成为抗战后期主战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四川粮食的增长来自国民政府的配给,因此不能反映四川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永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影《国歌》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为武器,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概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