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9 19: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选择题
1.“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  )
A.移民文化成为拉丁美洲文化的主体
B.印第安土著文化基本消失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
D.拉丁美洲文化具有较强的殖民性
2.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  )
A.加强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
5.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是(  )
A.国际环境的变化
B.阶级基础的不同
C.代表人物的不同
D.政治目标的不同
6.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7.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是对欧洲、美洲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8.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  )
A.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
B.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
C.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9.“拿破仑在欧洲建立庞大帝国(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欢迎。欧洲各地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消灭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B.导致欧洲文化重构
C.在欧洲普及了资本主义制度
D.得到欧洲各国民众的支持
10.塔哈·侯赛因说:外国学校从来不会真正地符合埃及人民的心愿,从本质上看,它们绝不会教育埃及去热爱埃及,或保护埃及的民主,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校,对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发展无济于事。这从本质上说明塔哈·侯赛因(  )
A.主张埃及人应该办自己的学校
B.认为发展教育是埃及独立的保障
C.意识到外国教育存在极大弊端
D.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
11.1776年,《常识》发表以后,约翰·亚当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实在惊人,(北美)各州居民的思想感情都彻底发生变化,“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人内心根除”。这表明当时北美(  )
A.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民众已抛弃了精英政治理念
D.共和思想受到民众推崇
12.“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的声势”。该材料反映了(  )
A.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法战争中民众踊跃参加战斗
C.民众开始自觉主动反对外国侵略
D.洋教侵略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选择题
1.“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  )
A.移民文化成为拉丁美洲文化的主体
B.印第安土著文化基本消失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
D.拉丁美洲文化具有较强的殖民性
答案:C
2.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  )
A.加强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答案:B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答案:D
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
答案:D
5.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是(  )
A.国际环境的变化
B.阶级基础的不同
C.代表人物的不同
D.政治目标的不同
答案:B
6.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C
7.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是对欧洲、美洲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答案:C
8.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  )
A.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
B.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
C.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答案:B
9.“拿破仑在欧洲建立庞大帝国(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欢迎。欧洲各地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消灭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B.导致欧洲文化重构
C.在欧洲普及了资本主义制度
D.得到欧洲各国民众的支持
答案:B
10.塔哈·侯赛因说:外国学校从来不会真正地符合埃及人民的心愿,从本质上看,它们绝不会教育埃及去热爱埃及,或保护埃及的民主,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校,对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发展无济于事。这从本质上说明塔哈·侯赛因(  )
A.主张埃及人应该办自己的学校
B.认为发展教育是埃及独立的保障
C.意识到外国教育存在极大弊端
D.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
答案:D
11.1776年,《常识》发表以后,约翰·亚当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实在惊人,(北美)各州居民的思想感情都彻底发生变化,“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人内心根除”。这表明当时北美(  )
A.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民众已抛弃了精英政治理念
D.共和思想受到民众推崇
答案:D
12.“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的声势”。该材料反映了(  )
A.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法战争中民众踊跃参加战斗
C.民众开始自觉主动反对外国侵略
D.洋教侵略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参考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