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9 19: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 如图是“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厚薄均匀,出土于长江中下游,距今约5000年,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该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
A. 仰韶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良渚文化 D. 二里头文化
2. 如表是按朝代进行的知识梳理,其中属于汉朝的是( )
A 河西四郡、推恩令、独尊儒术
B 曲辕犁、政事堂、《千金方》
C 奴尔干都司、迁都北京、致良知
D 十三行、驻藏大臣、《红楼梦》
A. A B. B C. C D. D
3. 科举制采用考试制度,使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的自由,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体现出平民政治的内涵。这说明科举制( )
A. 实现了公平公正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消除了士族特权 D. 提升了儒学地位
4. 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C. 主动地开眼看世界 D. 确立近代国家意识
5. 政治漫画以夸张的笔触再现时事。对如图《列强屠龙》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 )
A.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列强侵略中国时既勾结又斗争
C. 中国边疆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 D. 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主要确立了( )
A. 三权分立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共和制
7. 这一事件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一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D.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8. 有学者认为:“1954年是新中国外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英达成了互派外交代表、设立办事处的协议,建立了半正式的外交关系;调解了法越冲突,加深了中法的相互认知。”下列选项中,能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 与苏联、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进展
C. 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D. 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9. 阅读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简表(截止到2015年),其中④处应填入( )
时间 对外开放内容
1980 ①
1984 ②
1988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1991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001 ③
2013 ④
2015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0. 下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 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君主专制制度 B.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 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11. 他们利用古希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非神学思想,与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经院哲学相对抗;利用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份与中古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作斗争。材料中的“他们”应该是( )
A. 但丁 达芬奇 B. 马丁·路德 加尔文 C. 哥白尼 牛顿 D. 伏尔泰 卢梭
12. 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国是( )
A. 17世纪中期的英国 B. 19世纪初期的美国
C. 18世纪中期的英国 D. 19世纪后期的法国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3. 有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是君王的政治代言人,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
A. “相生相胜” B. “道法自然” C. “隆礼重法” D. “道法者治”
14. 明朝李翊《戒庵老人漫笔》记载: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据此可知明朝时期江南地区( )
①农业领域存在雇佣关系 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③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内阁制度始建于明代,曾一度拥有票拟权,清代继续保留内阁,但自雍正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的大臣常被抽调充任军机大臣,参预政事,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这说明( )
A. 内阁与军机处逐渐合并 B. 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 D. 清朝中央中枢机构转移
16. 论及洋务运动,有学者认为推行者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其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创办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③洋务运动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④洋务运动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阅读如图,与图片信息相符合的表述是( )
A.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方向
C.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场改革让广大农民觉得“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土地主人”。对这场改革解读不恰当的是( )
A.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B.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 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19. 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大学与各类商业、手工业从业者的组织一样,都属于行会性质。所以英语“大学”(university) 起源于拉丁文"university",而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就是"行会”。由此可推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得益于( )
A. 科学革命的兴起 B. 基督教会的瓦解 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专制王权的加强
20. 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是一种新型股份制公司
1694年 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73年 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A. 欧洲商业革命 B. 商品全球性流动 C. 早期殖民扩张 D.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21. 如表是1950-1973年欧美主要国家人均GDP 水平(以199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人均GDP水平(美国=100)
1950年 1973年
法国 55 79
德国 45 72
英国 72 72
美国 100 100
日本 20 69
A. 国家的宏观调控助推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22.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人类发展前进特别注重两个“车轮子”:经济和安全。在战争结束之前,原则问题都解决了,加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机制的保障,所以安全战略的“轮子”可以比较顺利地转动。但冷战还是爆发了,这是因为经济这个“轮子”没有转动起来,经济上美苏“切割”了。该学者意在论述( )
A. 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单方面挑起冷战
B. 联合国在维持战后和平方面至关重要
C. 经济因素是美苏发生冷战的根本原因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冷战必然出现
2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000多个,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组织等区域性组织的职能呈现强化的趋势,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愈益凸显,逐渐深入到国际安全、反恐、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
A. 全球治理在渐进中不断变革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24.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及进呈书序,绝大部分是政变后重新撰写的,内容与进呈原件颇有出入,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改动。这说明( )
A. 新近的学术观点更加可信 B. 《戊戌奏稿》不具有史料价值
C. 历史研究需重视史料考证 D. 历史真相依存于当事人的记述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5分,第26小题13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政治制度而言,宋代改制基本方向在散、在弱。一面是相权衰弱,军、民、财职权三分,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设有三省,门下、尚书两省移在皇宫外面,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同称“两府”。另一面是中央集权,把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地方最高一级称“路”,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以转运使为最重要,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代“明之为州,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北宋元丰年间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及至南宋淳祐年间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政府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使者、传教士等纷至沓来,大批使团商人云集,涌现了香料、胡椒、珍珠、象牙、犀角、人参等各色舶来品,成为宋代明州与海外交往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陈高华《宋元时期的明州(庆元)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的制度因素,简述“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的措施,并指出11世纪为改变“贫弱”宋代所进行的努力。
(2)写出宋元时期除明州外两个主要外贸港口。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明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20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中东、非洲、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中国。当时的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战争中诞生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创造出不同政治体制安排的新型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和平,避免重蹈一战的灾难,战后西方世界已经试图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机制,尽管这一组织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摘编自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材料二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提出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口号。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之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与“联蒋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建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摘编自白玉《新中华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对当时中国“并非一无所获”的理由。指出“新型政治体制”的含义,并分析“新的国际组织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红色中华》“反国民党”口号提出的缘由,概述《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的历史背景。请从民族复兴角度指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1年 阿克莱特开办世界上第一家纺纱厂
1782年 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814年 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36年 英国宪章运动开始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等整理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十九世纪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200)
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 如图“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厚薄均匀,出土于长江中下游,距今约5000年,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该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
A. 仰韶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良渚文化 D. 二里头文化
【答案】C
2. 如表是按朝代进行的知识梳理,其中属于汉朝的是( )
A 河西四郡、推恩令、独尊儒术
B 曲辕犁、政事堂、《千金方》
C 奴尔干都司、迁都北京、致良知
D 十三行、驻藏大臣、《红楼梦》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3. 科举制采用考试制度,使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自由,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体现出平民政治的内涵。这说明科举制( )
A. 实现了公平公正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消除了士族特权 D. 提升了儒学地位
【答案】B
4. 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C. 主动地开眼看世界 D. 确立近代国家意识
【答案】C
5. 政治漫画以夸张的笔触再现时事。对如图《列强屠龙》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 )
A.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列强侵略中国时既勾结又斗争
C. 中国边疆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 D. 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
【答案】A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主要确立了( )
A. 三权分立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共和制
【答案】A
7. 这一事件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一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D.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答案】A
8. 有学者认为:“1954年是新中国外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英达成了互派外交代表、设立办事处的协议,建立了半正式的外交关系;调解了法越冲突,加深了中法的相互认知。”下列选项中,能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 与苏联、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进展
C. 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D. 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答案】D
9. 阅读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简表(截止到2015年),其中④处应填入( )
时间 对外开放内容
1980 ①
1984 ②
1988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1991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001 ③
2013 ④
2015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答案】D
10. 下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 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 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答案】A
11. 他们利用古希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非神学思想,与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经院哲学相对抗;利用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份与中古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作斗争。材料中的“他们”应该是( )
A. 但丁 达芬奇 B. 马丁·路德 加尔文 C. 哥白尼 牛顿 D. 伏尔泰 卢梭
【答案】B
12. 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国是( )
A. 17世纪中期的英国 B. 19世纪初期的美国
C. 18世纪中期的英国 D. 19世纪后期的法国
【答案】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3. 有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是君王的政治代言人,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
A. “相生相胜” B. “道法自然” C. “隆礼重法” D. “道法者治”
【答案】D
14. 明朝李翊《戒庵老人漫笔》记载: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据此可知明朝时期江南地区( )
①农业领域存在雇佣关系 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③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15. 内阁制度始建于明代,曾一度拥有票拟权,清代继续保留内阁,但自雍正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的大臣常被抽调充任军机大臣,参预政事,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这说明( )
A. 内阁与军机处逐渐合并 B. 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 D. 清朝中央中枢机构转移
【答案】D
16. 论及洋务运动,有学者认为推行者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其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表皮,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创办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③洋务运动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④洋务运动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17.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阅读如图,与图片信息相符合的表述是( )
A.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方向
C.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D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场改革让广大农民觉得“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土地主人”。对这场改革解读不恰当的是( )
A.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B.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 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答案】D
19. 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大学与各类商业、手工业从业者的组织一样,都属于行会性质。所以英语“大学”(university) 起源于拉丁文"university",而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就是"行会”。由此可推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得益于( )
A. 科学革命的兴起 B. 基督教会的瓦解 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专制王权的加强
【答案】C
20. 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是一种新型股份制公司
1694年 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73年 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A. 欧洲商业革命 B. 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C. 早期殖民扩张 D.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答案】C
21. 如表是1950-1973年欧美主要国家人均GDP 水平(以199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人均GDP水平(美国=100)
1950年 1973年
法国 55 79
德国 45 72
英国 72 72
美国 100 100
日本 20 69
A. 国家的宏观调控助推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答案】A
22.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人类发展前进特别注重两个“车轮子”:经济和安全。在战争结束之前,原则问题都解决了,加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机制的保障,所以安全战略的“轮子”可以比较顺利地转动。但冷战还是爆发了,这是因为经济这个“轮子”没有转动起来,经济上美苏“切割”了。该学者意在论述( )
A. 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单方面挑起冷战
B. 联合国在维持战后和平方面至关重要
C. 经济因素是美苏发生冷战的根本原因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冷战必然出现
【答案】C
2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000多个,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组织等区域性组织的职能呈现强化的趋势,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愈益凸显,逐渐深入到国际安全、反恐、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
A. 全球治理在渐进中不断变革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答案】A
24.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及进呈书序,绝大部分是政变后重新撰写的,内容与进呈原件颇有出入,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改动。这说明( )
A. 新近的学术观点更加可信 B. 《戊戌奏稿》不具有史料价值
C. 历史研究需重视史料考证 D. 历史真相依存于当事人的记述
【答案】C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5分,第26小题13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政治制度而言,宋代改制基本方向在散、在弱。一面是相权衰弱,军、民、财职权三分,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设有三省,门下、尚书两省移在皇宫外面,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同称“两府”。另一面是中央集权,把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地方最高一级称“路”,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以转运使为最重要,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代“明之为州,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北宋元丰年间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及至南宋淳祐年间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政府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使者、传教士等纷至沓来,大批使团商人云集,涌现了香料、胡椒、珍珠、象牙、犀角、人参等各色舶来品,成为宋代明州与海外交往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陈高华《宋元时期的明州(庆元)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的制度因素,简述“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的措施,并指出11世纪为改变“贫弱”宋代所进行的努力。
(2)写出宋元时期除明州外的两个主要外贸港口。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明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答案】(1)制度因素:宋代实行分权,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因此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措施: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努力:王安石变法。
(2)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特点:对外贸易繁荣。原因:从交通上来说,明州是海道辐辏之地,交通便利;从政策上来说,宋朝时期鼓励海外贸易,还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20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中东、非洲、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中国。当时的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战争中诞生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创造出不同政治体制安排的新型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和平,避免重蹈一战的灾难,战后西方世界已经试图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机制,尽管这一组织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摘编自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材料二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提出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口号。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之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与“联蒋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建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摘编自白玉《新中华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对当时中国“并非一无所获”的理由。指出“新型政治体制”的含义,并分析“新的国际组织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红色中华》“反国民党”口号提出的缘由,概述《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的历史背景。请从民族复兴角度指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理由:一战胜利后,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立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含义:社会主义国家。
原因:一战胜利后,国际联盟成立。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2)缘由: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多次围剿中国红军。
历史背景: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1年 阿克莱特开办世界上第一家纺纱厂
1782年 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814年 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36年 英国宪章运动开始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等整理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十九世纪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200)
【答案】工业革命的影响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出现是生产力、生产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不仅给英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社会开始形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阶级,阶级矛盾日渐尖锐,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权益,掀起了宪章运动;为了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不断对外扩张。为了获得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对华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的洋务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掀起了洋务运动,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工企业。总之,工业革命的爆发,无论是对英国还是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