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小考复习精编专项讲义)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复习系列 :
(数与式知识点梳理大全)
第一章:数的认识
(一) 整数
一、概念:整数
1.整数的意义:整数主要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0,1,2,13、19、25……叫做自然数。
特别要注意的:0也是自然数,很多同学都会忽略这点。
3.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右到左(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所处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例如:35601
3、5、6、0、1这样的每个数都对应了一个数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x除以整数y(y≠0),除得的商是整数(没有余数),那么x就能被y整除。
2.如果数x能被数y(b≠0)整除,同时,x就叫做y的倍数;y就叫做x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必须两个一起说才有存在的意义。
例如:45能被5或9整除,所以45是5或9的倍数,5或9是45的因数。
3.一个数分解出来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这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8的因数有1、2、4、8,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其本身8。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例如:5的倍数有:5、10、15、20、25……其中最小的倍数是5 ,没有最大的倍数。
5.整除的特殊类型:
(1)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属于偶数,都能被2整除。
例如:2、80、14,36类似此类数都能被2整除。
(2)个位上的数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例如:5、35、70、125类似此类数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时,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例如:18、48、126、522类似此类数都能被3整除。
(4)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
例如:116、540、1428类似此类数都能被4整除。
(5)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6整除,且是偶数时,这个数就能被6整除。
例如:156、2808、1302类似此类数都能被6整除。
三、奇数与偶数:
(1)能被2整除的数就叫做偶数。 特别的:0也是偶数。
(2)整数除了偶数外,还有奇数。因此,不能被2整除的数就叫做奇数。
因此: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3)奇数与偶数的运算关系: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二) 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分解后,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
例如:3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
注意:
(1)质数又称素数,在自然数内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
(2)最简分数: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时(只有公因数1),即为最简分数。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例如:4、6、8、9、12、24、100都是合数。
3、特别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0和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分解出来,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注意:每个合数都能写成若干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的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并且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例如:12=2×2×3,2和3就叫做12的质因数。
(三) 公因数和公倍数
一、公因数:如果几个数公有相同的若干个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二、最大公因数:
1、几个公因数当中,最大的那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若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9的因数有1、3、9;12的因数有1、2、3、4、6、12。
其中,1、3是9和12的公因数;3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特别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简称“互质”。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任何自然数和1互质。
2、不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4、当合数不是质数的整数倍时,它们也互为质数。
5、0与任何质数不能存在互质关系。
例如:4和7互质;16和11互质;25和13互质。
6、当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是1时,这两个合数也会互质。
三、公倍数:如果几个数公有相同的倍数,那么这些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四、最小公倍数:
1、几个公倍数中存在最小的一个,且这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4的倍数有4、8、12、16、20、24……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
其中12、24……就是4和3的公倍数;而1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4和5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20
4、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它们的公倍数的个数却是无限的。
(四) 小数
一、小数
1、小数的意义:
(1)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10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 都可用小数来表示。
例如:
(2)反过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等。
例如:
(3)一个小数通常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整个数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例如:
(4)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10。
因此,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是“一(也叫个)”,其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进率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其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读写:
(1)含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小数读法:
先读整数数位,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数位。
小数部分:非零数字前的0都要读,而末尾的0则不读。
整数部分:之前整数读法一样,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例如:23.02030读作:二十三点零二零三
300102.005100读作:三十万零一百零二点零零五一
(2)含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小数写法:
写数要按照从左到右、从高位数写到低位数的方法。
要按照“亿、万、个、十分……”的数级单位来读写。
例如:五百零三万零二十七点零三零零一六写作:5030027.030016
二、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例如:0.152、0.0237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2.185、15.0960 都是带小数。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21.71、 28.03 、 10.083 都是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031 …… ;3.1415926 ……
注意:无限小数与有限小数无法简单的以定义来确定大小,必须结合具体小数的大小。
5、无限小数又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
(1)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个,这样的小数就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Π, 2.1231591268728 ……
(2)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3.205205205……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部分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3.205205205 …… 里面的“205”就是循环节。
(a)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6.11111 ……;
(b)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如:7.031525252 ……;
(3)为了简便,写循环小数时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即可。
特别的: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那么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即可。
(五)分数
一、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也叫分号;
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
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分数单位多少份。
2、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例如: 的分数单位就是 ,表示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例如: 这些就是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例如:,,这些就是假分数。
(3)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例如: 这些就是带分数。
4、分数的读法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例如: ,读作:十五分之八
5、分数的写法
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例如:六分之五,写作:
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简成同它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缩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换句话说,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例如:
这就是分数的约分。分数的约分,要先找出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从而进行约分。
2、通分:把各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且分母都变得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就叫做通分。
例如:
就是通成同分母分数的通分。分数的通分,主要先算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每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该“最小公倍数”。同时,分子也跟着扩大与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从而进行通分。
三、倒数
1、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后,就变成了原分数的倒数;并且,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积为1。
2、整数的倒数是分数;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不是单独存在的,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要说明谁和谁互为倒数。
4、0没有倒数。
(六)百分数和正负数
一、百分数
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号:百分数通常用数后面加“%”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专有符号。
例如:30%、25.6%、89.3% 这些都是百分数。
3、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相互换算:
(1)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数的后面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2.36=23.6%;0.037=3.7%
(2)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例如:25.6%=0.256;86%=0.86
(3)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商有余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
(4)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改写成小数;再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
4、出勤率和缺勤率
出勤率与缺勤率:是指出(缺)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计算方法为:
二、数的意义
1、整数
像…-5、-2、-1、0、1、4、6…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个数是无限个;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2、正整数和负整数
像5、8、10、16 …这样的数叫做正整数;
像…-7、-6、-3 … 这样的数叫做负整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没有最大的正整数;
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3、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
但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
三、正数和负数
1、正数
像+8、120、、1.28 …这些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读作“正”…,“+”后面加什么数(几)就读“正几”。
例如:+59 读作:正五十九
在数的前面加“+”,但是正数的“+”号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
像-12、-20、-π、、-3.266 …这些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读作负…,“-”后面加几就读“负几”。
例如:-28读作:负二十八
在数的前面加“-”,“-”不可以省略。
例如:负三分之一,写作:
3、特别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也都只读一个零。
例如:3050102300读作:三十亿五千零一十万二千三百
2、整数的写法:
一级一级地从高位到低位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例如:五亿零三十二万零七百零二,写作:500320702
整数部分:亿级、万级、个级
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直接读出每一个数字。
例如: 52302.308读作:五万二千三百零二点三零八
2、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例如:一千零九十三点零零八二,写作:1093.0082
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分数的读法: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同时,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例如: ,读作:一百一十二分之五十九
2、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例如:三千二百三十七分之六百八十五,写作:
四、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百分数的读法:
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数位要按照整数和小数的读法规则来读。
例如:25.89%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点八九
2、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如果是分数要先化为小数,然后再向右移动小数点两位,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
例如:百分之三百一十六点一三七写作: 316.137%
五、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方便读写,有时会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改写的方法技巧:
多位数改写为“万”、“亿”…
(1)直接改写:改写为“万”,小数点向左移4位,后面加万;改写为“亿”,小数点左移8位,后面加亿。
(2)近似改写:先四舍五入省略掉“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再在后面加“万”或“亿”。
1、准确数:
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1637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163730万;
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6.373亿。
2、近似数: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27083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27亿。
3、四舍五入法:
(1)要省略的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的数,就把尾数去掉;
(2)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23359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234万。
(二)数的比较大小与互化
一、数的比较大小
1、整数比较大小:
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最高位上的数大的,该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直到能比较出哪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要比较的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小数部分。从十分位看起,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直到能比较出哪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而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然后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的小数,整数部分先不看,只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为转换后的分数的分母。同时,把原来整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为分子,然后简称是否为最简分数,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
例如:
2、分数化成小数:
分子直接除以分母,结果就是小数了,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商有余数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都是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
3、一个最简分数判断是否为有限小数的方法技巧:
最简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后,如果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有限小数)
因为20=2×2×5
(无限小数)
因为12=2×2×3
4、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将带分数前面的系数乘以分母,然后加上原来的分子,即成为新的分子,分母不变。此时就变成了一个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
例如:
5、假分数化为带分数
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是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的逆运算,只需要将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商为系数,余数为带分数的分子即可。
例如:(因为 19÷7=2……5)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 短除法
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通常采用短除法。那什么是短除法呢?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它,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这种方法就是短除法。
例如:
所以,36分解质因数是:36=2×2×3×3
二、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先找出这几个数的公因数,然后用这些公因数逐个去除这几个数,一直除到各个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时停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求出积,这个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
所以,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三、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用全部数的公因数去除这几个数;或者其中某几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各数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求出积,这个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12、15和20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12、15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2×2×3×5×1×1×1=60
四、互质关系的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简称“互质”;互质数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例如:1和9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例如:4和5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3)不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例如:3和11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4)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也互质。
例如:9和13互质;27和7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5)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也互质。
例如:12和25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
(四)通分和约分
一、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二、 分数的约分
1、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持续去除分子、分母;一般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也就是约到不能约分为止。此时,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
注意: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简称“互质”;互质数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
2、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原来分数小的分数,就叫做约分。
3、约分的方法:
(1)逐步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一直除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
(2)一次约分法。先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这个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得出最简分母。
4、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完全约分后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三、分数的通分
1、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的值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每个分数的分母都需要变成该“最小公倍数”;同时,分子也跟着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从而达到通分的目的。
3、通分的依据: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4、通分的要点是确定几个异分母分数的“最简公分母”。其方法如下:
(1)采用短除法,求出这些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该“最小公倍数”即是这些异分母分数的最简公分母;
(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为以该“最简公分母”为分母的分数。
(五)小数与分数的性质
一、商不变的规律:
1、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如:18÷6=3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3倍后是:6÷2=3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后是:36÷12=3
2、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一个数(零除外),商保持不变。
例如:75÷15=5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5后是:(75÷5)÷(15÷5)=15÷3=5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3后是:(75×3)÷(15×3)=225÷45=5
二、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例如:3.2600末尾去掉0后是:3.26
15.81末尾添加0后是:15.810
小数的大小都会保持不变。
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以此类推,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的扩大。
例如:13.52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后是:135.2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00倍……以此类推,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的扩大。
例如:175.3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缩小100倍后是:1.753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动位数时,不够数位的,要用“0”来补足位。
例如:6.51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扩大1000倍后是:6510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体现。
例如: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式子表达关系:。
(2)0不能作为除数,因此,分数的分母不可以为零。
(3)被除数就相当于分子,除数就相当于分母。
(六)四则运算
一、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1、加法:把两个(或者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加法是将加数与加数合并起来的运算,求出的得数是几个数合并的结果。
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就向高位进一。
例如:183+108=291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去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向高位借一。
例如:83-57=26
在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得数,也即是另一个加数叫做差。几个数连续相减的减法也是以此类推。
例如:223-20-65=138
3、乘法: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这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可以理解为:是求这个数的几倍的结果。
例如:12+12+12=12×3=36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方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得数,也即是另一个因数就叫商。
例如:63÷9=7
5、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为同一级运算,也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为同一级运算,也叫做第二级运算。
二、运算的顺序: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且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需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法先算),然后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法后算)。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但是,括号里与括号外也同样要遵循四则运算顺序。
3、四则运算的顺序的简单记忆法:
(1)运算等级
第一级:加减法
第二级:乘除法
(2)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左到右,依次算;
有括号,优选算。
(七)小数的运算
一、小数的加法
1、小数加法的意义
小数加法,即是将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其运算结果可以是小数,或者整数。
2、小数加法的法则
小数加法的法则与整数加法的法则基本一致,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但是,小数中有小数点,要优先考虑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同的位数就能对齐。
小数加法步骤:
(1)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2)按照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一旦满十进一;
(3)计算结果(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二、小数的减法
1、小数减法的意义
小数减法,即是已知两个小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小数,求另一个小数的运算,是小数加法的逆运算。
2、小数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先对齐,相同位数也要对齐。
小数减法步骤:
(1)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2)按照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数减起;遇到数不够减时,要从其左边的数位借一当十;
(3)计算的结果(得数)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三、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一样,即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形式;也即是将几个相同加数简写成乘法的运算。
2、小数乘法法则:
(1)把相乘的各个小数都看做整数,按照整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先求出整数乘法的积;
(2)再看各个相乘的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便从积的右边算起,数出几位数,点上小数点。
(3)如果乘法的得数,即积为小数,其末尾出现0时,可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四、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即是已知两个小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小数,求另一个因数(小数)的运算,是乘法的逆运算。
2、小数除法的法则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法则基本一致:
(1)当除数是整数时,可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直接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即可。如果商有余数,就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式即可。
(2)当除数是小数时,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它变成整数。此时,梳理清楚除法扩大了几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随着除数扩大几倍。
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的,要进行添0补足,再按照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五、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
1、在一个小数四则运算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且只含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需先算第二级运算(小数乘、除法先算);然后算第一级运算(小数加、减法)。
2、在有括号的小数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加减;后算括号外的乘除、加减法。
(八)分数的运算
一、分数的加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
分数加法,即是将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其运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要进行约分,得数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整数。
2、小数加法的法则
(1)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进行相加即可。得数作分子,分母不变。得数可以约分时,要进行约分。
(2)异分母分数相加,首先要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进行分子相加计算,分母不变。同样,得数可以约分时,要进行约分。
(3)带分数相加,可以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再按照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分数的减法
1、分数减法的意义
分数减法,即是已知两个分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分数加法的逆运算。
2、分数减法的法则:
(1)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进行相减即可。得数作分子,分母不变。得数可以约分时,要进行约分。但当分子相减为0时,整个分数的值为0,也就是运算结果为0。
(2)异分母分数相减,首先要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进行分子相减计算,分母不变。同样,得数可以约分时,要进行约分。同样,分子相减为0时,整个分数的值为0。
(3)带分数相减,可以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再按照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相减采取“整数部分减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减分数部分”的方法时。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就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里拿出1或者更多的其他数字,化成假分数,与原来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在一起,从而凑成分数(被减数)够相减。
三、分数的乘法
1、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主要是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分母即可。得数能约分的要进行约分。
注意:0乘以分数,结果还是得0。
四、分数的除法
1、分数除法,最重要的是将除号变成乘号,除号后的数变成倒数,然后按照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倒数: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进行调换位置。
注意:
(1)0没有倒数;
(2)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3)不等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4)带分数的倒数也是真分数。
五、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
1、在分数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且只含同一级运算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的,需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分数乘除法先计算);然后算第一级运算(分数加减法)。
2、如果分数算式含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法、依次是加减法;后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是加减法。
(九)简便运算
一、简便运算的简述:
简便运算,是一种十分特殊却又好用的计算方法。如果能够掌握该计算方法,将使题目的运算变得既快速又准确。在小学阶段对计算题目将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想方设法将计算结果凑得整十、整百、整千等。运用一些简便运算定律,可以十分巧妙的将一些看似复杂的数,很快的得出一个工整易算的得数。
简便运算的三种常见又十分主要的运算定律,分别是: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是三种既基本又巧妙的运算方法与技巧。学习简便运算定律的目的,就是看题目怎么简便就怎么算!做到熟能生巧,基本的运算定律公式定要熟练过关。
二、交换律:
交换律,就是交换数字的位置。在计算的式子中,结合数字与数字之间的特点,找到合适的位置放在一起加减或乘除,使计算简便,结果易得。
注意:交换数字的位置时,要学会带着符号“搬家”,也就是当一个数字要调换位置的时候,记得要将它前面的符号(比如+、-或者×、÷)也一起搬运走,切记是数字前面的符号。例如: “-12.6”、 “÷5”就是符号和数字要一起搬动位置。
三、结合律:
结合律,经常与交换律一起运用。经过交换位置后,或者采取直接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方法与技巧,使数字与数字计算简便,结果易得、工整。使看似复杂的计算题目变得快速与准确。
注意:添括号时:
(1)“-( )”, “-号”后面带个括号,此时括号里面的数要变符号,“+”的变“-”,“-”的变“+”。但是,数字的位置却不改变。
(2)“÷( )”,“÷号”后面带个括号,此时括号里面要改变符号,原来“÷”的变“×”、“×”的变“÷”。同样,数字的位置不改变。
四、分配律:
要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运用及其变形变形,以及拆数法、补数法、分解法等方法的使用。对题目进行详细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让计算题目更为容易计算,运算过程更加简便。
要过关的一些运算定律公式:
(1) a+b+c=a+c+b
(2) a+b-c=a-c+b
(3) a-b-c=a-(c+b)
(4) a÷b÷c=a÷c÷b
(5) a×b÷c=a÷c×b
(6) a÷b×c=a×c÷b
(7) a÷b÷c=a÷(b×c)
(8) a÷b×c=a÷(b÷c)
(9) a×(b+c)=a×b+a×c
(10)a×(b-c)=a×b-a×c
(11)a×b+a×c=a×(b+c)
(12)a×b-a×c=a×(b-c)
第三章:式与方程
(一)等式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任意数或者式子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而且,字母也可以表示符合特定条件的某一个数;或者表示具有某些变化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具有表示数或者关系式的功能。
2.用字母表示数有助于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合消化,能使数与数间的关系变得简明、扼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省略不写;或者用“ ”(点)来表示。
例如:a×c=a c;
b×c=bc;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除了省略乘号外,数字也要放到字母的前面。
(3)“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都省略不写。
例如:1×c=c
4.当出现除式时,除式变成分数形式,通常用分数表示。
5.字母间的运算结果含加、减算式子时,单位前要加“( )”。
6.分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二、字母式子的求解
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那么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就变成了字母与字母之间的运算。此时,可以通过四则运算法则求解出某个字母所表示的数。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求解含x的方程,也即是含字母式子的求解。
例如:x的2倍与6的和等于18,求解出x?
解:用式子表示是2x+6=18,求出x=6。
三、等式的意义
1.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或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保持不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3:等式具有传递性.若a=b,b=c,c=d,…x=y,那么a=b=c=d=…x=y
3.等式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根本,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就是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解的。等式的基本性质扩展运用后即是解方程中常用的移项、去分母等方法。
(二)方程
一、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两个条件:(1)方程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方程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方程是表示两个数学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在两者之间含有“=”等号。
例如:两个数、函数间相等的关系。
3、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不需要按逆向思维去思考,直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可。
二、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是一种特殊的计算过程,也是在求解某个得数。
例如:x=6,是方程2x=12的解。
(三)解方程
一、方程
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式子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才能称为方程。
二、解方程
是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求方程的解的具体方法。
其步骤是:
(1)写“解”字;
(2)方程最终化为ax=b(a0)的形式;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四章 比和比例
(一)比的意义和性质
一、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2、读法:几比几,
例如,11:10读作:11比10。
3、写法:“比”字可用比号“:”代替。
例如,18比23 记作18:23。
4、比各部分的名称:
(1)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2)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例如,38:13,38是比的前项;13是比的后项。
5、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三者之间的关系:
(1)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
(2)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
(3)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
(4)比值,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2、三者的区别:比是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分数是数分类中的一种数;除法是运算法则中的一种运算。
三、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求两个数的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数是一个数值,该数值就是比值。这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1)化简整数比:就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28:49=4:7
(2)化简小数比:首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即扩大相同的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再按照化简整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例如:0.36:1.2
=36:120
=3:10
(3)化简分数比:就是减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进行化简。也可以按照分数除法的形式去计算,从而化简分数比,但结果需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
(三)比例
一、比例的意义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比例中首尾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内项。
例如:16:20=12:15
16和15是比例外项,20和12是比例内项。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一组比例中,两个比例外项的积等于两个比例内项的乘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8:12=6:9中可得:8×9=12×6
三、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然后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相当于解简易方程,这种解法就叫做解比例。
例题1:3:6=x:8,根据“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的法则可得:
6x=3×8,
6x=24
x=4
例题2:,根据比例“交叉相乘”的法则可得:
12x=5×6,
12x=30
x=2.5
四、比例的应用
在比例的实际问题中,需要结合问题中给出的不变量,找出两种有关联的量;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列出相应合适的方程并进行求解。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比例尺
比例尺是测量距离或者测量制作零件部件数据的一种实用工具。比例尺分为缩小比例尺、扩大比例尺两种。
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计算比例尺时单位要统一,然后代入数据即可解决问题。
二、正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随着变化,且这两种量中的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这种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通常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则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一定)。
三、反比例的意义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的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这种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通常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四、如何辨别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
1、成正比例的量:
(1)x与y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跟着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k不变(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1)x与y 变化的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
(2)相对应的两个数xy的乘积k不变(一定)。
3、判断方法:
主要是观察两种相关量中的两个数:
(1)如果两个数是商一定,就成正比例;
(2)如果两个数是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例如:xy=4就是反比例; y÷x=5就是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