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10: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茶馆
日 录
知 人 论 世
角 色 演 绎
初 读 文 本
研 读 文 本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一 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 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 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 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
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 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 《龙须沟》
“人民艺术家”
四 世 同 堂 老舍
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
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
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
取名“庆春”。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
的意思。
老舍墓碑上刻写着他的一句话:“文
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胡风:“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 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 够孤独的人”。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
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 有沈从文与老舍。”
人物评价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
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 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 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而王蒙更 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
以后最好的作品。”
它就是《茶馆》。
《茶馆》文学价值
1.话剧:是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2.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3.剧本:
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它直接规定 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 依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舞台说明(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 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 术处理的要求等)
话 剧 常 识
4.幕与场:
幕,是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 化、转换而划分。幕又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划分为场和景。
5.戏剧冲突:
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 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时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6.潜台词:
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 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话 剧 常 识
195 6 年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
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 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 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 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 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 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 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 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
馆》。
本文时代背景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
时代,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讲 述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 大茶馆,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 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 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折射 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
走近《茶馆》
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
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
色人物。
文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
“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走近“茶馆”
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
时代,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通 过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 大茶馆,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 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 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折射 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 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
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
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
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
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茶馆张贴“莫谈国事”
第二幕 民国时期
第三幕 抗战胜利
茶馆
三幕剧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 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 我 知 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 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
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研读文本任务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挑一个代表人物来分析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 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 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
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研读文本任务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挑一个代表人物来分析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 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
“乡下是怎么了 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 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 洋人的走狗。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 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 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
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
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研读文本任务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挑一个代表人物来分析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 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 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 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
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
也不让鸟儿饿着, 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 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研读文本任务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挑一个代表人物来分析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 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 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 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
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
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
研读文本任务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挑一个代表人物来分析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厚颜无耻;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奸诈狠毒;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
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其他次要形象
1、第一幕里具体有哪些冲突
(1)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 “三座大山”走狗VS满 清 遗
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
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培
(2)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
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 封建主义走狗VS 下层劳动人民
研读文本任务三:戏剧冲突探究
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
民族资产阶级VS 下层劳动人民
社会渣滓VS下层劳动人民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
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 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 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 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 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 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
研读文本任务三:戏剧冲突探究
2、这些冲突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
①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
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 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
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
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
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
研读文本任务四:中心主旨探究
1、“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
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②他们目光短浅,奉行“好死不如赖
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
“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
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
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
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
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
研读文本任务四:中心主旨探究
1、“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
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小茶馆影射大社会。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的
失败、清廷对进步人士和百姓的镇压、国家经济凋
敝,鸦片侵入、洋货倾销、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
兴起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
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
朽,不可救药。
研读文本任务三:戏剧冲突探究
中心主旨探究:
松二爷:(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
宋恩子:这是怎么啦 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 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吴祥子: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
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
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 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统治者小看“忽微”, 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 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本文的论述范围进一步扩大延 伸,不仅就伶人谈伶人,由此及彼,加强文章的针对性, 引发后人思考;同时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 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夫祸患常积 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
哉 ”文章以 问句作结,有 何作用
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
①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 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 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②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巩固封建 统治。
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 忧劳或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对当时的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 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
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文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
天应该如何评价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