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这两首词描写的有关内容,体会豪放词的特点,掌握有关所涉及的词意句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宋词的能力,学会如何朗读宋词;
3、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这两首词所怀古抒情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这两首词描写的有关内容,体会豪放词的特点,掌握有关所涉及的词意句意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宋词的能力,学会如何朗读宋词。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这两首宋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了词意的基础上懂得所写之景是什么和所抒之情是什么?这两个大问题。同时放手让他们质疑问难,继而在此基础上学懂豪放词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讲解“宋词”的有关风格:
豪放词: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词: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二、《赤壁怀古》的字词疏通。(略)
三、分析此词
(一)、品读上阕,感受雄奇壮阔的赤壁景象。
1、思考:上阕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明确:首先总体描绘了长江之水滚滚东流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引发了怀古思绪,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具体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写崖石参差交错直插云霄,突出战场的景观特点;“惊涛拍岸”写波涛凶猛暴烈,翻江倒海;“卷起千堆雪”狂澜奔腾起伏,浪花似雪。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古战场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阕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2、思考:上阕中结构上起作用的句子是哪些?并作简要的分析。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承怀古幽思。
“江山如画”是对其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壮丽美好的江山必然孕育出风流人物,因而置身于如画江山中,不能不想到一时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二)、品读下阕,体会情感的表达
思考:这里词人为我们勾勒周郎怎样的形象?
明确::由“一时多少豪杰”聚焦到赤壁大战大破曹军的东吴主帅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侧面烘托赤壁之战时周瑜青春年少,英气勃发,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烟灭”,写周瑜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谈笑风生,指挥若定,结果使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鲜明地衬托出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
(三)、体会本词所抒发的感情。
思考:词人由眼前赤壁壮丽的景色,怀想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壁之战大破曹军的周瑜,自然而然想到了自身:“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由此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整首词的脉络:江山如画(写景)——公瑾当年(咏史)——人间如梦(抒怀),想想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怀古类诗词虽是怀古,其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借古人写今人,抒发诗人的个人之情。这首词尽管着力于周郎形象的勾画,实际上指向的还是现实世界中词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只不过他的感情比较复杂深厚,含蓄地借古抒怀,所以在阅读和欣赏时就必须知人论世,不但要对词人所写的历史人物有所了解,而且要考察词人的身世遭遇和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去体会词中所蕴含作者的复杂情感。
作者有哪些复杂的情感呢/
教师明确:
1、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多情应笑我”的“笑”是作者从“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神游”中猛醒后无奈的自我解嘲式的苦笑,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在两鬓斑白、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人间如梦”道出了词人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报国无门的焦虑感。命运多舛、远谪他乡,使词人的身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祭奠自己的英雄梦。
2、表达了作者超越无奈现实的彻悟,走出心灵困境的旷达。
苏轼游赤壁而思周瑜,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志难酬之痛折磨着苏轼的心。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面对无奈的现实,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要在历史与人生的沉思中使自己从心灵困境中突围而出。(联系《赤壁赋》)即:寄情于山光水色,在失意中追求快意的人生享受,在自然美景中释放人间的名缰利锁。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五、《京口北固亭怀古》疏通字词文句。
六、分析此词
(一)、上阕词人登上北固亭,由眼前之景怀念孙权和刘裕,词句中传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1、作者用了哪些情感倾向比较明显的词句来写孙权、刘裕,请同学们来说说。
教师明确:词人用“英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赞孙权,因为孙权从小胸怀大志,幼承父业,坚决果断,曾以少胜多,数次打败北方来犯的曹操,终成吴侯,三分天下有其一。词人对其仰慕之情显而易见。辛弃疾对孙权的情有独钟在他的另一首怀古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中一句借曹公“生子当如孙仲谋”语赞孙权。对刘裕作者用比喻夸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刘裕当年率军北伐如虎般横扫千军的英雄形象。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请同学说说词人怀念孙权和刘裕,从中传达出什么情感?
显示作者的经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与《九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其履遭贬谪。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在其64岁上,当时
韩侂胄把持朝廷权利,为捞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资本”而欲北伐。64岁高龄赋闲已久的词人于前一年被启用为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这使一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词人倍感振奋,觉得实现自己北伐抗金统一中原的理想又有了新的希望。到任后他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韩侂胄之流政治腐败,奢靡淫乐,根本不作充分准备而急于北伐,甚至排斥诬陷包括词人在内的一大批真正主张伐金的爱国志士。面对韩侂胄之流轻敌冒进的想法和做法,词人又深感忧虑。
明确:本文是一篇因用典言志而使文义更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深沉的怀古文,要理解此文,就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词人屡不得志,然而“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充满了词人世无英雄之概叹。
那一声深沉叹息,留给我们的是古人已乘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鹤去,一去不复返的怅惘,词人对此也既有赞叹英雄之情,又有感慨世无英雄之情;既有像孙刘那样挥戈北伐统一祖国的救国之情,又有对自己难逢明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更有对南宋朝廷昏庸无能,妥协求和的谴责之情。
(二)、品读下阕,感受词人的忧虑告诫之心。
1、品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思考:古人往往以史为鉴,那么这个典故寄寓了词人对当世之人的什么告诫呢?
明确:这个典故寄寓了词人对韩之流统治者的告诫和提醒:历史典故意境给我们以教训,北伐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认真准备。
2、品读“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思考:当时的统治者如此草率对待北伐,那么百姓对北伐又持何种态度呢?
词人把四十三年前金人入侵扬州路烽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天、生灵涂炭的场景和现在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的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热闹喜庆太平景象放在一处写,两幅画面形象鲜明,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作者对百姓麻木地安于异族统治的哀痛。
总结:国已不国,统治者是如此草率地对待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伐,老百姓又全无斗志,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先机,尤其是人心方面,人心涣散无斗志,北伐焉能不败?这和上阕中的英雄明君北伐形成鲜明对照,可叹英雄生不逢时,万事成蹉跎,好梦终难圆,也因此作者发出千古一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请揣摩“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对之的情感抒发?
明确:
(1)、以廉颇自比,发出英雄失意、壮志难酬的感慨。
(2)、以廉颇自喻,表达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3)、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廉颇老矣“这千古一问里面渗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英雄词人一生的辛酸和血泪,既为个人无法圆上的英雄梦,也为国家民族无法统一的悲惨史,想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廉颇不也是这样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吗?
七、朗读并指导背诵此词。
八、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赤壁怀古
——苏轼
江山如画——公瑾当年——人生如梦
(写景) (咏史) (抒怀)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孙权、刘裕——仰慕赞叹
刘义隆——忧虑告诫
佛狸祠——哀痛忧虑 ————————爱国忧国、报国无门
廉颇——期望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