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声音的变化》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 5 月
教学人员
授课教师 姓名 单位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知道振动幅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发生改变。 2.科学探究: 能针对声音的变化,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和假设,并能制作简易装置,研究影响声音变化的因素。 3.科学态度: 能列举一些保护听力的方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人类的一些活动会产生噪声,了解怎么控制和利用声音。 教学重点: 声音的强弱变化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实验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还记得前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吗? 2.那你们还知道声音有哪些不同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感受它们的不同。 3.你们发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小结:同学们听的真仔细,在生活中我们把声音大与声音小称之为声音强弱。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
(二)科学实践活动 1.拍手的声音强弱变化。 (1)你们能用手制造声音吗?学生自主实验:不同力度拍手。 (2)在拍手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吗? 用力拍,发出的声音大。轻轻地拍,发出的声音小。 小结:我们在描述声音对的时候,可以把音量大的声音描述为声音强,把音量小的声音描述为声音弱。 (3)提出本课研究主题: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 1.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强弱变化。 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悬空的一端。 (1)提问: 钢尺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会不一样? (2)再次播放视频,提示学生关注钢尺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有何关联。 不同力量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情况不同。钢尺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3)自己尝试。 (4)进一步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是钢尺振动的不同而产生的吗? (5)借助手机录音功能,感受钢尺振动时产生的声音振幅。 小结:钢尺震动的范围,其实就是钢尺在振动时展开的宽度,也就是振动幅度。在手机中录音屏幕中看到的长短不一的竖线,就是振幅。 明确问题: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到底和什么有关? 记录研究结果: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2. 用橡皮筋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振动与发声强弱的关系。 把橡皮筋固定到支架上,用不同的力度弹拨橡皮筋。播放视频。 (1)提问: 橡皮筋振动的幅度一样吗?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橡皮筋振动的幅度与发声强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自己试一试 (3)你得到和刚刚一样的实验结果了吗? (4)记录研究结果。 3. 用声带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把手放在喉部,用不同的音量说话,感受声带的振动。 提问: 大声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是怎样的? 小声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声带的振动幅度与发声强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自己试一试。 总结 你发现物体振动幅度与发声强弱之间的关系了吗? 结论:物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 4.声音是一种能量。 利用声音的强弱制造的有趣的现象——跳舞的盐粒。(视频介绍) 盐粒为什么会跳动?和什么有关系? 声音的大小不同,盐粒的跳动幅度是否一样? 声音的利用。 在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情况。
动手制作一个声振小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