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10 13: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3节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经历用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算长度;
2.经历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脉搏跳动次数 所需时间
10次
80次
1min
脉搏跳动一次时间较短,很难准确测量
解决方法
测量脉搏多次跳动时间
累积法
思考:如何计算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新知学习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一张纸是两面/两页,应用总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d
想一想: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1)累积法
封面和内页纸质材料不同,厚度也不同,应去除封面。
累积法:适用于微小量的测量
间接测量
1.测出书本内页的厚度D;
2.算出纸的张数n;
3.一张纸的厚度d=D/n。
思维历程:一张纸太薄 变厚 多张纸
转化
累积
该书总页数为160页
分析:细金属丝的直径和一张纸的厚度一样是一个比较小的量,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那我们将怎样去“累积”呢?
例:用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厚度d
累积法:适用于微小量的测量
步骤:
将细金属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 尺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L;
数出线圈的圈数n;
用这个总长度L除以圈数n,就得到细金属丝的直径。即d=L/n
线圈圈数:22圈。
活动2:测量曲线的长度
思考:
如何测量A点到B点的距离?
思考:
如何测量AB这段曲线的长度?
(1)用一根细棉线,一端和曲线的一端重合,沿着曲线把细线紧贴在曲线上,至曲线另一端,并在做上记号。
(2)把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即为所要测量的曲线的长度。
以直代曲法
(1)圆规张开一定角度,测出两脚间的距离d。
(2)从曲线一端开始,依次用圆规的两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段数n。
(3)曲线的大致长度等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乘以分割的段数即L=dn。
分割法
(1)测出硬币的圆周长C。
(2)用硬币紧贴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n。
(3)算出曲线长度为L=Cn。
滚轮法
活动3: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直接测量是否可以?误差如何减少?
分析:硬币直径无法直接测量的原因是无法“下尺”(摆放刻度尺的位置)。
那我们怎样摆放刻度尺的位置呢?
组合法
测圆柱体的直径
测圆锥的高
零刻度线位置需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思考:怎么测一个物体的体积?
形状规则的物体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

1.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水、烧杯
2.认识量筒(量杯):如下右图。
量杯
(1)测量范围
(2)分度值
(3)量筒和量杯不同点
(4)使用
量筒
1)形状:量筒上下粗细均匀,量杯上粗下细。
2)刻度线:量筒分布均匀,量杯分布不均匀。
② 观
③ 放
④ 看
⑤ 读
(量程、分度值、单位)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不用估读)
⑥ 记
(准确值+单位)
① 选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量筒或者量杯)
俯视—测量值偏大
仰视—测量值偏小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物体应在水中能下沉且不吸水、不溶于水的物体
3.石块的体积为:V石=V2-V1
条件?
1.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
2.用细线系好石块,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体积为V2
实验: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
V1和V2的测量顺序能否颠倒?有什么影响?
则测得石块的体积比真实值大
思考
若该物体无法沉入水底,又该如何测量?
V木=V3-V2
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且不沉底的固体(如木块)的体积呢?
针压法:可用细针将不沉底的固体压入水中
悬坠法
思考
1、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放进量筒的物体(譬如一串钥匙)的体积呢?
2、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或有吸水性的物体(譬如冰糖、海绵)的体积呢?
1.换用量杯
2.溢水法
1.可将水换用油或细沙
2.保鲜膜包住固体后放入水中
思考
长度的估测
课桌的高度
课本的长度
国旗的高度
如果没有刻度尺,如何粗略知道下列长度?
身上的“尺”和“表”
A.你身上的“尺”
B.你身上的“表”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脉搏 1 分钟跳动 60-120 次,能用它来估测时间。在生活中有时需要估测一些长度和时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我们身上的“尺”和“表”了!
20cm
160cm
50cm
1. 目测法:把被测物体的长度和已知长度(1 m、1 dm、1 cm等)进行比较,用眼睛估计两者的倍数,就能得到目测值,此方法快捷方便,但误差较大。
2. 手测法:“拃”:张开手,大拇指指尖和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指”:一个食指的宽度。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根据自己一拃或一指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
3. 步测法:“步”:指人们步行时两足尖之间的距离。根据自己正常行走时一步的长度,从而估测出距离。
长度的估测
1.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
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A
课堂巩固
2.一本200页的书,厚度为8mm,每张纸厚度是_______mm,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cm。
0.04
0.18
3.要准确地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条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一条没有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细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B.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A
C.用平直的刻度尺直接测量
D.用弹性很小的软棉线跟曲线完全重合,拉直后测出软棉线的长度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