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专题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专题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0 08:0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汕头高三三模]“从经济上说,到1952年后期,70%~80%的重工业和40%的轻工业为国家所有,国营贸易机构和合作社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以上。从组织上说,1953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650万。”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C.社会主义改造条件已经成熟D.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
2.[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  )
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3.[2023·重庆巴南高三模拟]在新中国国防工业发展历程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里曾经是新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所在地。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该工程的建设(  )
A.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而建B.推动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C.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表现D.是基于复杂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4.[2023·江西赣州高三二模]1960年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历时近十年,结束了河南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的开凿反映了我国当时(  )
A.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已取得成效B.“左”倾指导思想得以纠正
C.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建设热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大
5.[2023·辽宁沈阳高三三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同外宾的谈话中多次提到,对美国,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动,公开主张与他们和平共处,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欢迎他们来中国;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斗争。这体现了新中国(  )
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6.[2023·江苏盐城高三三模]1950年1月,新中国接连电告联合国,称已任命出席联合国相关组织和会议的人员,并要求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但到1950年底,新中国决定:“在联合国没有坚决改变它现在所采取的错误的方针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不再考虑委派任何新代表出席联合国各组织的问题。”与上述转变相关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开始B.“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施行
C.朝鲜战争的升级D.联合国事务完全被美国操纵
7.[2023·江苏苏州高三二模]下图是一份苏南区太仓县人民政府签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该证书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B.新中国巩固政权的努力
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实现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8.[2023·河北衡水高三二模]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团体定购,以作为单位学习和奖励馈赠之用;各地新华书店也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不久,干部和群众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及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展开热烈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B.政府重塑社会意识形态的成就
C.人们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关注D.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9.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说明中国人民(  )
A.已经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已经消灭了封建剥削阶级
10.1950年,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
C.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2.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
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
13.[2023·辽宁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这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一场大规模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教学:把绳子套在脖子上——“le”,就是它——“le”;吃饭的——“chi”……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2年《新闻简报》报道:“速成识字法”使文盲在150小时里,会认1500到2000个字。“速成识字法”的推广使很多战士、工人在短时期内脱盲。当时有挟着课本上学去的农村妇女;有放羊时,温习生字的牧童;有在小学生的帮助下在田间学习文化的社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先后开展四次扫盲运动,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扫盲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扫盲运动的意义。(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汕头高三三模]“从经济上说,到1952年后期,70%~80%的重工业和40%的轻工业为国家所有,国营贸易机构和合作社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以上。从组织上说,1953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650万。”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C.社会主义改造条件已经成熟D.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到1952年后期,国有经济开始占据国家经济结构的主导,结合当时三大改造的背景可知,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C项正确;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尚未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统一战线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  )
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6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实行责任到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分配中实行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不高。综合起来看,“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的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的说法与题干“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相矛盾,排除A项;据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时空1960年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信息,材料中的做法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重庆巴南高三模拟]在新中国国防工业发展历程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里曾经是新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所在地。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该工程的建设(  )
A.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而建B.推动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C.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表现D.是基于复杂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里曾经是新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所在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的工程项目,其背景是受到当时复杂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所做出的决策,D项正确;“一五”计划在过渡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线建设推动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非816地下核工程的建设,排除B项;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是在1995年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江西赣州高三二模]1960年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历时近十年,结束了河南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的开凿反映了我国当时(  )
A.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已取得成效B.“左”倾指导思想得以纠正
C.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建设热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大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据材料“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历时近十年”,可知红旗渠修建于1960~1969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建设热情,C项正确;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左”倾指导思想得以纠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辽宁沈阳高三三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同外宾的谈话中多次提到,对美国,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动,公开主张与他们和平共处,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欢迎他们来中国;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斗争。这体现了新中国(  )
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明确提出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并发展外交关系,同时,坚持原则、寸步不让,反映出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国家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的行为,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非无底线的开放和包容,排除A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而非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兼顾独立精神和主动态度,不能得出新中国外交受到意识形态严重束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江苏盐城高三三模]1950年1月,新中国接连电告联合国,称已任命出席联合国相关组织和会议的人员,并要求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但到1950年底,新中国决定:“在联合国没有坚决改变它现在所采取的错误的方针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不再考虑委派任何新代表出席联合国各组织的问题。”与上述转变相关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开始B.“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施行
C.朝鲜战争的升级D.联合国事务完全被美国操纵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在联合国没有坚决改变它现在所采取的错误的方针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不再考虑委派任何新代表出席联合国各组织的问题”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升级,美国操纵联合国组织,联合国军也参与了战争,新中国因此转变了出席联合国的态度,C项正确;美苏冷战早在1947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江苏苏州高三二模]下图是一份苏南区太仓县人民政府签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该证书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B.新中国巩固政权的努力
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实现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该土地房产所有证所反映的史实是土地改革,反映了新中国巩固政权的努力,B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组织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国家财政,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河北衡水高三二模]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团体定购,以作为单位学习和奖励馈赠之用;各地新华书店也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不久,干部和群众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及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展开热烈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B.政府重塑社会意识形态的成就
C.人们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关注D.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和新中国前途命运的关注,C项正确;1951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在中国确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新型意识形态的塑造,但无法反映政府重塑社会意识形态的成就,排除B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后,在全社会发行,并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内部,排除D项。故选C项。
9.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说明中国人民(  )
A.已经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已经消灭了封建剥削阶级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三座大山被彻底推翻,当时,解放战争仍在进行中。故选B项。
10.1950年,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
C.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解析: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的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提出于1955年,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的束缚,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并未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解析:1954年宪法强调社会主义原则,反映出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中国正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
12.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
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解析: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实现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战略大调整。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辽宁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这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一场大规模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教学:把绳子套在脖子上——“le”,就是它——“le”;吃饭的——“chi”……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2年《新闻简报》报道:“速成识字法”使文盲在150小时里,会认1500到2000个字。“速成识字法”的推广使很多战士、工人在短时期内脱盲。当时有挟着课本上学去的农村妇女;有放羊时,温习生字的牧童;有在小学生的帮助下在田间学习文化的社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先后开展四次扫盲运动,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扫盲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扫盲运动的意义。(10分)
答案:(1)特点:规模大;范围广;开展迅速;多次开展;政府高度重视;成效明显。
(2)意义:降低了文盲率;普及了文化常识;提高了民众文化水平;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有利于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