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有华商通过购买或租赁轮船交由洋商代理以获利,引发不少华商竞相效仿。1867年,总理衙门颁布允许华商自购轮船经营的章程,但“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湖河各口”。这反映了清政府
A.鼓励发展轮船航运业 B.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
C.反对民间资本进入轮船航运的守旧倾向 D.防范洋商垄断航运业决策中的矛盾心态
2.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C.不支持清政府卖国行径 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
3.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观念的变迁:
《泰西水法》 徐光启等译 1612年 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西方要纪》 南怀仁等撰 1669年 “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二曰历法,三曰天文。”
《海国图志》魏源 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 鸦片 战争后 “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与17世纪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说明
A.向西方学习的领域上更加生活化 B.看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C.民族危机促成新一轮的西学东渐 D.开始深入向西方学习
4.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 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 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
5.如图所示为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单位:担)。对图中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B.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
C.汉口茶的出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
D.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
6.禁烟运动发生后,英国资产阶级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战争。如表是他们向英国政府的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反映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
建议一 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建议二 我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武力,才能有希望得到
建议三 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A.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 B.对中国禁烟运动实施报复
C.显示英国武力的强大 D.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
7.鸦片战争后,面对千年变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面对其评价不准确的是
A.“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B.分清西方列强侵华时的双重身份:侵略者与先进文明的代表者
C.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对西方的先进者有了清醒的认识
8.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9.“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频频来到中国进行试探,但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走私鸦片便成为一种非法的手段。”当时的英国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主要是为了
A.争取实现外交平等 B.拓展海外殖民地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扩大海外市场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11.《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
12.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
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有华商通过购买或租赁轮船交由洋商代理以获利,引发不少华商竞相效仿。1867年,总理衙门颁布允许华商自购轮船经营的章程,但“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湖河各口”。这反映了清政府
A.鼓励发展轮船航运业 B.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
C.反对民间资本进入轮船航运的守旧倾向 D.防范洋商垄断航运业决策中的矛盾心态
【答案】D
2.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C.不支持清政府卖国行径 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
【答案】D
3.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观念的变迁:
《泰西水法》 徐光启等译 1612年 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西方要纪》 南怀仁等撰 1669年 “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二曰历法,三曰天文。”
《海国图志》魏源 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 鸦片 战争后 “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与17世纪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说明
A.向西方学习的领域上更加生活化 B.看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C.民族危机促成新一轮的西学东渐 D.开始深入向西方学习
【答案】C
4.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 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 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
【答案】D
5.如图所示为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单位:担)。对图中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B.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
C.汉口茶的出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
D.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
【答案】A
6.禁烟运动发生后,英国资产阶级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战争。如表是他们向英国政府的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反映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
建议一 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建议二 我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武力,才能有希望得到
建议三 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A.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 B.对中国禁烟运动实施报复
C.显示英国武力的强大 D.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
【答案】D
7.鸦片战争后,面对千年变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面对其评价不准确的是
A.“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B.分清西方列强侵华时的双重身份:侵略者与先进文明的代表者
C.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对西方的先进者有了清醒的认识
【答案】D
8.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C
9.“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频频来到中国进行试探,但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走私鸦片便成为一种非法的手段。”当时的英国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主要是为了
A.争取实现外交平等 B.拓展海外殖民地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扩大海外市场
【答案】D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答案:A
11.《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
答案:C
12.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
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答案】
(1)特点:关税自主;关税很低;海关税收腐败严重。
原因: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小农经济发达,清政府不重视关税收入;闭关锁;吏治腐败等。
(2)变化:由关税自主到丧失关税自主权。
原因: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
(3)评析:战前,因为小农经济发达,自给自足,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重视提高和管理关税收入,关税收入很低,这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是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清政府被动开放,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无论战前战后,清朝都没有认识到错误的关税政策的危害,这反映了清朝政府的腐朽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