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29)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2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08:41:0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与文言语法密切相连的高考热点成语。
2.在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习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化这两个难点为易点。
过程与方法:课前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成语与文言文的密切联系,课中在轻松愉快合作学习中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手机除了可以用于娱乐还可以学习。 
2重点难点
重点: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面对文言文时联想到相关成语,理解其意,并解答文言问题。
难点:理解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习,领悟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相通之处。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
三、预习自测。请用30分钟左右时间阅读下文,并完成练习。(课前独立完成)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安:安(安闲)步当车 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 大而无当(适合) 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 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 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 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 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 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 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成语中的文言虚词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 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 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 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 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 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 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 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 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 不足为训(动词,作为) 人满为患(动词,是) 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 道路以目(介词,用) 相濡以沫(介词,用) 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 因人成事(介词,凭,靠) 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 人浮于事(介词,在) 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 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 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 甘之如饴(yí)(代词,它)
(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不胫而走(长小腿) 不翼而飞(长翅膀) 晨钟暮鼓(敲钟)(击鼓) 耳提面命(当面) 江河日下(向下流) 密云不雨(下雨) 衣锦还乡(穿) 莫名其妙(说出) 沐猴而冠(戴帽)2.名词用作状语白驹过隙(像白驹) 蚕(像蚕)食鲸(像鲸)吞 车载斗量(用车)(用斗)虎踞龙盘(像老虎)(像长龙) 江河日下(一天天)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 龙飞凤舞(像龙)(像凤) 犬牙交错(像犬牙) 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3.动词用作名词骇人听闻(消息或事件) 继往开来(过去的事业)(将来的事业) 拾遗补阙(丢失或漏掉的东西)4.形容词用作名词摧枯拉朽(枯草)(烂了的木头) 党同伐异(意见相同的人)(意见不同的人)防微杜渐(事物的苗头)(事物的开端) 革故鼎新(旧的事物)(新的事物)5.形容词用作动词江郎才尽(枯竭) 人莫予毒(伤害)6.使动用法①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使……流汗)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孚众望(使……信服) 穿云裂石(使……震裂) 投鞭断流(使截断)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大快人心(使……欢快) 独善其身(使……善) 骇人听闻(使……惊吓)正本清源(使……正)(使……清) 殚精竭虑(使……尽)7.意动用法①名词意动用法师心自用(以……为榜样)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辱) 是古非今(以……正确)(以……错误)
(四)、成语中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舌者兵也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浮生若梦2.被动句为人所制 受制于人3.疑问句不亦乐乎4.省略句①省略主语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②省略谓语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菅,野草春蚓秋蛇——应为“春(如)蚓秋(如)蛇”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③省略宾语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省略介词宾语④省略介词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厝(cuò)火积薪——应为“厝(cuò)火(于)积薪(下)”。厝(cuò),放置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高屋建瓴(líng)——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解民倒悬——应为“解民(于)倒悬”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5.倒装句式①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耳提面命——应为“提耳面命”马首是瞻——应为“瞻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唯利是图——应为“图利”(“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情不自禁——应为“情不禁自”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介词宾语前置)夜以继日——应为“以夜继日”②介词结构后置草菅人命——应为“(以)人命(视如)草菅”。菅,野草厝(cuò)火积薪——应为“(于)积薪(下)厝(cuò)火”。厝(cuò),放置祸起萧墙——应为“(于)萧墙祸起”。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解民(于)倒悬——应为“(于)倒悬解民”老于世故——应为“于世故老”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像一些特殊虚词(兼词),通假字等,也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如公诸同好(之于),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测(不可),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瑕瑜互见(现),再接再厉(砺),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好高务(骛)远。
1、把文中那些你没见过但是高考会考的成语写下来,并解释词义。 (记一记)
2、请同学们画出思维导图。(理一理)
学生质疑(收获):
教师反馈:
四、合作探究。(课中按时完成)
1、请将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第12题的第(1)题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这个句子翻译现代汉语。(同桌合作5分钟完成 )(练一练)
【典题引路】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不痛绳之 绳:捆绑本句根据前文中“捕获犯者数百人”,可知此处“不痛绳之” 中的“绳”就可对照成语“绳之以法”之意,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都是“用法律制裁”。
译: 。
2、下列试题也可通过成语推断法来进行解答,请判断正误,并解读密码。(小组合作10分钟完成)(议一议)
(1)(2006年全国卷Ⅰ)视贫细如子弟 ( ) (yī shì tóng rén)
视:爱抚
(2)(2006年四川)环堵之中( ) ( guān zhě rú dǔ )
堵:院子
(3)(2006年湖南)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 (rì bó xī shān )
薄:接近
(4)(2006年福建)我安适归矣( ) (wú suǒ shì cóng )
适:往,到
(5)(2006年全国卷Ⅱ) 季布匿濮阳周氏。 ( ) (xiāo shēng nì jì )
匿:隐瞒
学生质疑(收获):
当堂检测。(课中按要求完成)
文言成语典故拓展阅读练习。(班级合作10分钟完成)(辩一辩)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
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1).文中含有三个成语,分别是 、 、 。
(2).解释加点字。
且( ) 夷( ) 乌( ) 固( ) 置( )
学生质疑(收获):
六、总结提升。(教师说明2分钟,剩下8分钟时间同学们上百度文库查阅“高考语文120个重要实词成语文言文比较识记”)
作业:在文库文章中找出那些你喜欢或不得不收获的成语,完成以“我为成语狂”为中心的思维导图。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