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要清晰——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写作型文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思路要清晰——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写作型文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0 10: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思路要清晰——《植树的牧羊人》写作型文本教学设计
【设计创意】
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写作教学,我想,能不能把七上、八上、九上中各单元的写作教学,都融入到本单元的某一篇或多篇文章的教学中呢?我曾尝试设计过《敬业与乐业》的写作型文本教学,效果很好。于是,我就想七上第四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思路要清晰”,是不是可以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进行写作的指导呢?因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思想决定行动,有了想法或灵感,就要马上行动,不然灵感就会消失不见。于是,有了以下的设计尝试:
导语:介绍学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齐读:
【投影展示】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师:这是虚构作品,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用纪实笔法来写,曾让人误以为写的是真实的人。齐读:
【投影展示】
《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师:我们今天着重从“思路要清晰”入手,把课文作为写作型文本来学习。
【投影展示】
这篇小说:思路很清晰。
【投影展示】
学习“思路要清晰”的方法:
一、宏观看全篇构架
二、中观明段落展开
三、实操练思路清晰
生齐读
一、 宏观看全篇构架
师:现在我们先来做第一件事:宏观看全篇构架。方法是——筛选关键句。
【投影展示】
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一、宏观看全篇构架(方法:筛选关键句)
【投影展示】
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赞美__________(从文中筛选关键词句)。
生默读全文,筛选关键句。
预设:交流明确,齐读:
【投影展示】
植树的牧羊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植树的牧羊人的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自信、平和,安静、忠厚、不张扬,认真、仔细。
师:从中你发现了筛选关键词句的秘籍吗?
预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找,找段落中的议论句。
师:由此,我们也能明白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预设:总分总,先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然后展开叙事,最后又以议论升华主题。
师:文章的叙事部分,采取了什么顺序来写?请从文中划出关键词句。
生第二次默读,划关键词句。
预设:以下是表示时间顺序的关键语句:
那是在1913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
第二天
第三天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呆了五年。
从1920年开始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师:这七个表示时间的词,可以整合为几个大的时间段?
预设:三个:初遇(1913);再见(1920);最后一次相见(1945)
师:请大家交流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明确: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师:以下就是全篇架构:
一、总起议论: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二、展开叙事: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
三、议论升华主题: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这一板块的方法,齐读:
【投影展示】
“宏观看全篇构架”方法总结:
先总后分再总结,思路清晰结构明。
总起议论明中心,中间三个时间点,
叙事描写形象明,升华主题在结尾。
二、中观明段落展开
师:有了好的构架,接下来就要学习作者如何展开每个段落了。分别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合上书,认真倾听。听完后请你给这两个段落划分层次,并说一说这两个段落是如何展开的。
【投影展示】
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二、 中观明段落展开(方法:划分层次)
【投影展示】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牧羊人拿出一袋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100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师:请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一段。
师:请两个学生分别为一段分层。
预设:都分三层。
第一段:第一层,写他的石头房子修整得好;第二层,写他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第三层,写他的胡子、衣服扣子和补丁的针脚,写他把自己拾掇得很干净。
第二段:第一层,写牧羊人在挑选橡子,把好的和坏的分开;第二层,写我想帮他挑,被他拒绝了;第三层,写他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师:你们发现段落展开的秘籍了吗?
预设:我发现了,第五自然段,是由大的方面写到小的方面。从石房子的整体样子和房顶的严实,写到房间、餐具、地板、猎枪、炉子上的汤,最后写到牧羊人本人的胡子、衣服扣子、补丁的针脚。
第七自然段,由牧羊人写到“我”再到牧羊人。先写牧羊人拿出袋子、倒出橡子、挑选橡子,写到“我”想帮他挑,他说不用我帮忙,最后写牧羊人先挑出一小堆好的橡子,再把它们按十个一堆分开,然后把不好的再拣出去,直到挑出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师: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要表现牧羊人的什么品质?
预设:表现牧羊人无论对生活还是对劳作,都一丝不苟,极为认真的品质。
师:好了,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第二板块的学习方法,齐读:
【投影展示】
“中观明段落展开”方法总结:
段落展开有方法,由大到小顺序清。
写完他来再写我,人物精神细节藏。
三、实操练思路清晰
师: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的宏观构架和段落展开,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如果现在需要你写一篇文章,表现“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并说明理由。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生思考。
预设:我会用到ABG三个材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像《植树的牧羊人》一样,开头总起议论,点明中心,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然后中间叙事,按照BAG的顺序来排列。最后再议论升华主题。
中间叙事部分按由上课到作业到课外阅读的逻辑顺序。这样,整体架构就非常清晰,思路也就清晰了。
师:非常好,那么,请你选择三个材料中的一个,尝试段落的展开,写一段话。
生写段落,交流展示。(略)
尾声: 总结学习方法
师:通过这节课三个板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有(齐读):
【投影展示】
思路要清晰
一 宏观看全篇构架
先总后分再总结,思路清晰结构明。
总起议论明中心,中间三个时间点,
叙事描写形象明,升华主题在结尾。
二 中观明段落展开
段落展开有方法,由大到小顺序清。
写完他来再写我,人物精神细节藏。
师:而且学会了怎样构架全篇,怎样展开段落,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写作技法,同学们要在平时的作文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