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53)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5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08:54:1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另外,本课是高一年级的内容,起到衔接初高中成语学习的作用,由于高中学习的特殊性,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成语,还应适当引导学生对高考成语考查有一定认识。
2学情分析
1、受外部环境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积淀比较薄弱。成语的使用率不高,误用率却不低。基于此,强硬灌输成语知识显然收效不大,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对成语了解、运用的热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进而达到正确使用成语的目的;
2、高中的学习比之小学、初中,竞争更加激烈,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3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的来源、结构;了解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2、了解高考试题成语误用的类型,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3、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体会快乐学习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成语的来源、结构及其与文化的关系,了解高考试题成语误用的类型,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5教学方法
教法:课前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顾已有成语储备,进一步积累更多成语;课中,通过游戏竞赛、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课后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做深入研究,让课堂激发的热情继续下去,充分发挥课堂留白的作用。
学法: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回顾、积累成语;课中在竞赛与合作探究中学习;课后通过反思与探究继续学习。
6教学用具
硬件:电脑、投影;软件:电子白板软件、积分软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阅读必修二“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内容,思考完成以下任务: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成语来源和结构的分类标准,梳理第67页第1题的成语;
(2)回忆来自你学过课文的成语,并释义。
活动2【导入】
以成语填空方式展示课题
众志( 成 )城 妙(语 )连珠 学贯( 中 )西 风( 华 )正茂
不名一( 文 ) 苌弘( 化 )碧 有( 的 )放矢 见( 微 )知著
节衣( 缩 )食 良辰美( 景 ) 察言( 观 )色
活动3【测试】自学检测
依据必修二“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检测题。
1、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2、汉语成语内部结构关系有哪几种?
3、运用成语要注意哪几点?
4、成语与文化有何关联?
活动4【活动】竞赛式合作交流
要求:
每一环节,在规定时间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合作交流部分的竞赛题,选定代表准备答题。
基础星级:☆☆☆☆☆(一☆十分)
环节:
(一)乡试答题形式:抢答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答题。答错一个扣本关相应☆数,答对一个加本关相应☆数。
第一关,成语猜猜猜难度指数:☆
看图猜成语:

答案:负荆请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卧薪尝胆、望梅止渴
填空猜字谜:
(水)滴穿石(上)行下效(人)才辈出(家)喻户晓打一字:沪
第二关,成语消消消难度指数:☆☆糖悍弹高好不土短华精不僵皆比比持骇如是衣而实小涛下骛远金挥惊炮浪答案:
糖衣炮弹、短小精悍、好高骛远、比比皆是、惊涛骇浪、挥金如土、华而不实、僵持不下
(二)会试答题形式:选答
规则:按上一轮得分高低的顺序选题,以小组为单位答题。可以选择放弃。答错不扣☆,答对一个加本关相应☆数。
第三关,成语来源探寻难度指数:☆☆☆
第四关,成语文化关系难度指数:☆☆☆☆
总结:成语可以反应古代人民生活,体现民族精神,反应古代科技发展水平。
第五关,成语结构辨析难度指数:☆☆☆☆☆
第六关,成语接龙写对一个得一颗☆(每组派一位代表板演,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殿试答题形式:必答
规则:各组按得分高低依次选题,每组至少选择一道题。得分最高的组有一次免答权。答错扣本关相应☆数,答对加本关相应☆数。
活动5【讲授】教师引导梳理
1、学生根据所给成语误用典例,总结成语误用常见类型。各小组准备答题。
例一: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自相矛盾)
例二: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望文生义)
例三: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对象误用)
例四: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谦敬错位)
例五: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常常日理万机,非常辛苦。(轻重失度)
例六: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灾区群众缺水的问题。(语义重复)
例七:我国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对接,数百位兴高采烈的航空迷弹冠相庆。(褒贬失当)
例八:我们俩有两三年没见了,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这里萍水相逢了。(断章取义)
活动6【活动】竞赛式合作探究
第七关,高考成语辨析难度指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D.联通版i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答案:B
解析:A项,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C项,“茹毛饮血”不能用于形容残酷的故事。D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其中。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生态平衡,有些保护区把许多野生动物放养到大自然中去,其中有老虎,这种放虎归山的做法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B.来到天山脚下,进入茂密的森林中,令我们惊喜万分的是,地上蘑菇俯拾即是,真是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C.老张是个和光同尘的人,对什么事都一律好好好、是是是,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张,结果引起大家的不满。
D.在晴朗的天气,常常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有成群的白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吉光片羽,真让人心旷神怡,留恋不已。
答案:B
解析:A项,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C项,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D项,吉光片羽:原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已有超过5000万个用户账号和密码在网上公开扩散,部分网民习惯为邮箱、微博、游戏、网上支付等账号设置相同的密码,中国网民账号安全已经岌岌可危。
B.火车票实名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毋庸置疑,实名制确实极大地抑制了“黄牛党”活动的空间,但能否真正打击“黄牛党”,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C.俄罗斯发射的准备从火星采集土壤样本运回地球的“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已损毁,此次的前车可鉴,俄航天部门把它作为正在制订的月球探测计划的教训。
D.龙之所以成为中国上古重要的崇拜对象,不仅仅因为它曾是大皡氏、共工氏等部落中的图腾,更主要的是龙与中国农业文化息息相关。
答案:C
解析:A项,“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这里指账号安全非常危险,快要公开化。B项,“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C项,“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是动词,用在语境中不正确,这里应该使用的是“前车之鉴”,“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是名词。D项,“息息相关”指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为“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最美警察”杨曦表示:“遇到火灾,作为一名公民应挺身而出,更何况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责无旁贷!”
B.对于福建归真堂上市的问题,超过一半的投资、研发人员表示此类企业不应该上市,但如果该企业不能上市,中药原材料则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C.近些年来,围绕着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屡屡让人触目惊心,比如:“嗑药”的多宝鱼,有毒的桂花鱼等吓得广州人闻鱼色变。
D.比赛一开始林书豪就先声夺人,先是上篮造成对手犯规,加罚未命中后,紧接着断下对手的传球,之后又送出秒传助攻安东尼得分。
答案:B
解析: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望文生义。A项,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C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D项,先声夺人:先声张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B.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C.北大一直是张恒同学梦寐以求的学校,为了走入这理想的象牙之塔,他始终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非常优秀。
D.长春市发布的房屋“限购令”被业内人士称为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将使市民对投资房产一事敬而远之。
答案:B
解析:B项,“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A项,“利令智昏”,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让人”与“令”重复。C项,“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D项,“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继韩国海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特种作战旅(UDT/SEAL)于1月21日成功击退索马里海盗以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韩军特种部队成为关注焦点。
B.美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C.徐详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他这种一言九鼎的做法,令人敬佩。
D.中国先进的“渔政310”执法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法。对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了跟踪、干扰,并妄称中国渔政船装备有“重武器”,企图混淆视听。
答案:D
解析:D项,“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A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B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C项,“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母校的建筑不是那么富丽堂皇,但是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绝对是一流的,真的是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B.不过,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匪夷所思地成了大诗人、大艺术鉴赏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大”者大跌眼镜。
C.药品说明书中的“儿童酌减”字样,看似一种善意的消费提示,实则似是而非,减到多少才合适大多没有明确说明,的确很难操作。
D.如果您有广告行业的从业经验,有行云流水的文笔,有才思泉涌的脑袋,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洞察力,经常落笔于各大论坛,我们欢迎您的到来。
答案:C
解析:C项,“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此处应该用“模棱两可”。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答案:A
解析:A项,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B项,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句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恰当。C项,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句中说的是周作人等大作家,使用正确。D项,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句中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四)状元游街
规则:由得分最高组(状元组)组长即兴说成语,并指定任意一组两名同学进行猜成语表演,为状元助兴。
活动7【测试】堂清检测
全体学生完成“学案”成语对联题。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遗臭万年
上联:下里巴人 下联:阳春白雪
上联:守株待兔 下联:缘木求鱼
上联:引狼入室 下联:放虎归山
活动8【作业】延伸巩固作业
1、分别从先秦诸子散文中搜集成语并摘抄积累。
2、完成高考成语巩固练习。
活动9【活动】课后整理与反思
教师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完整、紧凑,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参与程度高,展示面广,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电子设备运用还不够熟练,电子设备反应不够灵敏。
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本课,我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高中语文学习不仅有苦,更有乐,以后,我要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品味生活。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