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巩固成语的有关知识,提高成语辨析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明确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成语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传统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对成语有了一定的感悟。但是面对高考中的成语试题,学生还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从《考试说明》入手,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
3重点难点
准确分析成语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命题点,对其进行探索,从而归纳出规律。
依据要点进行成语辨析训练,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过程
4.1 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游戏
(一)根据字谜填成语
牧童玩吉他 ( ) 对牛弹琴
六月打颤 ( ) 不寒而栗
关羽战李逵 ( ) 大刀阔斧
(二)成语之最
(1)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2)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3)最悬殊的地方---------(天壤之别)
(4)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5)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二、介绍《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着重考查运用。熟语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熟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对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义到使用。
熟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熟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
高考考查的熟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熟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三、成 语 复 习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小练习
1.请学生根据老师所出示的成语中的汉字,准确读出字音。
2.请学生到讲台上来根据成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二)本节课的重点:成语的“义”
考题回放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 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规律总结: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成语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例3.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
例4.这六位男孩都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相关成语
暴露无遗(指缺点、问题矛盾等)
蔚为大观(盛大的景象)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或变换方法)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三、轻重失度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例5.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
四、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6.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贬义词)
例7.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 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
五、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8.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例9.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相关成语
肝胆相照(只能作谓语或定语,不能作状语)
妄自菲薄、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接踵而至、谆谆教诲(不能带宾语)
六、谦敬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10.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例1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相关成语
忝列门墙:谦词,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多用作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姑妄言之:谦词,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高抬贵手:敬词,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词,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洗耳恭听:敬词,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是说的客气话)。
七、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
例12.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几个月之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呀!”
( “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言,这高考是几个月后的事,用在句中不合逻辑。 )
八、语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13.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
例14.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类似例子
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目前的当务之急
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 浑身遍体鳞伤
九、断章取义
例1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十、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准确判断。
例16.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例17.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类似例子
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技法总结
辨析使用熟语“十看”
一、看词义,防止望文生义
二、看对象,防止张冠李戴
三、看轻重,防止夸大缩小
四、看色彩,防止褒贬错位
五、看用法,防止词性误用
六、看谦敬,防止谦敬错位
七、看逻辑,防止前后矛盾
八、看重复,防止语意累赘
九、看两可,防止片面理解
十、看差别,防止混淆误用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今天课堂上所学习的成语知识。
2.完成课后作业上的成语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成语复习的总结课。因为学生们已有了相关知识的积淀,所以我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加大了课堂容量,以求能够较为完全地在一节课上展示出成语的全貌,尤其是归纳总结出高考成语试题中的规律性东西。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们反应积极,配合很好,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