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08:55:3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汉语成语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汉语成语的特点,了解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把成语现象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研究,进而明白成语中沉淀着丰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让同学们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成语,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3.使学生了解掌握成语常见错误类型,能正确使用成语。
2新设计
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探究并非要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所以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本教学设计拟实践以下教育教学理念:
1.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3.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法。
4.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突出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的培养。
3新设计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语积累,但掌握的成语量还不大,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者做成语猜谜游戏,也许学生会很高兴,课堂会很热闹,但学生原有的成语库不见得有所丰富,知识水平不见得有所提高。
高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还不懂“罄竹难书”“处心积虑”“炙手可热”等成语,或者听过但不知如何运用,而且我们一部分住校生没有条件上网查询资料,如果让学生梳理容易用错的成语,难度有点大,效果也不会好,所以让学生从“成语与中华文化”的角度梳理成语,这样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太难,使学生对学习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同时我们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能力都较弱,他们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
教师讲授,在课外探究学习上有一定惰性。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特别是课前准备,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成语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恰当的分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成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学习任务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任务安排要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在课前准备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教学难点主要是,梳理探究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能力都较弱,他们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在课外探究学习上有一定惰性。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二、课堂交流(导入、整体感知、梳理探究、研究讨论)
三、德育渗透四、课堂结语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课堂效果八、反思不足
重点环节:
梳理探究:1.出示梳理角度;2.梳理成果展示;3.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与点拨;4.探究成语承载的文化信息。
研究讨论:成语为什么不能改?
德育渗透: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成语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通过本课学案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具体操作办法与过程:
1.将同学每六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个专题一个负责人。
2.组织学生根据本课学案进行预习,并在一定预习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
3.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等。
4.内部分析:溯源、找特点、分类等。
(二)教师向学生推荐常用的几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辞海》等)让学生养成亲自动手的好习惯。
二、课堂交流
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于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东先生就创作一篇《中华文化之歌》,作为祖国六十岁生日的贺礼。同学们请看(投影一:《中华文化之歌》)。
中华文化之歌
陈汉东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道德文章 万古流芳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承前启后 一脉相传 继往开来 光辉灿烂
  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 厚德载物 方正贤良
  以和为贵 礼仪之邦求同存异 欢聚一堂
  与人为善 爱人以德 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
  推己及人 真心诚意 内外兼修 表里如一
明荣知耻 见利思义 尊师重教 见贤思齐
   敬老慈幼 知书识礼 中庸之道 天人合一
   血脉相连 和衷共济 安危与共 唇齿相依
   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浩然之气
   敏而好学 身体力行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群策群力 同心同德
   求真务实 持之以恒 言信行果 有志竟成
   和而不同 择善而从 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
整体感知
学生通过朗诵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东先生的《中华文化之歌》,整体感受成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活动一:这篇包含了中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强精神、优秀品德、礼仪风范、荣辱观念、仁爱思想、和合理念、创新精神、宏伟志愿等多方面内容的文章,作者仅用了240个字,可以说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此文都称得上是一篇奇文佳作,让我们大声把它读出来吧(投影一《中华文化之歌》)。
梳理探究
1.出示梳理角度
成语的梳理可以是多角度的,根据学案设计我们确定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投影二:成语来源)从上古神话到外来文化,内容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等(投影三:成语内容)。有人说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大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型景观。(板书: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梳理成果展示
请三——四个小组的代表到上黑板展示各组的梳理成果。
活动二: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丰富的成语宝库,庞大的语言体系需要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在探索中进行尝试,采用分类梳理的方法学习成语(板书:梳理探究),下面我们就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将你们组里梳理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3.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与点拨
成语的来源
一、源于口语 ——一干二净、五花八门
二、源于古书 ——愚公移山、三顾茅庐、一鼓作气、诲人不倦
三、源于外来语 ——回光返照、象牙之塔
四、新造出来 ——力争上游、百花齐放
成语与文化
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3.成语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4.成语涉及大量古代典籍
三.辨析成语常见错误类型:
(一).展示成语滥用事例
小学生张明在爸爸出差的时候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您独一无二的儿子张明。
(二)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 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一
例1、泰山确实很高。孔子尚且发出“登泰山而小鲁”的感叹,杜工部吟出“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登上泰山绝顶,自然免不了登高自卑了。
例2、前不久,郴州市委书记被查出贪污受贿达三千多万元,自然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也有人说,受贿往往是情非得已,即使数额再大,也罪不容诛。
分析: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登高自卑”不是登上高处感觉自己的渺小。本指登山从山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罪不容诛”不是说罪行不够处死,而是说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
2.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二
例3、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友谊”。
例4、今年消费者对小型发电机反应冷淡,造成厂家发电机大量积压,各仓库发电机汗牛充栋。
分析: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相敬如宾”,只能针对夫妻而言,“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
错误类型二: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3.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三
例5、刘翔继今年5月破世界纪录之后,又以12秒88的成绩获世界冠军,消息传来,国人弹冠相庆。这确实是中华民族之大喜,也是黄色人种之大喜,在110米栏这一项目上,他是黄色人种冲击世界顶峰的始作俑者,不是吗?
例6、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贬义。
东窗事发:罪行暴露。贬义,不指正面人物。
分析: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错误类型三:褒贬失当
4.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四
例7、每个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
例8、对于郴洲人来说,目前可谓多事之秋,洪魔刚刚从身边离开,人们惊魂未定,政坛又大起风波,158名官商相继落马。
例9、大家休息时,小金还在割稻子。他挥汗如雨,身上衣服全湿透了。
分析:“三长两短”多用来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语,用来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
“多事之秋”指事情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这里不合语境,范围把握不对。
“挥汗如雨”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
错误类型四:轻重失当,范围不清。
5.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五
例10、这件事对于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例11、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对之侧目而视。
分析:“一文不名”指一分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用在句中不通,应用“一文不值”。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怒或鄙视的样子。此处应用“刮目相看” 。
错误类型五:音或形相近致误。
6.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六
例12、在二中“申示”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我深表感谢!
例13、“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分析: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隐含义和句子语意是否重复。“鼎力相助”指尽全力帮助人,与“尽最大可能”意思重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之意,与前面“海内外”语意重复。
错误类型六:语意重复。
7.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七
例14、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15、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分析:每个成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例14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例15中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
错误类型七:功能混乱。
8.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八
例16、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例17、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分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蓬荜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已。例16却把它用在“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例17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错误类型八:谦敬错位
9.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九
例18、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八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呀!”
分析: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言,这高考是八个月后的事,用在句中不合逻辑。
错误类型九:不合逻辑
10.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十
错误类型十: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有固定的用法,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只能用于否定句式中,否则就属运用错误。
(三)小结
成语使用中的常见十种错误类型
望文生义 对象不当
褒贬失当 轻重失当,范围不清
音形相近致误 前后重复
功能混乱 谦敬错位
不合逻辑 违背常规
(四)学以致用
1、张林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2、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3、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4、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5、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6、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四、课堂结语
同学们,“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拯救和守护,是对祖辈怀想和感激的基本方式,作为民族的一份子,为了祖国的未来,就让我们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些吧。
首先,请同学们利用网络,积极加入到《中华成语龙》的人文活动中去,我相信它一定能让我们对成语刻骨铭心,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让我们的文化千秋万代、代代相传。其次是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续为弘扬中华文化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请看作业。
五、布置作业
请各组至少用两种创意进行成语设计,以设计方案趣味性、参与性和信息承载性为标准来评价各组的工作成果,成绩优秀的组可成为与兄弟班进行文化交流的代表。(投影十一: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使用中的常见十种错误类型
望文生义 对象不当
褒贬失当 轻重失当,范围不清
音形相近致误 前后重复
功能混乱 谦敬错位
不合逻辑 违背常规
七、课堂效果
这堂课有眼下看得见的效果和暂时看不见的长远的效果,学生收益明显:
1.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成语本身。
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不只是学成语,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对成语的梳理探究,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学生的工作。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2.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比过去深刻。
学生能够明白以后应抱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运用成语。别人错用成语,是前车之鉴。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通过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已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同时能够转换观念,突破自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习,进而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意义。
4.学生学会了在过程中评价,在评价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采用生生互评,个人自评,师生互评的不断调节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习的主体意识。
5.进一步认识成语优点,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八、反思不足
虽然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安排具体,但由于时间和监督环节的问题,个别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完成不太理想,主要表现为:1.个别学生主体意识不强,习惯听和抄写别人的意见,个人成果不明显。2.学生的惰性使部分学习任务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3.学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内容挖掘的深度不够。
由此可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工作还应加大力度,教师的工作要注重连续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认真抓好自习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因为课外的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