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寓意,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葫芦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画等)。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课文朗读音频或视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上节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面带微笑,手持生字卡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准备好了吗?
(学生依次接龙读生字,气氛活跃。)
2.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呢?谁能来简单回顾一下?
学生A: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但是他只关注葫芦,不关心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师: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失去他的葫芦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态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学生选择是什么意思:
A.有几个虫子很可怕
B.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问小虫子最怕什么
课件出示两个相同意思的句子进行比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①学生自由读,学生说不同。
(不同之处:标点符号不同,第1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②比赛练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他对蚜虫满不在乎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4)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5)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邻居的关心和种葫芦的人的奇怪态度。
(6)引导学生理解“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7)讨论: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治蚜虫?他错在哪里?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2)指名朗读,读出惋惜、伤心的语气。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变黄了”“落了”等词语的意思。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
教师:谁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B:因为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叶子被吃光了,葫芦就没有营养了,所以就变黄、落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真棒!现在,请你来读出这一段,注意要读出惋惜、伤心的语气。
(学生B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1.想象与讨论:
引导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当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F:他可能会想:“如果我当时听了邻居的话,治了蚜虫,现在葫芦就不会落了。”
学生G:他可能会说:“我真后悔啊,只关注了葫芦,却忽略了叶子的重要性。”
3.感悟哲理: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教师:很好,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H: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感悟哲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做到这一点,多思考、多观察、多联系。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与作业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注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记住这个教训。作业: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两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蚜虫、联系、满不在乎、奇怪